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 鄭強 張赟新 李欣路 郭秀媛 孫德強 饒遠
摘 ? 要:在低碳經(jīng)濟時代,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優(yōu)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下儲氣庫作為最為安全的儲氣方式之一,目前在我國正處在加速建設過程中。儲氣庫在運行過程中,其強注強采的作業(yè)方式造成井間干擾嚴重,平衡期短,導致周期注采壓力動態(tài)特征復雜,難以掌握地下滲流參數(shù)變化規(guī)律,為氣庫注采動態(tài)描述帶來了極大困難,嚴重制約了注采精細管理水平的提升。常規(guī)試井解釋技術在儲氣庫適應性差,且目前國內(nèi)外均未對儲氣庫多井試井解釋技術進行研究。呼圖壁儲氣庫是我國大型儲氣庫之一,研究通過落實氣庫注采規(guī)律,結合呼圖壁儲氣庫地質特征,開展氣庫試井技術攻關,建立了多井干擾試井解釋模型,有效消除井間干擾對解釋的影響,并在國內(nèi)首次研發(fā)了一套適合儲氣庫的多井試井解釋軟件。利用多井試井解釋可快速、準確評價地層壓力及儲層滲流參數(shù),為落實氣庫達容特征和氣井注采能力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結合庫容評價及多周期注采能力分析技術,實現(xiàn)對注采氣量的實時優(yōu)化調整,為加快氣庫庫容整體動用和達容達產(chǎn)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多井試井解釋 ?井間干擾 ?注采特征 ?地層壓力評價 ?儲氣庫
中圖分類號:TE35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a)-0082-02
1 ?概況
呼圖壁氣藏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褶皺帶第三排構造帶的東端,構造形態(tài)為一近東西向展布的長軸背斜。目的層為第三系紫泥泉子組E1-2z2砂層組,儲層巖性主要為細砂巖、不等粒砂巖和粉砂巖,孔隙以原生粒間孔為主,氣層平均孔隙度為20.9%,有效滲透率為62.49mD。氣藏原始地層壓力33.96MPa,為受巖性構造控制、帶邊底水的中孔、中滲砂巖貧凝析氣藏。2012年底上報疊合含氣面積19.3km2,天然氣地質儲量146.22×108m3,凝析油地質儲量69.07×104t。
呼圖壁儲氣庫設計布井層系為E1-2z21和E1-2z22,共儲氣庫設計運行上限壓力34.0MPa,下限壓力18.0MPa,庫容量107.0×108m3,工作氣量45.1×108m3,日均注氣量1550.0×104m3,應急日均采氣量2789.0×104m3,季節(jié)調峰日均采氣量1066.0×104m3~1900.0×104m3。
2 ?多井試井解釋技術的內(nèi)涵及技術框架
儲氣庫多井試井解釋技術是根據(jù)地質特征及注采動態(tài)建立起不同條件下解釋分析模型,對試井測試數(shù)據(jù)中干擾信息進行剝離,獲取儲層實際滲流曲線形態(tài),實現(xiàn)對儲層參數(shù)的準確擬合[1-6]。此次研究是在注采井試井影響因素及曲線特征分析基礎上,結合滲流理論推導建立變井儲和變溫分析基礎模型,并利用直線分析、單井干擾解釋和多井補給邊界干擾解釋等技術,建立多井試井解釋模型,解決常規(guī)試井技術在氣庫中不適應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儲氣庫試井資料的精細校正和準確解釋,獲取周期注采滲流參數(shù),指導氣庫高效運行(圖1)。
3 ?多井試井解釋技術應用
3.1 利用多井試井消除干擾,實現(xiàn)地層壓力準確解釋
多井試井解釋技術的建立,實現(xiàn)了呼圖壁儲氣庫強、弱干擾條件下試井資料的有效擬合分析,整體擬合精度明顯提升。利用多井試井解釋技術對70井次的儲氣庫新老井試井資料進行擬合分析:強干擾56井次,與常規(guī)試井解釋相比,擬合地層壓力差異0.07~10.03MPa,平均1.88MPa,占總井次的80%;弱干擾14井次,擬合地層壓力差異0.05~3.5MPa,平均0.74MPa,占總井次的20%。
3.2 逐步提高井網(wǎng)利用程度,庫容動用程度穩(wěn)步提升
利用多井干擾試井分析技術,對儲氣庫不穩(wěn)定試井資料進行處理解釋,結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與實際曲線得到了良好的擬合效果,與常規(guī)試井解釋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儲層的真實特征。以HUK25井注氣期測試為例,利用常規(guī)試井解釋模型分析儲層邊界模型為3條恒壓邊界和1條無流動邊界,與氣庫實際地質情況不符。利用多井試井分析中的M法模型,擬合氣井地層壓力為19.73MPa,邊界類型為徑向邊界,與氣庫地質認識一致,擬合結果可靠,能真實反映滲流場變化。
3.3 落實注采能力變化規(guī)律,實時優(yōu)化配置注采氣量
結合單井注采地層壓力及井控參數(shù),采用物質平衡分析法對注采期地層壓力實時掌控,實現(xiàn)注采臨界地層壓力預警。同時,利用一點法產(chǎn)能方程和多周期注采能力分析技術,確定單井周期最大注采能力和注采參數(shù)變化規(guī)律。
第四周期注氣期:計算最大注氣能力為16.99億方,注氣運行時實際注氣壓力變化曲線與預測吻合程度高,注氣末期集中區(qū)域地層壓力基本達到34MPa,實現(xiàn)了周期注氣量準確配置。周期計劃投運采氣井24口,根據(jù)采氣能力與采氣量變化規(guī)律,計算周期采氣能力18.48億方,初期日采氣能力1465萬方,平均單井日采氣能力61萬方。結合氣井采氣能力及冬季調峰需求,完成了第四周期采氣方案編制,設計日均采氣量1037萬方,周期采氣15.57億方,并利用氣井采氣井控參數(shù),對井網(wǎng)采氣參數(shù)實施預測,確保了采氣量配置的合理性。
4 ?結語
(1)儲氣庫多井試井解釋技術研究是通過落實氣庫注采規(guī)律,結合呼圖壁儲氣庫地質特征,開展氣庫試井技術攻關,建立了多井干擾試井解釋模型,有效消除井間干擾對解釋的影響。
(2)利用多井試井解釋可快速、準確評價地層壓力及儲層滲流參數(shù),為落實氣庫達容特征和氣井注采能力提供科學依據(jù)。
(3)結合庫容評價及多周期注采能力分析技術,實現(xiàn)對注采氣量的實時優(yōu)化調整,為加快氣庫庫容整體動用和達容達產(chǎn)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秀華,賈永祿.考慮井儲和表皮的復合油藏干擾試井分析[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5,27(1):57-60.
[2] 林加恩,劉尉寧,陳欽雷.多井系統(tǒng)中的壓力恢復分析理論[J].油氣井測試,1993,2(4):51-58.
[3] 劉能強. 實用現(xiàn)代試井解釋方法[M].3版.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6.
[4] 賈永祿.有限多井系統(tǒng)試井模型及樣板曲線分析[J].新疆石油地質,2006,27(1):86-89.
[5] 林加恩,劉尉寧,陳欽雷.注水開發(fā)多井系統(tǒng)試井分析理論的應用[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1996,23(3):58-63.
[6] 王飛,張士誠. 試井及生產(chǎn)資料在儲氣庫早期評價中的應用[J].特種油氣藏,2014,21(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