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順
夢想是激勵人們?yōu)閷崿F(xiàn)人生目標和自我價值而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動力源泉。任何一個人,只要尚有一絲氣息,無論尊卑有別也好、貧富有異也罷,都擁有追求夢想的權力。有夢想,人生才過得有意義。最近拜讀了馬關農民作家成仁明的《我的作家夢》一文,我深受感動。文中,成仁民以樸實的文筆,飽含心酸地將他為實現(xiàn)作家夢想的奮斗歷程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正是他這樣執(zhí)著的追求,成就了他2019年1月應邀參加了首屆《星星·散文詩》全國青年詩人筆會,這在云南省已是屈指可數(shù)?!缎切恰吩娍侵袊姼枋飞蟿?chuàng)刊最早的詩歌刊物,于1957年1月1日創(chuàng)刊,是國家中文核心期刊、新聞出版總署雙效期刊。2013年《星星》詩刊將散文詩單列,創(chuàng)辦了《星星·散文詩》。這對文學愛好者而言,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作為文友,我真誠地為他點一百個贊!
這位現(xiàn)年39歲的農村漢子,他沒有高中、大學那般閃亮耀眼的學歷裝點門面,他只不過上過了三年的初中,因家境貧困的原因,使他告別了校園生活,回到生他的地方從事農業(yè)生產??v然,那時他有再多的夢想,也只能像斷線的風箏,隨風變得飄渺起來。我們都知道,理想與現(xiàn)實有天壤之別。成仁明不可能只顧自己的夢想,而不顧家人的安康,不顧一貧如洗的那個家。離開了校園,并不代表就放棄了夢想,放棄了精神層面的追求。走出校門后的這20余年里,成仁明沒有放棄愛讀書的好習慣,也沒有忘記課堂上語文老師常常用他的作文作為范文,一次次給予他的殷切鼓勵,為圓那個久違的夢想,他一路艱難地堅持前行。因為家境的原因,他沒有足夠的零花錢買書,就向同村里的書癡借、或從平時積攢的零花錢中抽出一小部分到郵局訂閱書刊。正如他在文中所述:“書給我一種別樣的人生,它像花一樣,盛開的時候,讓我看到大海的樣子,讓我聞到了無邊無際的花香,醉人的而又滿懷希望的……”。
在這20多年的執(zhí)著堅持中,成仁明不停地讀書、不停地寫作,他失去了很多,這是常人所難以理解的,他也收獲了很多,他的眾多作品先后在《逢春》《含笑花》《散文詩》《星星》詩刊等刊物上發(fā)表;他自己還曾作為云南唯一的代表到湖南參加了全國散文詩筆會,同時還參加了云南省首屆農民作家班培訓。成仁明成了馬關文學界一顆閃亮的星星,鼓舞著每一位文友。這是他20多年來用汗水和堅持換來的榮耀。
如果說在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里,像成仁明這樣20余年如一日執(zhí)著追求奮斗的人有些傻,其實傻的人又何止他呢?
比起成仁明,陶玉林更傻。認識陶玉林,也只是一個偶然的機緣,他專程從都龍到馬關討要縣內的有關刊物。在那次短短的30分鐘交談中,我得知他是都龍鎮(zhèn)金竹山人。初次見面,看上去陶玉林已經不算很年輕了,背上背著約30斤左右的旅行包,右手握著一根拐杖,走路略顯有些遲緩,頭頂布滿了花白的銀絲,那滿口的牙齒已經所剩無幾,談話間還能看到三兩顆,倒不像是安裝了假牙,但陶玉林走起路來還算很精神。這位70歲的老人,年輕時僅僅讀過五年的書。他在村里讀書時,全班只有八位學生,念完三年級,他的父母把他送到都龍,讀完五年級就因家庭困難的原因輟學了。在那個年代,像他這樣讀過五年書的年輕人,已經算是一個文化人了。正因如此,陶玉林被村里當作寶,于是在他13歲時,村里讓他當記分員,15歲時又讓他當會計,一干就是15年,后來又當過幾年的村長。當陶玉林談起他的人生時,似乎是一種享受。他說:“那些年在村里開會,因沒電視、書籍之類的東西,我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組織社員群眾讀報,了解國家大事。讀報本來是枯燥的,但社員群眾聽得津津有味”。在陶玉林看來,就是這一個枯燥的任務,讓他燃起了寫作的夢想。正如陶玉林所說:“人總得追求精神的東西,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太過于追求物質的享受,這不是好事”。他一直堅持默默地讀、默默地寫,平時喜歡寫詩歌和短篇通訊之類的文章,一直堅持到今天。但又有誰會體會他的艱難?作為一個愛人身患偏癱的丈夫,作為一個膝下有三男四女七個娃的父親,陶玉林始終堅守著心中的那份夢想。馬關文聯(lián)《逢春》創(chuàng)辦到第七期時,陶玉林無意中接觸到這份刊物后,變得更加不可收拾,一下子成為了忠實的讀者,并不斷向此刊物投稿,同時還把目光投放到了州級省級的相關刊物。按理說,一位70歲的老人,子女已經成家立業(yè),本該安享晚年了,更沒必要這么拼了。陶玉林的生活條件雖然不算很殷實,但自從老家的土地先后兩次被征用,獲得了一筆可觀的補償資金,已經在都龍鎮(zhèn)擁有了兩格寬敞的房子,生活條件已經算過得去了。可是,陶玉林終究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對寫作總是念念不忘。提到寫作,陶玉林這樣說:“堅持寫文章,目的就是要把邊疆各民族的心凝聚到一起,而不是讓我們分離?!睋私?,2017年他創(chuàng)作的《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被《云嶺先鋒》采用發(fā)表。最近又完成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在馬關創(chuàng)辦的《逢春》上發(fā)表。在文章里,陶玉林用心點數(shù)著邊疆人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所取得的一筆筆巨大輝煌!
或許,成仁明、陶玉林等都只不過是沒有驚人之舉的小人物代表,但他們的品質卻給我們很多很多的深思。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學識、財富、環(huán)境、平臺等方面比他們優(yōu)越的人很多很多,但相比之下,似乎大多已沉迷于當前的富有的物質生活,講享受似乎超越講奮斗、講奉獻、講付出。在筆者看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社會里,為夢想而執(zhí)著追求的人很多,但為實現(xiàn)短平快目標而浮躁得劍走偏鋒的人也不少。成仁明、陶玉林為實現(xiàn)理想而執(zhí)著的追求,在筆者看來,也是一種工匠精神。人本該有點精神追求,有追求就會有回報。生活在當下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雖然不缺大家名家,但有的人缺的就是為理想而堅持不懈繼續(xù)前行的這種奮斗精神。如果每一個人都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做好自己份內的每一件事,個人向前一小步,全社會將向前邁進一大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