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生
2018年10月28日,重慶一輛公交車行駛于長江大橋時,突然沖向對面車道并墜入水深70米的江中,車上有15名乘客(包括司機)無一生還。
當?shù)卣▓?,警方通過大量取證和視頻確認,事發(fā)時公交車內有一名中等身材、著淺藍色牛仔服裝的女乘客因錯過下車地點,要求停車被拒后,與司機激烈爭吵,進而持手機攻擊司機頭部,司機還手反擊,導致公交車失控,沖破護欄墜江。
這起惡性事故震驚全國并波及世界。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2日報道,消息公布后,中國全網嘩然,多名網友評論說,“如此愚蠢的原因,令人憤怒和惋惜”。警方表示,兩人行為“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觸犯中國《刑法》。
這則新聞令人震驚,我一時默然無語。為什么這樣的事故會發(fā)生在我國?這件事與前不久相繼發(fā)生的男女乘客高鐵霸座,以及一女子為了等待還未上車的丈夫干脆攔住高鐵,不讓準點關門發(fā)車等惡劣現(xiàn)象如出一轍?
一位網友感嘆:“一次錯過,竟變成15個人的生命從此消逝!”另一位網友惋惜:“請不要冷眼旁觀,一定要勸阻制止,因為下一秒你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我在想,如果錯過下車地點的乘客能懂得按時下車的規(guī)則,不無理取鬧,這起惡性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如果這輛車的司機能理智應對突發(fā)情況,將車停下解釋處理這個問題,這起惡性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如果這輛車上的乘客能從全車人員安全出發(fā),及時站出來協(xié)助調解這個沖突,這起惡性事故也完全可以避免。遺憾的是,這些如果竟無一發(fā)生,車子墜入長江注定成為必然。
客車是社會縮影。我不禁想到100年前美國傳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在《中國人的性格》中指出的話語,“中國人對別人的苦難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婦女、兒童、兒媳婦在中國社會的悲慘遭遇就明白了”;“中國人不缺智慧,他們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我不禁想起魯迅80多年前在《經驗》一文中深刻的批評,“在中國,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p>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一些同胞的精神素質幾乎在歷史上定格,沒有多大的變化,有的甚至還在退步,令人極其痛心與尷尬!這件慘案充分說明,我國公民精神文明素質提高迫在眉睫。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但國民精神文明素質未必能排名第二,這一點我們的同胞應該心知肚明,不能憑著盲目的自信心,只顧高唱“越來越好”。
這件惡性事故,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示:
首先是公民教育不可少。教育必須注重實效,使每個公民在靈魂上得到凈化提高,不僅僅是宣傳上的提高,形式上的提高,最起碼使公民懂得依法出行。
其次是法制保障不可少。法律條款要完善,要創(chuàng)新,要剛性。對高鐵霸座的不是罰區(qū)區(qū)200元,而是罰2000元、罰20000元,看還有誰敢霸座?對公交車上辱罵擊打司機,影響駕駛的要判刑,看誰還敢打罵司機?不能讓個別“丑陋的中國人”無法無天!
還有是保安措施不可少。針對目前我國公民素質現(xiàn)狀,要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公交車上可以考慮配備正副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