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 勇 ,李羕然 ,馬福歡 ,邊 勇 ,李 冰
【導讀】中國—東盟互為最大的水果貿易伙伴。根據中國水果產量、進出口東盟水果貿易等數據,能大致了解中國—東盟水果貿易發(fā)展現狀,以及雙邊貿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我國是水果生產大國(見表1)。2017年我國水果產量占全球的32%,居全球首位[1]。其中以溫帶水果為主,熱帶亞熱帶水果只有華南等地能夠種植生產,所占比重較小。而在熱帶亞熱帶水果中,香蕉的產量最大,達1 299.70萬t(2016年)[2]。水果是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農產品,2016年我國水果出口量(貨值)居全球第五,僅次于西班牙、美國、荷蘭與智利[1]。我國也是水果消費大國。我國水果進口量超過80億美元(2016年),進口量(貨值)居全球第二[1]。 而東盟是世界重要的亞熱帶熱帶水果產區(qū)之一,其水果產量達到9 445萬t(2016年),占世界總產量的8%[3]。中國—東盟已互為最大的水果貿易伙伴,雙方所產水果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2016年,我國進口水果(水果按HS編碼分類僅含 HS0803~0810, 下同)705 445.31 萬 kg;而東盟出口我國水果223 344.20萬kg,占我國水果進口量的31.66%,我國是東盟水果出口的重要市場之一,占到其總出口量的22.13%。我國進口東盟的水果中,有接近一半來自越南(占比42.90%),依次還有菲律賓、泰國、老撾、緬甸等(見表2)。而從出口水果結構上來看,東盟出口我國的水果主要為熱帶水果,如香蕉、火龍果、龍眼、榴蓮等[4],其中鮮西瓜(含甜瓜、木瓜)的出口量占我國該類水果總進口量的比重最大,達81.59%。
表1 2016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 萬t
2016年我國出口水果677 044.03萬kg,其中,出口到東盟124 014.64萬kg,占我國水果出口總量的18.32%。東盟國家21.93%的進口水果均來自我國。泰國從我國進口的水果量最大,占到東盟國家進口我國水果量的39.01%;其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是我國水果的重要市場。我國輸往東盟國家的水果以溫帶水果為主,其中蘋果、梨及溫桲的出口量最大,其次為柑桔類水果,這兩類水果占我國出口東盟水果的76.64%。此外,鮮或干的葡萄也是我國出口東盟量比較大的水果之一(見表3)。
東盟地理上與我國毗鄰,加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成運行,我國與東盟國家間的農產品貿易日益頻繁。水果貿易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東盟是世界重要的亞熱帶熱帶水果產區(qū)之一,與我國的水果有很好的互補性。在品種上,東盟是我國蘋果、梨、柑桔等溫帶亞熱帶水果的市場,我國是東盟香蕉、火龍果、龍眼、榴蓮等熱帶亞熱帶水果的市場。在季節(jié)上,東盟也利用其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優(yōu)勢,形成了與我國水果市場的互補,這也解釋了鮮西瓜(含甜瓜、木瓜)在我國水果產量最大的情況下,東盟鮮西瓜還主要出口我國,而且占出口我國水果的比重很高(14.96%)。
水果進口以一般貿易、邊境小額貿易和保稅區(qū)倉儲轉口貨物為主,其中保稅區(qū)倉儲轉運貨物進口呈大幅增長趨勢[4]。東盟由于其地理優(yōu)勢,與我國的水果貿易更是以邊境貿易(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貿易)為主,尤其是與我國陸地接壤的國家,如越南與我國水果貿易的方式基本為邊境貿易。此外,隨著我國農業(yè)企業(yè)的走出去[6],其境外生產的水果返銷國內也是逐漸成為東盟水果出口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表2 2016年東盟國家水果出口中國情況 萬kg
表3 2016年東盟國家進口中國水果情況 萬kg
東盟位于“一帶一路”的重要節(jié)點,與我國的水果貿易也必將更加頻繁。但隨著全球經濟發(fā)展變緩,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中國—東盟水果貿易的健康發(fā)展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歐美國家慣用的技術性貿易措施,近年來也時常被東盟國家使用到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中。2012—2016年,東盟10國共提交SPS通報381件,其中農產品29件。國內的相關機構、企業(yè)和出口商,要關注、收集東盟國家相關的技術標準、法律法規(guī)及其調整通報,及時指導國內的生產、加工等,使出口水果符合輸入國的相關技術要求,保障國內水果出口的順暢。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的發(fā)展,水果生產成本逐漸提高,加上人民幣的升值,我國水果出口也逐步失去價格優(yōu)勢。這就需要根據東盟的市場需求,找準定位,適時調整國內水果生產的結構,提升水果品質,保證傳統(tǒng)市場的同時,注意開拓新的市場,使水果出口市場多元化。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東盟熱帶亞熱帶水果的需求會不斷提升,但同時對水果品質的需求也會不斷提升;而隨著國家和人民對環(huán)境的重視,對外來生物入侵的關注,都將影響東盟國家水果的進口。東盟國家由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水果種植、加工等管理相對比較粗放,在以往的進口水果中有毒、有害物質和有害生物都有檢出,這些都將成為東盟水果出口中國的限制因素。隨著中國—東盟國家雙邊、多邊協(xié)議的簽署,獲得我國貿易準入的國家和水果種類都在不斷增加,我國進口水果來源國和種類的多樣化,也會導致東盟水果出口中國受到沖擊。近年來,東盟出口中國水果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4]。要維持東盟水果出口我國的市場,需要關注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的要求,保障出口水果的品質;同時可以通過中國走出去的農業(yè)企業(yè),推廣應用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種植和生產、加工程序,提升水果品質;關注中國水果消費市場的變化,調整出口中國水果的結構。此外,由于東盟水果出口中國,大部分是采用邊貿的方式,隨著我國對邊貿管理的逐步規(guī)范化,可能在短期內也會對出口產生一定不利影響;但經過相應的政策調整和適應后,邊境貿易將更好地發(fā)揮其特點和優(yōu)勢,推動中國—東盟水果貿易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