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今年是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的關鍵之年。在世界乒壇,隨著國際乒聯競賽規(guī)則和運動器材的頻繁改革,技術迅猛發(fā)展,新興力量崛起。在此期間,中國乒乓球隊也經歷了一年多的動蕩與起伏,出現了運動成績下滑和人才培養(yǎng)系統(tǒng)危機。據統(tǒng)計,半年當中,主力隊員外戰(zhàn)的敗績已經超過了以往三年的總和,中國乒乓球面臨著近二十年來最為嚴峻的挑戰(zhàn)!
劉國梁當選中國乒協主席后,主持球隊的各項備戰(zhàn)工作,逐步走上正軌。在短短的幾個月中,這支王者之師恢復了以往的活力與霸氣,在這次備戰(zhàn)周期的“中考”中,再次囊括所有項目的金牌,圓滿地實現了奧運戰(zhàn)略周期的設計初衷?;仡欉@段艱辛的歷程,球隊雖然大獲全勝,但是勝利著實來之不易,其中也包含著許多值得總結的經驗與教訓。
世錦賽的成功,得益于球隊“乒乓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幾代人多年打造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成功模式。它使得球隊在身處逆境之時,能夠迅速聚集人氣、重塑信心、擺脫困境、振奮精神。在這段時光,通過推出全新的管理體系,毅然自絕后路和自我加壓,力求破釜沉舟和鼓舞士氣;通過實施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雙向選擇,追求優(yōu)化組合與師徒合力;通過恢復直通賽事,重在打造性格和弘揚血性;通過深化科研力度,意在知己知彼和克敵制勝。大賽前這一系列有效舉措,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全隊上下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出正能量的決定性作用,也是球隊同心同德、全力備戰(zhàn)的重要保證。
在本屆大賽中,中國乒乓球隊勇奪所有金牌,它的深遠影響和實用價值超出了運動成績的范疇,對球隊今后堅定信念、明確目標以及項目的發(fā)展、隊伍的建設、奧運的備戰(zhàn)和訓練、比賽的實施,都是很大的激勵和啟示。
總體優(yōu)勢,加強自信。這次世錦賽,中國隊在66場對外賽事中僅輸了1場,因此客觀評價:無論從技戰(zhàn)術發(fā)揮、賽場表現,還是運動成績上衡量,中國隊都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尤其是面對國際乒聯全新的賽制、積分和排名系統(tǒng)的變更,中國隊失去了過去單項比賽上、下半區(qū)雙保險的優(yōu)勢。除女子單打之外,其他項目的決賽都是在中外強手之間進行,因此,所有參賽的運動員都肩負著更重的責任,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全隊上下在所有項目的決賽中,都能咬緊牙關,邁過這道門檻,充分證明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是能夠強勢發(fā)揮和奪取全勝的,表現是令人放心的,這也是整體優(yōu)勢的集中體現。
在運動員心中,大賽贏球是最大的激勵和動力。球隊這次逆境崛起和囊括金牌,再次證明了王者之師的強大,為今后的備戰(zhàn)和東京決戰(zhàn)志在必得,打下了雄厚和扎實的基礎。
打造陣容,磨練隊伍。總結本屆世乒賽中國隊的收獲,大體有三個層面。
第一,老將煥發(fā)青春,新人打出未來。
賽前可能有人想到中國隊能夠包攬冠軍,但是,始料不及的是金牌最后大多歸屬全新的面孔,其中充滿了戲劇性和傳奇色彩。新科狀元們贏得勝利,也經歷了世錦賽的洗禮和自我挑戰(zhàn)。
