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和蟬同住在一片茂密的樹林里。
杜鵑天生有一副會唱歌的好嗓子,因此每天用這副好嗓子說個沒完、唱個不停。說累了、唱累了,當然就比較容易口渴了,每當這時,它就喜歡喝樹葉上清甜可口的露珠。所以,杜鵑希望每天都下雨,好讓自己隨時可以喝到清涼解渴的雨露。
蟬時常飛到高高的樹上,鼓動翅膀,快樂地歌唱。它喜歡在晴天里歌唱,陽光越好,它的歌聲就越響亮。所以,蟬希望每天都是陽光明媚的,在這樣的天氣里好讓自己盡情歌唱。由于它們的愿望和要求不同,杜鵑和蟬經常吵架。
由于它們倆對天氣的期望恰恰相反,所以總是吵架。這不,這天,杜鵑和蟬又吵了起來。
杜鵑說:“細雨綿綿,世間美景!我認為下雨天最好!“
蟬也不甘示弱地說:“晴空萬里,陽光燦爛!我認為晴天最好!”
它們兩個你一句,我一句,聲音一個比一個高,各說各的道理,誰也不肯服輸,又誰都說服不了誰。這可怎么辦呢?最后,它們決定找別的動物來評理。
它們找了啄木鳥,可啄木鳥忙著給大樹治病,沒時間搭理它們。
它們又找到翠烏,翠鳥忙著筑巢,沒空聽它們爭辯。
它們又找到蝙蝠,蝙蝠忙了一夜,此時正睡眼惺忪,哪有精神頭給它們當裁判?
最后,它們找到一位老農夫,要求老人給它們裁判誰對誰錯。老農夫笑著說:“你們想一想,如果天天下雨,不久就會發(fā)洪水,那么莊稼和樹木不都被淹沒了嗎?如果天天艷陽高照,那么莊稼和樹木不都給曬枯了嗎?”老農夫最后語重心長地說:“只希望滿足自己的要求,不顧其他人的利益,結果只能是自己得不到任何好處!“
杜鵑和蟬聽了老農夫的話,都很慚愧。從此以后,它們再也不爭吵了,過著快樂的日子。小閱告訴你
中國有句古語叫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的就是我們在日常人際相處時,需要換位思考。而將心比心則是換位思考、互相理解最好的前提,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能做到換位思考,對人和善,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