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花,李 晟,吉彬彬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傳統(tǒng)的小講課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體,護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存在護生主動性不夠等弊端[1]。為了增強護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護理教學質量,我們在2012級護理本科生健康評估課程中采用了以護生為主體的小講課模式。
隨機選取我校2012級兩個班級護理專業(yè)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33人)和對照組(36人)。實驗組中男性5人,女性28人;對照組中男性2人,女性34人。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教學方法 對照組:教學內容同實驗組教學內容相同,由教師備課主講,時間為30分鐘,講完后由護生提問并討論10分鐘。
實驗組:小講課內容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內容確定為健康評估課程中的癥狀學,每組4~6人,第14周安排小講課,任課教師參與。每組護生按照教學目標、內容、課后思考題的授課程序共同備課(包括幻燈片的制作、教案的書寫、文獻的查閱、講稿的撰寫等多方面內容),備課時間14天。每組推選一名護生作為本組的主講人員,主講護生講課時間15分鐘,之后由聽課護生提問自行準備好的相關問題,由講課者或該組其他成員作答,提問時間5分鐘左右,最后教師再將主要知識予以歸納并進行主要問題點評,時間5分鐘。
1.2.2 評價方法(1)實驗組護生小講課成績。滿分100分,60分達標。由聽課教師以下列評分內容和要求為依據(jù)進行綜合評價,根據(jù)每組合作完成后推選主講人的講課情況進行評分,由每組主講人的得分反映各組的整體情況。評分內容及標準:①講述內容正確;②邏輯性強;③條理清楚;④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且準確;⑤使用普通話且脫稿授課;⑥講課者與聽課者有互動;⑦吐字清晰,聲音洪亮;⑧板書設計合理,字跡清晰;⑨儀態(tài)儀表規(guī)范;⑩組織能力。每項總分10分,根據(jù)護生的表現(xiàn)進行優(yōu)、良、一般、差4級(分別計10、8、6、4分)評分,最后核算累計所得總分。
(2)兩組均參加健康評估課程的期末理論考試,實行閉卷形式,統(tǒng)一閱卷。
(3)兩組學習滿意度。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對健康評估課程各自學習方法、內容、效果是否滿意以及對于自我評價是否滿意,計算兩組的各項滿意度。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和統(tǒng)計描述。
實驗組小講課的總平均分為(79.88±9.81)分。
表1 實驗組小講課成績(±s,分)
表1 實驗組小講課成績(±s,分)
內容講述內容正確邏輯性強條理清楚儀態(tài)儀表規(guī)范組織能力實驗組8.08±1.508.08±1.507.76±1.308.48±1.338.24±1.48內容講課者與聽課者有互動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板書設計合理,字跡清晰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且準確使用普通話且脫稿授課實驗組8.24±1.798.24±1.796.61±1.277.76±1.308.85±0.91
表2顯示,實驗組健康教育期末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健康教育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健康教育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分組實驗組對照組人數(shù)3336期末理論總成績80.83±8.4371.24±14.13 0.001 t P 3.39
實驗組對本組學習形式、學習效果、學習內容及自我評價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3)。
表3 兩組學習滿意度比較(%)
護生小講課是指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所講授的內容將護生分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查找、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后,選擇護生上臺講課,從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知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特定教學方法[2]。實驗組健康教育期末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小講課模式的改變可提高護生的理論成績,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小講課有利于調動護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其主動探索、勤于鉆研的精神,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以護生為主體的小講課模式,由于護生需要查閱文獻以了解相關知識新進展,因此可發(fā)掘護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潛能,并能捕捉到相關知識的最新進展,從而培養(yǎng)護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為以后從事臨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3]。本方法中的小講課是以護生為主體,從兩組滿意度方面的比較結果可知,實驗組護生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提高,這對于護生能夠順利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護士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