上屆冠軍馬龍由于傷病,8個月后低調復出,將自己貶為“男隊的老五”,卻不可思議地完成了沖擊男子單打三連冠的壯舉。事實證明,他依然是中國隊奧運奪金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針。
劉詩雯十年磨劍,經歷坎坷,過程艱辛,令人動容,酸甜苦辣的個中滋味絕非常人能夠咽下和消化。她憑著一份可貴的執(zhí)著與熱愛,身處逆境刻意追求,面對打擊堅持不懈,終于化繭為蝶,夢想成真,為自身和中國女隊競爭奧運打出了新的局面。
三個雙打項目,冠軍都是首次組合的全新配對?;旌想p打是東京奧運會的首金項目,許昕和劉詩雯在內外的競爭中配合默契,過關斬將,殺出重圍,最終奪魁。男子雙打歷來是中國隊的強項,本次教練組意在練兵,試配全新組合,馬龍帶著小將王楚欽大膽闖蕩,最后竟然決賽摘金,為球迷獻上了一大驚喜。女雙決賽孫穎莎和王曼昱對日本隊的第一組合伊藤美誠/早田希娜,原本我方鮮有勝績和球路下風,賽前不被行家看好,但在0比2的逆境時,兩名初出茅廬的小將大膽搏殺,敢于變化,終于連下四城,強勢逆轉,居功至偉,為中國隊包攬冠軍搶到了最后一枚金牌,過程有驚無險,結果價值連城。
客觀地說,這次世錦賽,教練組兼顧著觀察、選拔和打造奧運陣容的目的,在實戰(zhàn)中確實打出和打活了一些新的人選,他們的出現不僅象征著事業(yè)的蒸蒸日上和后繼有人,也為競爭東京奧運名額擴大了選拔的空間。屆時,中國隊的教練組會面臨幸福的煩惱:優(yōu)中選優(yōu),強中更強,取舍的過程定將極為無情和痛苦,但比無人可用的尷尬被動要好得多。
第二、加強科研力度,理論聯系實戰(zhàn)。
經過多年打造培養(yǎng),日本隊的新秀已經初具規(guī)模和形成氣候,他們具有兇狠和速度的優(yōu)勢,近年來在國際公開賽上屢有斬獲,已經成為中國隊今后的主要對手。這種沖擊力,在伊藤美誠和張本智和身上,表現得愈發(fā)強烈。中國隊加強了針對這種打法的科研力度,即: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旋轉力度、擊球質量和落點變化的優(yōu)勢,抑制和破壞日本選手兇狠與速度的發(fā)揮。在孫穎莎與伊藤美誠的女子單打中,以及王曼昱/孫穎莎與伊藤美誠/早田希娜的女雙決賽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堪稱理論聯系實戰(zhàn)的典范,印證了教練組的預測與設想,以及科研成果的指導作用。小將們的杰出表現不僅贏得了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還為球隊今后的發(fā)展,明確了攻關的方向。
第三、崇高目標,發(fā)展之道。
在中國乒乓球隊存在著一個隱性的打造原則,當雙方工力悉敵時,外戰(zhàn)的意義將被放大;在我方具有優(yōu)勢時,隊內強強對抗的作用將會更為顯著。這次大賽包攬冠軍,反映出球隊整體實力的優(yōu)勢,而利用國際大賽的平臺進行內部競爭,則是乒乓文化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是隊伍要充分利用的最大資源優(yōu)勢。實踐證明,真正具有競爭性質的激烈、殘酷的比賽平臺,以及最高水平之間超強刺激的對抗,才能產生強烈的氣場和調動最大的潛能,使運動員煥發(fā)出最大的激情與動力,提高和升華打造的水平、檔次、運動能力和競技狀態(tài)。
中國乒乓球隊歷來奉行的就是發(fā)展之道,即在奪取運動成績的同時,務必獲得打法與技戰(zhàn)術的領先和超前,以求從根本上擊潰對手。一個是奪金牌,另一個是爭領先,兩項都是硬指標,兩硬在高端實現統(tǒng)一,就是中國乒乓球所堅持的發(fā)展之道。按照常理:以中國乒乓球隊現有的底蘊和實力,備戰(zhàn)一次世界大賽,如果只是以奪取金牌為目的,按部就班地進行常規(guī)性操作,也能夠基本上完成任務,但是為了獲得打法與技戰(zhàn)術的領先,就必須自我加壓、自強不息、嘔心瀝血、廢寢忘食、盡心竭力和鍥而不舍!
