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一群充滿活力、時刻保持耐心應對家長們問題的一線醫(yī)生;她們是裝著一肚子知識、業(yè)余時間想要科普給更多家長的最值得信賴的專家——她們是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的醫(yī)生們。
兒保醫(yī)生面對面
信息爆炸的時代,從積極的方面看,信息的快速傳播及多元化給了家長們更好的學習機會,家長們可以通過育兒書籍、網絡接觸到很多的育兒知識;但消極的方面是,有些信息真?zhèn)坞y辨,會給家長們造成困惑,影響育兒的科學性。因此,兒??频尼t(yī)護人員愿意做靠譜育兒信息的傳播者,希望幫助家長們在育兒路上走得更輕松、更篤定。
編輯 李華 美編 勞秋勤
“感覺統(tǒng)合”“感統(tǒng)失調”這些詞匯變得越來越耳熟能詳,身邊形形色色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也層出不窮。上一期我們已經對感覺統(tǒng)合及其常見疑問進行了闡述,簡單來說,“感統(tǒng)”就是大腦對接收到的各種感覺信息,如視覺、聽覺、嗅覺、本體覺等,進行加工、處理和整合,再指揮身體做出適應性反應的過程。那么,怎樣判斷寶寶為感統(tǒng)失調?感統(tǒng)失調,又可以采取怎樣的鍛煉方式?就是我們這一期將要講述的重點。
“感統(tǒng)”的重要性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這七大感覺系統(tǒng)中,觸覺是人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感覺系統(tǒng)。觸覺的發(fā)展可以增強寶寶的區(qū)分和辨別能力,幫助寶寶認識物體的形狀、大小、質地和重量等特質,是日后認知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前庭感覺是最復雜而精密的系統(tǒng),就像大腦的過濾器,只讓有用的信息進入大腦,從而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前庭系統(tǒng)還是我們身體的方向盤或者指南針,掌管著人體的平衡和空間方位感。如果發(fā)揮不佳就會出現身體失衡或者迷失方向感。除此以外,前庭系統(tǒng)還和我們的眼球追蹤能力、語言能力和專注力密切相關。本體感覺相對發(fā)展最晚,但是也非常重要,從簡單的吃飯、穿衣到運動、工作等都需要本體感覺。它能向大腦反饋身體所在的位置、方向,所用的力量等信息,讓人們不用一直盯著樓梯就能自如地上下,甚至在崎嶇的山路上也能健步如飛。
如果大腦無法對于外部的感覺刺激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即“感統(tǒng)失調”,就會出現機體不能和諧運作的現象。較為嚴重的感覺統(tǒng)合失調會對寶寶的成長和發(fā)展造成較大影響,影響寶寶的智能發(fā)展及長大以后的學習,還會導致寶寶不能順利參與到一些集體社交活動中,影響人際關系和自信心、人格的養(yǎng)成。
捕捉寶寶感統(tǒng)失調的信號
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寶寶有沒有“感統(tǒng)失調”?首先要明確感統(tǒng)失調往往不是單一感覺的失調,而是多種感覺系統(tǒng)的失調。另外寶寶存在個體差異,因此表現多種多樣。以下我們所能列舉的是一些較普遍的感統(tǒng)失調表現,僅供家長作為參考,但是不能盲目下決斷,還是要找專業(yè)的機構和人員進行感統(tǒng)評估。
蛛絲馬跡之前庭覺失調可能的表現:
·小動作多不容易安坐,爬上爬下,不聽勸阻
·逃避或害怕運動
·動作莽撞,??呐鲎澜腔蛘咦驳箹|西
·特別喜歡玩旋轉的游樂設施而不會暈,或者完全相反,害怕旋轉和畏高
·注意力不集中,運動協(xié)調能力差
·慣用手不確定
·房間很亂,條理性差
·語言發(fā)展障礙
蛛絲馬跡之本體覺失調可能的表現:
·動作協(xié)調性差,閉上眼睛容易摔倒
·速度控制能力較差,運動雖然能完成但是質量差
·過分怕黑,站無站姿、坐無坐相
·做事情條理性不強,語言容易出現障礙
·力量控制差,動作沒輕沒重
·空間知覺能力不足,方向感差,容易迷路
·挑食或者偏食
·喜歡黏著家人,喜歡摟抱,對陌生環(huán)境適應慢
蛛絲馬跡之觸覺失調可能的表現:
·膽小怕事,黏人,不合群,消極退縮,人際關系冷漠
·討厭別人觸摸,害怕洗頭、洗澡、剃頭發(fā)
·偏食、挑食或暴飲暴食
·脾氣暴躁,吃手,咬指甲等
·動作不靈活,做事情拖沓,自理能力發(fā)展慢
·大一些的寶寶對書寫以及手工感到困難,學習積極性低下
我們身邊的感統(tǒng)游戲
提升寶寶的感統(tǒng)能力不一定非得到感統(tǒng)訓練室才能進行,有很多家庭小游戲或者運動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們就來推薦幾種隨處可做的小游戲!
