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朱麗晶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集合肥軌道交通建設與運營責任于一體,通過建立六道防線,層層落實各方責任,有效防范施工風險;引入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優(yōu)化工作流程,保障合肥地鐵建設與運營安全。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混凝土養(yǎng)護現場
伴隨著城市化不斷推進,地鐵作為短途交通的重要載體,在城市客流運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guī)劃總長833.4 km,已建成通車的1號線一、二期工程全長24.58 km,2號線全長27.764 km;正在建設中的1號線三期工程全長4.54 km,3號線全長37.30 km,4號線全長41.3 km,5號線全長40.22 km。
在為現代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軌道交通也存在著諸多風險:在建地鐵作業(yè)空間狹小,多專業(yè)交叉施工,基坑及盾構結構施工風險性高;施工作業(yè)人員多,現場管控困難,目前在建的線路中,每天約有1萬2 400名工人作業(yè),且工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已投運的線路中,也存在運營風險,每日面臨大量客流,需要做好安檢、火災預防、反恐、防踩踏及重要活動安保等工作。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集合肥軌道交通建設與運營責任于一體,自2012年開工建設合肥市第一條地鐵線路以來,至今未發(fā)生過一般及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有效保障了合肥軌道交通的安全建設和平穩(wěn)發(fā)展。地鐵建設過程中如何保障作業(yè)安全?地鐵運營中有哪些需要防范的風險?在安全管控中應用了哪些科技化、信息化手段?近日,本刊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就合肥地鐵建設和運營中的安全保障問題進行介紹。
“安全管理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嚴格管理制度為基礎,另一方面是以信息化、科技化的創(chuàng)新形式為手段?!边@位負責人介紹,“其中的管理基礎必須夯實,各方責任必須落實,這是安全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再豐富,也必須建立于此?!?/p>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建立安全施工六道責任體系,通過勘察設計、風險評估、施工、監(jiān)理、第三方質量安全巡查、建設單位六道防線保障作業(yè)現場安全。
一是勘察設計階段,對線路走向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詳細分析,制定各種風險的應對措施,然后組織專家評審,優(yōu)化設計,從源頭抓好安全質量。工程實施過程中,勘察設計單位對施工現場定期查看,核對設計文件和規(guī)范的落實情況,制定施工中新發(fā)現的各類風險如不明地下管線、地質變化等的設計措施。
二是第三方安全風險評估單位開展專業(yè)化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風險評估,組織專家論證,對工程周邊環(huán)境根據施工進度分階段進行調查,通過施工前、施工中的動態(tài)風險評估、風險跟蹤、現場聯合巡檢等手段,及早發(fā)現和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針對圍護結構、基坑開挖、主體結構、附屬結構、盾構區(qū)間始發(fā)接收、區(qū)間掘進等階段和節(jié)點,分別提交重大風險專題評估報告,并加強管控措施的監(jiān)督和落實。
三是施工單位作為建設工程的實施者,依法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制定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建立風險點查找、風險研判、風險預警、風險防范、風險處置、風險責任六大風險管控機制。施工單位按照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對存在重大風險的場所、環(huán)節(jié)、部位的隱患強化排查。對于排查發(fā)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施工單位按照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隱患治理方案并實施,實現了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huán)管理。
四是監(jiān)理單位審查,在實施監(jiān)理過程中,發(fā)現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及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情況嚴重的,要求施工單位暫時停止施工,并及時報告有關單位。對隱患整改不力的,監(jiān)理單位依據監(jiān)理合同授權約談施工單位企業(yè)負責人,督促整改。
五是第三方質量安全巡查單位受建設單位委托,每周對所有在建工程開展不少于一次的巡查,巡查主要內容為隱患情況、隱患整改情況、安全質量管理責任落實情況。巡查的對象包含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其他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第三方質量安全巡查對隱患管理始終堅持查問題、抓閉環(huán)的要求,對重大隱患跟蹤督促整改抓銷項。目前在我國的施工項目中,第三方質量安全巡查單位的應用并不多,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通過招投標形式引入獨立的第三方質量安全巡查單位,對項目全過程實行全方位巡查,有效保障了作業(yè)及設備安裝安全。
六是建設單位作為工程管理的核心,組織參建各方圍繞工程建設目標開展各項工作,在安全質量管理中承擔首要責任。主要開展的工作有:建立與工程相適應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合肥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應急管理體系并開展應急演練,督促參建單位開展隱患排查與治理,定期分析安全質量管理特點與不足,并制定措施,組織特殊時段、惡劣天氣的應急值守,依據合同追究參建單位的安全質量違約責任。
