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藝術——讓幼兒觀察常見動植物以及其他物體,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tài)等。
核心素養(yǎng):樂學善學。
望一望大自然,世間的萬事萬物,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艾伯特·愛因斯坦
1.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回復“松果”查看“松果綻放的秘密”。
2.掃一掃二維碼,欣賞兒歌《小松果,哪里跑》。
3.時空建議:晚餐后,寶寶和媽媽在書房進行活動。
4.延伸問題:如果將濕透的松果放在通風處風干,幾天后,可以觀察到松果的鱗片再次綻開。這是為什么呢?
寶寶,你去戶外玩耍時有沒有撿過松果呀?不知道寶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時撿到的松果是打開的,有時撿到的松果是緊緊閉合的。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探究藏在小松果里的奧秘吧!
準備:松果、容器、水。
A.取出一顆松果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起初松果漂浮在水面上,過了一會兒,松果的鱗片慢慢閉合,最后沉入水中。
B.回想一下當時收集松果的場景:天氣是怎樣的?在什么樣的地點?收集到的松果是什么樣的?
地上撿到的松果一般是綻開的,樹上摘的松果大多是閉合的。如果是雨后,地上也能撿到很多閉合的松果。結(jié)合實驗,你發(fā)現(xiàn)小松果的奧秘了嗎?原來, 當天氣潮濕的時候,松果的鱗片會向內(nèi)閉合,保護好松子,不讓它們跑出來;當天氣轉(zhuǎn)晴,松果風干,鱗片就會綻開,里面的松子被風帶走,四處飄散。這種方式更利于松子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