球類活動
簡單的皮球能變化出各種各樣的玩法,通過球類運動可以提高寶寶的手眼協(xié)調性,提高身體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如果父母雙方都能參與進來,不僅能提升寶寶的感統(tǒng)能力,還能促進親子關系和寶寶的社交規(guī)則、社交互動能力。
·趴地推球:把軟墊放在距墻約半米的位置。讓寶寶趴在軟墊上,只有肚子著地,頭、上肢、小腿及腳都抬起來。然后把球推向墻壁,待彈回后,再連續(xù)推,速度由慢到快。
·平躺踢球:把球用繩子懸吊起來,讓寶寶躺在床上拾高腳去踢上方的球,球的高度剛好在寶寶伸腳能碰到的地方。
·扔球接球:和寶寶面對面,舉過頭頂扔球,距離逐漸變遠。
·跳起拍球:將球懸掛在較高的地方,讓寶寶盡可能地跳起來反復擊打皮球。
·踢皮球:踢入球門或墻面反彈或與人對踢均可,鍛煉寶寶對于肢體動作和力量的控制能力。
·花式拍皮球:除了常規(guī)的拍球,也可以讓寶寶換另一只手來拍或左右手交替著拍球,也可以做花樣動作或放音樂隨著音樂節(jié)奏來拍球等,爸爸媽媽可以盡情動腦筋開發(fā)新的有趣項目,也可以和寶寶來一場拍球比賽哦!
走直線/走S形線
家長們想一想自己小時候常玩的游戲都有哪些?其實那些我們小時候玩的游戲,如跳皮筋、跳格子、滾鐵環(huán)、玩沙子泥巴、丟沙包、扔飛盤、抓羊拐骨等都是很好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手段呢。不妨把這些童年的快樂和自己的寶寶分享,既能找回自己丟失的童年樂趣,還能促進寶寶的感統(tǒng)能力,增加親子感情,增加運動量,強身健體,一舉多得!
·畫線走:用粉筆在地上畫一條直線或者S形的線段。引導寶寶從線的一端走向另一端,還可以增加S形線的曲度,引導寶寶和你一起挑戰(zhàn)。為了增加寶寶的興趣,還可以讓寶寶推著手推玩具沿著曲線來回走。
·走邊沿:其實不用家長強迫,細心的家長們想必也發(fā)現了寶寶天生就愛挑戰(zhàn),他們喜歡探險,比如明明有平坦的馬路他們不走,偏要走歪歪扭扭的馬路沿或花池的邊沿,所以你要做的是,千萬不要去強迫他們走你認為更安全的道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陪著他們一起探險吧。鼓勵寶寶在馬路沿、花池邊、平衡木等窄窄的地方走路,根據寶寶的能力循序漸進,可以從寬的馬路沿練習到窄的馬路沿,盡量腳跟對著腳尖一步步走。在確保寶寶能夠走得平穩(wěn)的情況下,還可以增加一些難度,讓寶寶手提著物品走。
主任的貼心話
現在寶寶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少,加上手機等電子產品過多過早地暴露,使得寶寶有效的戶外活動時間越來越少,這無疑增大了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風險。希望家長們能提升對感覺統(tǒng)合的認知和識別能力,促進寶寶全面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覺失調的問題,但如果不影響學習、認知和社交功能,家長們也不用過于緊張。醫(yī)務人員更應把握好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度”,不能盲目夸大感統(tǒng)訓練的作用,更不能把感統(tǒng)訓練變成“包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