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岳
“初心”一詞,我是從鈴木俊隆的書中得知,在日文里意思為“初學者的心”。我覺得,引申為“初始者的心”“起初的心”都可以,一見就很喜歡。
從禪師的角度,鈴木俊隆認為修行之目的就是“保持初心”,剛開始打坐的樂趣,第一次聽說真理的欣喜。但隨著時間流逝,你會慢慢失去感動。忘了初心,仿佛失去了坐標,找不到位置。
有人拿第一份工資時,非常開心:終于可以自食其力了!再過三五年收入增加了好幾倍,生活質量也不低,可他卻悶悶不樂,因為他早忘了經濟獨立的初心,在與他人的攀比中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更多錢!”
查理·芒格舉過一個生動的例子:
某個大資本家,有幢大樓空閑,于是他無償提供給無家可歸者居住,其中有不少年輕人??梢韵胍?,他們得到免費住處時的快樂。
多年以后,資本家要拆除大樓開發(fā)新項目。預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住在其中的一位大學生鼓動住戶拒絕遷出,他不僅否認自己是無賴,反而像正義的復仇天使,理由是:這人富得有大樓可以閑置數(shù)年,我們卻無家可歸,現(xiàn)在,他竟然忍心把我們趕到大街上!
忘記受人恩惠的初心后,就是難以抑制的嫉妒與仇恨。我不止一次聽人痛斥自己的朋友,理由驚人的相似:他這么有錢,還催我還錢,真是毫無人性!
芒格的例子一點兒也不極端,反而是人性的弱點,條件合適,95%的人會變壞。
走得遠了,容易忘記出發(fā)地。人活得久了,也容易忘記自己是人。
忘記初心,能讓一個人面目皆非。跟別人比,覺得不足時,想想自己最初得到的快樂,或許,嫉妒與仇恨就會消退大半,變壞的可能性也將減小。
(摘自《時代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