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可以練習寫話,中年級開始作文,根據(jù)需要寫觀察日記。本文主要談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他們做到勤動口、勤動手、勤動眼、勤動腦,來表達內(nèi)心所想。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如何落實大綱的要求,提高寫作能力,我認為,養(yǎng)成良好的寫日記的習慣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一、勤動口,從口頭日記起步
俗話說:啟蒙先啟口。在學生剛上二年級應該初步掌握漢字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讓他們“學舌”。我讓學生每天回家后看二十分鐘左右電視(或是動畫片、或是新聞、或聽廣播),重點記住電視播放的一個內(nèi)容。然后,第二天上學時,說給大家聽,我在每天上課前5分鐘,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也許學生只是說上一句話,我也予以表揚。這樣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二、勤動手,在“流水日記”中發(fā)展
在口頭日記進行一學期后,我開始要求學生寫流水日記,就是記錄自己一天中的真實生活。我對學生說:只要是你一天中看見的、聽見的、想的、做的,你都可以記錄下來,不會寫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寫什么都可以,寫多少都可以。為了讓每名學生都有動筆的機會,我先開展記“循環(huán)日記”這一活動?!把h(huán)日記”即以小組為單位,5人組成一個循環(huán)日記小組,每人記錄一天的情況,組合成員之間互相欣賞,團結(jié)合作。如:我班某小組中的五名組員,李同學最不愛動筆,組長把他安排在記周五一天的事。每到周五,其他四名組員總是提醒他: “要記住這一天都干什么了,晚上認真記下來?!?/p>
這樣一來,李同學在大家提醒幫助下,每周都能完成一篇日記。我利用周末進行循環(huán)日記展評,完成日記的小組,每人嘉獎表揚星。這種日記形式將習作練習與學生合作有機結(jié)合起來,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寫好日記的熱情,同時也調(diào)動了所有同學的積極性,那些懶散的同學為了集體的利益只能拿起筆來撰寫一天的生活,漸漸地形成了習慣,對日記的畏難情緒也就打消了。
三、勤動腦,在想象日記中創(chuàng)新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教學大綱也要求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我在指導學生觀察的同時,抓住時機,讓他們展開大膽想象。
例如:在指導學生觀察校園時,我引導同學說:“現(xiàn)在我們的校園可以說是花園式學校了,教學樓美觀大方,但缺乏更先進的設備,如果再過幾十年,地球的土地占用完了,人們還想再建設高科技校園,去哪建呢?說完之后,我故意不說話了,學生開始議論紛紛。
第二天,我在幾名學生的日記中看到我們的學校搬到了太空、搬到了海底,還有兩名學生把夢見的學校一五一十地寫出來。朱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一條12色的飛毯把我從地球帶到了太空學校,僅用幾分鐘。這里的教學樓是蘑菇形的,很小,但進入教學樓后,里面也很敝亮,就像進入了大自然。樓里有花草樹林、有河流……我說了聲,我的學校在哪呀,立刻有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來到我面前,它發(fā)出聲音:請輸入所去地點……這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夢境,發(fā)揮自己想象力,寫了一篇多么充滿想象力的奇幻日記。
為了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我還注意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導學生認識事物。如把他們帶到被破壞的廣告燈牌前問他們,這個破損廣告燈牌會向你說些什么?把他們帶到體育健身廣場,去發(fā)現(xiàn)問題,或是把一只受傷的小動物抱到他們面前,聽一聽小動物向你們說些什么等等……利用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總之,提高寫作能力,就要從日記起步,要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做到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情,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