綜上所述,中國乒乓球隊的教練組利用世界錦標賽這個最為重要的比賽平臺,對參賽的球隊新老主力觀察、考查、評估和選拔。在這個高質量的檢驗平臺上對所有參賽主力的表現進行個體分析時,暴露出許多矛盾與問題,有些甚至是很嚴重的。
問題主要出在年輕主力的身上,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心態(tài)問題──事實證明,許多年輕主力自我定位過高,接受順耳捧殺過多,對自身的主要欠缺視而不見,平時缺乏嚴格打造的力度與境界,戰(zhàn)時缺乏自我調動的水平與能力,驕嬌二氣滋生,心態(tài)起伏失控,尤其在利害攸關的半決賽和決賽的關鍵時刻,往往因為心理變化、頭腦空白、情緒緊張和身體僵硬,嚴重地影響了臨場發(fā)揮,實為競技體育的第一大忌。
方向問題──多年來,由于國際乒聯競賽規(guī)則和運動器材的改革,以及項目近年來因動蕩產生的負面影響,導致球隊眼下缺乏對項目發(fā)展方向和技戰(zhàn)術的研究,缺乏對改革后全新制勝規(guī)律的研究與應對。因此,綱舉目張是最為重要的前提和保證。
打法問題──年輕主力打法單調,不夠全面,集中表現在特長與全面、進攻與防守、兇狠與穩(wěn)定、速度與旋轉以及實力與變化之間的不平衡,這些矛盾影響著新秀在沖擊世界乒壇最高峰時站穩(wěn)腳跟。
執(zhí)教問題──近期年輕主力雖然出現了諸多的問題,但是面對現實,執(zhí)教者需要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認識,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的變化。運動員出現的問題多,說明他們的發(fā)展空間大,能夠提高和實現質變的可能性也將更大;如果覺得現在已經練滿,就無從下手了,沒有提高和豐富的余地了,失去發(fā)展的空間與活力。
在大計、方針和機制、體制確定之后,教練員就是成敗的決定因素,因人制宜、因勢利導和舉一反三則是教學訓練的最高境界。譬如:在改革浪潮的沖擊下,對思維和技術定型的老運動員,是脫胎換骨和追求能力,還是揚長避短和穩(wěn)中求進;又如:對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拿缱樱菆猿痔亻L突出、技術全面、兇狠強勢和精益求精的發(fā)展之路,還是循規(guī)蹈矩、無所作為、患得患失和躊躇不前。中國乒協和球隊在教練員的培養(yǎng)與使用上,一定要著眼于未來,力爭為今后教練員隊伍的發(fā)展壯大培養(yǎng)出更多的將才和帥才。
女子PK日本,男子面對世界。通過這次世錦賽的實戰(zhàn)檢驗,中國隊自身的整體實力、在世界乒壇所處的位置以及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的主要對手,已經愈發(fā)明朗。
中國女隊由于在隊伍的層次銜接方面教練組下手早,運動員出道早,實戰(zhàn)鍛煉的機會更多,眼下已成規(guī)模氣候,形成了鮮明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團隊層次,整個團隊的實力、戰(zhàn)力、活力和經驗兼而有之,沖擊力和穩(wěn)定性兼而有之,其中的佼佼者大多處在運動生涯的最佳期,具備沖擊最高水平的實力,整體實力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令人擔憂的是中青年主力球員缺乏參賽奧運會的經歷,屆時在重壓之下,她們的表現肯定存在一定的變數,尤其在頂級大賽勢在必得的半決賽和決賽中,經常出現定位過高、壓力過重、身心過緊和發(fā)揮失常的通病,因此,心理打造和調適將是女隊備戰(zhàn)的重中之重。
中國男隊所面臨的挑戰(zhàn),難度大于女隊,陣容也略顯單薄。主力運動員除馬龍外,其他人還都沒有達到超一流巨星的檔次,共性的問題在于心理素質有待解決,打法需要追求全面與平衡,突出和精煉特長技術。其中,技術含量的作用更大。
