近日,“女碩士坐奔馳車哭訴維權(quán)”一事持續(xù)發(fā)酵。
出乎意料的是,“女研究生坐奔馳車上哭訴維權(quán)”視頻曝光后,事情解決得出奇順利,在輿論的壓力下,4S店很快就同意“退車退款”。但車主王女士卻不太接受這個結(jié)果。她“穩(wěn)準狠”地撬起4S店莫名其妙的“金融服務費”一角,成功將一起普通的汽車漏油案,推至一起維權(quán)事件。
很難想象,在面對消費霸權(quán)時,如果王女士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可能現(xiàn)在她還在和4S店做著“拉鋸戰(zhàn)”。
期間,王女士聊天記錄流出,她說自己并不開心,“硬生生把我一個美女子,逼成了潑婦”,并對社會發(fā)出了來自靈魂的拷問:“為何要把一個文化人變成潑婦?”
其實,為自己挺身而出,一點都不丟人。如若大家都能做到善良和有教養(yǎng),誰愿意天生背著一把刀?
有人說,一個三觀正的人,最怕遇見的就是一群三觀不正的小人,因為你無法跟他們講道理。
中央電視臺的《開講啦》節(jié)目中,曾經(jīng)有觀眾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過來跟您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您會不會跟他們說‘打回去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都遇到并且思考過的,不過李教授的回答還是讓大家都驚訝了,她很堅定地表示:“打回去。”
李教授舉了自己孫女的一個例子:小孫女剛上幼兒園,有個男孩子因為喜歡她,就把她抱起來,然后扔到了地上。小姑娘頭磕到了凳子上,瞬間腫起來了。李教授就告訴孫女:“下次那個男孩再抱你,你掙扎不掉就揪住他的兩只耳朵往兩邊拽,他一疼就會放下你。”李教授說:“在中國,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先自我反省,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fā)生?!?/p>
“打回去”不是在縱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fā)生。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事,都值得委曲求全。
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點鋒芒——不然就等于零。一味的軟弱,可能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適時亮劍,反而能贏得敬畏和尊重。
而我們,要忠告那個捧在手心里養(yǎng)大的孩子:你可以善良,但不能沒有脾氣,因為,你無底線的縱容只會助長別人的囂張。我們不能去欺負別人,但也不看別人的冷臉。你不需要為一些不相干的人,委屈自己,更不需要去承擔任何一個人的負能量。當受到不公平對待,要勇敢站起來反抗時,強大的內(nèi)心、系統(tǒng)的知識、無懈可擊的邏輯會讓你勝籌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