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雨,揭芳芳,潘 柯,廖明佳
(重慶化工職業(yè)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重慶 401228)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以成果為基礎的教育”,當前高職的課程改革基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掘學生的個人價值和潛力[1]。
本論文以化妝品技術專業(yè)《化妝品原料》課程為試點,在課程教學中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論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如何有效地圍繞學習成果對課程教學實施步驟進行重新梳理[2],從而增加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本門課程授課對象是化妝品技術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同學們具有職業(yè)夢想,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本次學習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通過《化妝品原料》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我們從知識、技能、素質三個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要求同學們掌握化妝品原料相關知識,重點是掌握化妝品原料的種類、分類,難點為化妝品原料在配方中的使用。如何才能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呢?我們的教學策略是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講練結合、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借用雨課堂、問卷星、中國大學MOOC等多樣的信息技術和資源,實現在線學習,在線測試、問卷調查,提高教學質量,降低學習難度。
圖1 學習難點調查
圖2 學情調查
課前,借助雨課堂,發(fā)布在線學習資料、視頻,學生自學,并完成課前測試,從測試結果看,同學們課前學習效果很不理想。我們借助問卷星展開在線學情調查,如圖1,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為美白的作用機理及原料在配方中的使用,這也符合我們的預判。因此我們對知識點進行組織,將課堂分為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明確三個學習任務,并將小組任務發(fā)布給學生。
在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下,在課前明確告知學生課程的預期學習成果,這樣,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路徑更加清晰。
本論文以美白原料為例,講授課堂實施過程。
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做了在線調查,如圖2,發(fā)現只有1/3的同學任務理論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播放一則虛假美白化妝品的新聞,這種化妝品不僅起不到美白的效果,還可能有致癌性,通過視頻使學生了解會看配方原料,可以較少化妝品選用過程中的誤區(qū),學生深刻體會原料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明確了理論的重要性,進入任務一,理論講解部分,我們知道肌膚的顏色主要取決于皮膚中黑素的數量,這幅圖是黑素的形成、代謝過程的示意圖,如圖3,通過圖片,可以明確實現美白的四個途徑:(1)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2)是將已經生成的黑色素還原成透明狀態(tài);(3)是阻止已經生成的黑素進入角質和皮膚細胞;(4)是加速存在黑色素的角質層剝脫。通過圖文并茂的講解,學生基本可以理解美白的四個途徑。
圖3 美白的途徑
圖4 美白原料種類
要實現美白,常用的原料種類如圖4所示,看到這些化學名稱和結構,學生幾乎在瞬間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針對美白原料種類繁多這一問題,在任務二中解決。
在任務二中,為了使同學們掌握經典原料的特點,選用市場上的明星美白產品進行講解,根據美白的作用機制,將學生分組講解。在搜集資料準備過程中,學生既能自然而然的熟悉自身產品的特點,又能在競爭的過程中,了解對手產品的優(yōu)缺點,從而掌握不同美白機理對應的美白原料,以及對應的商品名。從而解決關于原料的種類和分類的教學重點。有了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在任務三中,引用falsh動畫,更直觀的演示美白劑的美白的過程,解決教學難點。
然而學習化妝品的理論,僅僅依靠書本知識,達到理解程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將它運用起來,結合化妝品配方實際崗位,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原料使用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由于配方崗位素質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原料使用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破教學難點。最后老師會對小組進行評價,學生進行總結。
在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實施理念下,《化妝品原料》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以預期學習成果為主線,圍繞展開自學、老師講解、討論、指導、評價、反饋、總結等。
課后學生完成測試,觀看化妝品工業(yè)化生產視頻,了解生產過程。如圖5所示,學生成績有了顯著提升,班級學生在“化妝品配方大賽”獲得優(yōu)異成績。同時進行了相關的拓展訓練,同學們分小組進行美白產品設計方案,設計內容包括產品名稱、主要成分、產品功效、廣告語、包裝設計等。同學們普遍能選擇適當的化妝品原料。另外同學們還自制美白產品,將課堂知識,引入生活中。
圖5 課后測試成績
由此可見,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課程教學實施的改革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