今后數年中,日本將是中國女隊的主要對手。翻開這次比賽的成績冊,一目了然。在中日女隊的所有對局中,中國隊雖然獲得全勝,但全部是4比1或4比2。內行人都知道,在與我隊主力的對抗中,如果屢次交手,還能夠從中贏下一局或兩局,就證明對手已經具備了很強的沖擊力,存在著最終獲勝的可能性。鑒于日本女隊的年齡結構、發(fā)展?jié)摿Α⒓紤?zhàn)術水平和實戰(zhàn)能力已經對中國隊構成威脅,正呈上升趨勢,明年的東京奧運決戰(zhàn),將是中國女隊最強勁的對手。
多年來,男隊始終處在“世界打中國”的格局之中。相對而言,由于男子運動員的人數眾多、水平接近和對抗激烈,奪冠的難度一直是最大的。概括中國男隊奧運會的主要對手,就是戰(zhàn)線長、對手多、對抗強和偶然性大。除了日本的張本智和、丹羽孝希和水谷隼外,歐洲有德國的波爾與奧恰洛夫、瑞典的法爾克、英國的皮徹福德、法國的西蒙等人,亞洲有韓國的張宇鎮(zhèn)、李尚洙和安宰賢,中國香港的黃鎮(zhèn)廷和中華臺北的林均儒等人,巴西的卡爾德拉諾也有過擊敗中國頂尖高手的戰(zhàn)績。中國男隊的眼睛不能只盯著日本隊,一定要認清格局和面向世界。
新一屆中國乒協面對兩大任務:當務之急──奧運奪金和為國爭光;項目發(fā)展──擴大影響和贏得民心。
勢在必奪,重中之重。競技體育的最高目標是奧運奪金和為國爭光。乒乓球作為中國競技體育的一面旗幟,國人和球迷給予了殷切的期盼和更高的要求。奧運會關系項目生存和發(fā)展,是一份榮譽和機遇,更是一份責任與挑戰(zhàn),競技體育歷來都將備戰(zhàn)奧運會視為重中之重!
我愿意以執(zhí)教多年的教練員身份,從業(yè)務角度解讀一下球隊的備戰(zhàn)。
第一、決戰(zhàn)東京,贏在備戰(zhàn)。
奧運爭光是我國競技體育最高層次的目標,同時,奧運會是世界民眾生活當中的一件大事,全球的目光聚焦在奧運賽場,激烈性、刺激性和殘酷性不言而喻,關注度、影響力和運動員與教練員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都是任何賽事所不能同日而語的。
奧運賽場比拼的就是備戰(zhàn)的質量,看誰把腳踩在實處。必須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強化危機意識、未雨綢繆和從嚴備戰(zhàn)。以“決戰(zhàn)東京,贏在備戰(zhàn)”的口號激勵和檢驗球隊的各項備戰(zhàn)工作,是有益的嘗試。
第二、認清形勢,排除隱患。
當今世界乒壇,中國隊雖然整體上占據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將優(yōu)勢轉為勝勢,談何容易!客觀分析,乒乓球屬于以個人為主的項目,也存在很大的變數和偶然性。事實證明,個體的表現如何,往往能夠對全局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平時訓練的效果、賽前自身的競技狀況、心理起伏和身體傷病、對手的超常發(fā)揮、勝負所產生的心態(tài)變化和連鎖反應以及難以預測和控制的各種突發(fā)事件,都會對比賽的走勢和結果產生直接影響。更何況主要對手大多擁有戰(zhàn)勝過中國隊主力的經歷。用備戰(zhàn)奧運會的標準去衡量,球隊眼下還存在著諸多隱患,有些甚至相當嚴重。
首先,面對改革,積極應對。
近年來,國際乒聯為了縮小強弱差距和調動積極性,在競賽規(guī)則和運動器材方面頻繁改革。
競賽規(guī)則方面,根據國際奧委會的決定,2020年東京奧運會乒乓球增設混合雙打,局部調整團體賽的出場順序。此外,去年,國際乒聯開始實施新的積分和排名系統(tǒng),中國隊主力運動員在備戰(zhàn)奧運會時,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排名與更加合理的抽簽,像馬龍和丁寧這樣的老隊員也要馬不停蹄地參賽,勢必要改變原有的備戰(zhàn)節(jié)奏和習慣,將注意力放在防止傷病加重和排名下滑。新的賽制一定會產生新的制勝規(guī)律,產生新的用人方略和打造模式,中國隊要有足夠的準備。