此外,原合肥市安監(jiān)局自1號線開工建設以來,就派駐工作組到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進行監(jiān)督指導,在日常與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員工共同工作,進行現場檢查,并且傳達最新的政策信息。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嚴格化日常安全檢查制度,在每個車站都配有安保和安檢員,在列車上也會有巡視人員,在重點時間,比如國慶假期、兩會、合肥馬拉松、徽商大會等重點時間段,保證車車都有安保人員上車巡視。另外,公司還建立了站務員與公安民警的聯合巡防機制,不定期到列車、站臺、站廳巡視。
目前合肥地鐵日常平均客流在40多萬左右,最高客流量可達69.72萬。從1號線開通運營開始,合肥地鐵的安檢標準就相對嚴格,逢人必檢,逢物必檢,逢液必檢,人物同檢,人物分檢。后續(xù)開通的2、3號線仍然按照同樣的標準執(zhí)行。
除了常規(guī)在每個車站配備大量的警用、專用攝像頭外,合肥地鐵目前還準備在3號線試點人臉識別進站技術,并且及時關注當前相對較先進的設備與技術,與相關廠家進行了解溝通。
在物防方面,合肥地鐵盡可能采用較多的安檢設備,如手持金屬探測、爆炸物探測、液體檢測、X光機、安檢門、毒氣探測等,另外還配備了防爆球、防爆罐、防爆毯等應急裝備。
合肥地鐵不斷完善日常預案建設,比如車站火災、列車火災、區(qū)間隧道火災、人員疏散、列車救援等。通過預案演練,盡可能地減少運營風險,并且加強發(fā)生風險之后的應急處置。同時做好面向公眾的宣傳教育,通過車廂視頻、車站視頻、宣傳手冊等形式加強公眾的安全意識和遇險自救能力。
2019年1月24日,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聯合安全監(jiān)管、公安、消防,還包括區(qū)政府、街道、電力、交通等部門,進行大型應急演練,重點針對線網突發(fā)大客流的應急處置進行桌面推演,演練參與單位、人員眾多,各單位分工明確、密切配合,為合肥市軌道交通線網安全有序運營提供有力保障。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創(chuàng)新信息化手段,建立集成化系統,獲得全面的安全風險管控信息,針對突發(fā)狀況及時做好響應,確保施工一線安全可控。通過逐步建設,目前最新的“合肥軌道交通安全管理一體化平臺”擁有8大功能。
一是綜合信息管理,發(fā)布通知、公告、文件,以及最新的安全生產相關要求;二是日常安全風險管理,主要解決施工現場的安全風險處置,一旦發(fā)生預警,就會按照風險分級,由不同的人來響應并進行處置;三是安全應急管理,包括合肥軌道交通所有在建單位的隊伍建設、物資儲備等情況,如果出現應急響應需求,能夠快速通過指揮中心進行調度;四是安全隱患排查管理,參建單位各方責任主體,及時把發(fā)現的安全隱患傳輸到系統上來,系統按照事先設定好的分級,做到檢查的隱患及早發(fā)現、及早消除;五是視頻監(jiān)控系統,正常一個標準站設置12個攝像頭,能夠看到重點關注部位和作業(yè)面,便于管理人員通過視頻看到作業(yè)面的施工情況,實施全過程錄像,便于事故的調查處理,工程師通過調看畫面,發(fā)現有違規(guī)的地方,也可以及時反饋糾正;六是安全教育管理,預計2019年12月底全面建成,保證每一個工人都通過考試合格后上崗,并留好考試記錄;七是資料管理,用于數據資料的對比分析,建立數據庫,以月、季度的方式來分析數據,做到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八是移動平臺功能,將使各級管理人員都能夠通過手機來操作前面7個主要功能的實現。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在施工現場全面實行二維碼管理,一是方便交底,比如技術干部給一線工人進行技術、圖紙交底,復雜的模型圖很難通過打印一張紙來實現,但是把它復制成數字信息并制成二維碼,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各鋼筋、結構之間的相對關系;二是進行風險預警教育,將一個點存在的風險、需要注意的事項等信息制成二維碼,方便工人閱讀了解;三是在工人安全帽上增加個人信息二維碼,方便了解員工的職責、個人資料、聯系方式等,方便職責到人。
為了保障地鐵施工安全和質量標準化,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在施工過程中建立了樣板站。以3號線為例,全線33個車站,分8個機電標段,全線有一個集中的樣板站,樣板站所有工序比其他車站提前1~2個月,這樣可以提早發(fā)現問題,后期進行規(guī)避。同時8個機電標段都有自己的小樣板站,推進樣板工序。
為了配合樣板站建設,企業(yè)內部還編制《安全質量和文明施工圖片樣板》,每個工序也都生成了二維碼,早交接班時班組長必須要掃二維碼;施工人員因為文化水平限制,很少看施工規(guī)范,通過看圖片樣板,能夠直觀了解到施工要求。
為了配合樣板站標準化推進,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和合肥市軌道交通質監(jiān)站聯合制定了“首件驗收”程序,先對樣板站是否符合相應規(guī)范要求進行驗收,通過了“首件驗收”,才可以全面大量開展。
引入互學互評機制,每個月組織8家施工單位互學互評,學習別人的樣板工作怎么做,別人的質量通病怎么防范,回去之后規(guī)避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對于接下來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將進行的安全管理實踐與探索,這位負責人表示,盾構施工是難度最大的,因為地質情況不明,涉及施工時間長,未知風險大,因此,第一要建立一個盾構施工實時監(jiān)控系統,通過傳感器的布置,實時監(jiān)控盾構的施工狀態(tài)以及周邊的環(huán)境狀態(tài)。
第二是重要構建筑物自動監(jiān)測系統,該系統是與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同研究,作為合肥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在施工和運營的所有標段,與市政工程有交叉的項目,都列為重點管控項目,采取自動化監(jiān)測手段,實施實時監(jiān)控,對地鐵保護區(qū)內進行的施工進行重點監(jiān)控,形成地鐵保護系統。
第三是把運營的風險管控納入“合肥軌道交通安全管理一體化平臺”,建立一個地鐵從初期設計到施工、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