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扇子不僅是用來扇風涼快的,還是流行于各階層、各行業(yè)人士間的一種用品,包括讀書士子、上層官僚,這種風氣在明朝更盛。大庭廣眾下,哪位士子手中若缺把扇子,那就仿佛是缺少了禮數(shù)和風度一樣。
利瑪竇是意大利籍的一名傳教士,明朝萬歷年間來到中國傳教,利瑪竇在回憶錄中便記錄了明朝人互贈扇子的風俗。他在跟中國官員、士子們交往時,別人都會贈送扇子給他,以示友好、敬意,結(jié)果他竟積攢了滿滿一大箱扇子。利瑪竇仔細觀察,在大庭廣眾之下流行的扇子,花樣繁多,用料不同。如扇骨有蘆稈、木頭、象牙、烏檀等多種材質(zhì)制成的;扇面上有的蒙的是紙,有的是棉布,有的甚至是帶有香味的草秸;扇子的形狀有圓形、橢圓形、方形等。上層人士用的一般是用光紙做成的扇子,上面繪有精美的圖案,并用金線描繪。即使到了秋涼季節(jié),很多人也依然帶著扇子,否則會被別人認為是缺乏風度。
不僅如此,對別有用心或愛好武術(shù)之人來說,扇子也可以打造成為一種“兵器“。明朝正德年間,宦官劉瑾貪贓枉法,專權(quán)亂政,受到很多人憎恨。在太監(jiān)張永的揭發(fā)下,明武宗派人逮捕了劉瑾,并親自帶人去搜劉瑾的家。結(jié)果,從劉瑾家中搜出數(shù)百萬兩金銀,還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品。最讓明武宗震駭?shù)氖?,他從劉瑾身上?jīng)常攜帶的一把扇子中發(fā)現(xiàn)了兩柄匕首,這可是隨時會要皇帝命的東西。明武宗震怒之下,命人將劉瑾凌遲處死。
所以,古人使用扇子,不單是為了圖涼快,里面也包含了很大的學問。
(張昆明/文,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