運動器材方面,國際乒聯通過改打大球、水溶膠水和塑料球等一系列的舉措,千方百計地降低球板彈性,限制擊球時的動力元素。運動器材改革缺乏統(tǒng)一管理,造成生產廠家產品性能的明顯差異,運動員每次比賽對器材難以適應。乒乓球運動因球體輕,近距離速度快和感覺敏銳細膩,任何器材的改革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包括打法的發(fā)展、擊球的動作、技戰(zhàn)術的使用以及比賽的發(fā)揮。因此,與時俱進和引領潮流將成為中國乒乓球保持領先和擴大優(yōu)勢的重要保障。
其次,針鋒相對,打法領先。
以日本小將張本智和與伊藤美誠為代表的乒壇新星拼命創(chuàng)新打法,充分發(fā)揮了兇狠和速度的威力,將搏殺技術轉化為常態(tài)化表現。此種打法已成氣候,對中國隊構成威脅。在今后的備戰(zhàn)中,一定要加強科研的針對性,理論與實戰(zhàn)結合,力求用實力、旋轉和落點變化來實現碾壓。
中日對抗是奧運乒乓球賽的主題。日本作為東京奧運會的東道主,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利,屆時一定會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主場作戰(zhàn)的巨大優(yōu)勢。日本隊的參賽陣容年紀輕、野心大、打法兇、拼勁足,有年齡優(yōu)勢,在今后一年多的時間內,還存在著很大變數和上升空間,是一個動態(tài)的目標。對這個對手一定要加大跟蹤力度,及時掌握動態(tài)。
再次,繼承發(fā)展,為我所用。
中國乒乓球幾代人創(chuàng)建的乒乓文化,包括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與作風,成功的模式與經驗,這是一筆值得共享的財富,無論球隊起步、創(chuàng)業(yè)和翻身時,都是可以傳承和借鑒的寶貴經驗。
在新形勢下,球隊遇到的都是全新課題,千萬不能消極等待或機械套用,要敢字當頭,與時俱進,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及時拿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力爭走在發(fā)展的最前端,這也是一個挑戰(zhàn)自我的創(chuàng)新過程。
第三、明確方向,技術攻關。
“凡事預則立”。中國乒乓球隊在備戰(zhàn)、選拔和打造陣容的過程中,全隊上下要真正做到客觀求實、統(tǒng)一思想、突出重點和對癥下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回報。此事也要從三個方面來看待。
首先要正視矛盾,調整心理。
意識決定行動。年輕運動員大賽中的心理調適至為重要,千萬不能囫圇吞棗、得過且過。以樊振東為例,他天賦異稟,球隊一直將他作為絕對主力來重點培養(yǎng),出道已經8年,技術能力攀至頂峰,但是4次參加世錦賽,至今未能染指單打冠軍。過去,他前有馬龍和張繼科兩大巨頭難以逾越,小樊平時交手雖然略占上風,但大賽始終不能取而代之。現在,他后有追兵,被梁靖崑和林高遠等頂住后腰,小樊時有失手,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之中。
導致今日的尷尬與被動,主要因為平時順耳捧殺過多,造成運動員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缺乏針對性的打造。當年的馬龍也曾深陷于此,但是教練組及時提出問題,馬龍不但欣然接受,還能夠進行長時間的刻意打造。其過程極其痛苦,但他堅持不懈,終于十年磨劍,挑戰(zhàn)自我成功!劉國梁讓小樊不能眼睛只盯住馬龍,而要提高境界,放眼世界和面向未來,的確是一把解開他心魔的鑰匙。
其次要創(chuàng)新打法,追求平衡。
分析馬龍技戰(zhàn)術的成功,在打法框架上非常全面和合理,基本上體現了威脅性與穩(wěn)定性、進攻與防守、正手與反手以及實力與變化的4個平衡。反觀樊振東、梁靖崑和林高遠等年輕主力,幾乎都是攻強守弱和打法單調,比賽中順利則已,一旦遇到高質量的抵抗,馬上就會全盤崩潰。因此,加強研究和打造,使自己始終處于領先和超前的位置,是獲得打法成功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