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驥,胡學(xué)一,方 云
(江南大學(xué) 化學(xué)與材料工程學(xué)院 合成與生物膠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無錫 214122)
Extended 表面活性劑(e-表面活性劑)是指在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的疏水烷基和親水頭基之間嵌入一段含有聚氧丙烯(PPO)鏈的中等極性基團的新型表面活性劑[1]。研究發(fā)現(xiàn),PPO 鏈為e-表面活性劑分子提供疏水性,不僅使e-表面活性劑具有更低的臨界膠束濃度(cmc)[2-4],而且通過增強e-表面活性劑與油分子的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超低界面張力[5-7]。盡管微乳相行為已間接表明PPO 鏈具有與聚氧乙烯(PEO)鏈相似的水合作用[8],但缺少PPO 鏈為分子提供極性的直觀證據(jù),而且不能顯示這種極性增強對e-表面活性劑性能的可能貢獻。本課題組前期報道[9]的e-表面活性劑也因為是短支鏈結(jié)構(gòu)而很難為此提供支撐信息。雖然有些e-表面活性劑已被嘗試用于微乳去污領(lǐng)域[10-12],但由于分子結(jié)構(gòu)中含有支鏈或PEO 鏈,因而它們并不適宜用于民用洗滌劑。
本工作分別以生物質(zhì)十二醇、十四醇和十二/十四混合醇為原料,經(jīng)丙氧基化、硫酸酯化和中和反應(yīng)合成了三種不含PEO 鏈的直鏈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鈉-3(CnP3S)。利用FTIR,1H NMR 進行了結(jié)構(gòu)表征,分析表面活性劑的界面和膠束溶液性質(zhì),并與兩種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和月桂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鈉-3(SLE3S)進行了對比。
十二醇、十四醇、環(huán)氧丙烷(PO)、氯磺酸、氫氧化鈉、液體石蠟(LP):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十二/十四混合醇(w(十二醇)=70%)、SLE3S:工業(yè)級,沙索(中國)化學(xué)有限公司;SDS:純度99%,Acros Organics 公司;大豆油(SO):食品級,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JB-01 標(biāo)準(zhǔn)炭黑污布:中國日用化學(xué)工業(yè)研究院。
WHF-0.5L 型壓熱反應(yīng)釜:威海自控反應(yīng)釜有限公司;Nicolet 6700 型傅里葉變換全反射紅外光譜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Avance Ⅲ HD 400 MHz 型核磁共振波譜儀:Bruker 公司;羅氏泡沫儀:上海隆拓儀器設(shè)備有限公司;WSD-3 型全自動白度儀:北京康光儀器有限公司;QW-Ⅲ 型立式去污試驗機:上海銀澤儀器設(shè)備有限公司。
CnP3S 的制備路線見式(1):
以C12P3S 合成為例:在500 mL 壓熱反應(yīng)釜中加入93.0 g 十二醇和0.9 g 氫氧化鉀,用氮氣置換釜內(nèi)空氣5 次,加熱至130 ℃后將87.0 g PO 滴加至反應(yīng)釜中并控制釜壓不超過0.4 MPa,滴加完畢后老化至恒壓,冷卻降溫得到中間體十二烷基聚氧丙烯醚-3(C12PO3),冰醋酸中和氫氧化鉀,真空干燥,待用。稱取18.0 g 的C12PO3和等質(zhì)量的1,2-二氯乙烷于帶有尾氣吸收裝置的四口燒瓶中,在冰水浴和機械攪拌條件下將7.0 g 氯磺酸緩慢滴加于上述四口燒瓶中;滴加完畢用氫氧化鈉乙醇溶液中和產(chǎn)物至pH=8 左右,旋蒸除去溶劑,用無水乙醇除去無機鹽并旋蒸除去乙醇得到粗產(chǎn)物C12P3S;再經(jīng)柱層析除去未反應(yīng)中間體C12PO3,得到純品C12P3S。將十二醇分別換成十四醇和十二/十四混合醇,按上述方法可制備得到C14P3S 和C1214P3S。
配制1%(w)的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用冰鹽浴冷卻至出現(xiàn)渾濁,然后緩慢加熱至溶液從渾濁轉(zhuǎn)變?yōu)榍宄?,此時溫度記為臨界膠束溫度(cmt);如溶液冷卻至-4 ℃時仍未出現(xiàn)渾濁,則認為cmt小于0 ℃。
采用滴體積法[9]測定(25±0.1)℃時不同濃度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γ),得到γ-lgc曲線,并由該曲線得到表面活性劑的cmc、cmc 處的表面張力(γcmc)和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20 mN/m 所需的表面活性劑體相濃度(c20);通過式(2)計算表面活性劑的飽和吸附量(Γm):
式中,R為氣體常數(shù),8.314 J/(mol×K);T為熱力學(xué)溫度,K。
采用Ross-Miles法[9]測定(40±1)℃時0.25%(w)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泡沫力。首先將50 mL 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置于泡沫儀中,將200 mL 表面活性劑水溶液從泡沫儀頂部垂直倒入,通過撞擊泡沫儀內(nèi)部溶液產(chǎn)生泡沫,分別記錄初始和5 min 時的泡沫高度,以初始高度表征起泡性,以5 min 時的泡沫高度與初始泡沫高度的比值表征泡沫穩(wěn)定性,取3 次實驗的平均值。
采用分相法[3]測定(20±0.1)℃時表面活性劑的乳化力。將40 mL 0.1%(w)的表面活性劑水溶液和40 mL 油(LP 或SO)加入100 mL 具塞量筒中,上下劇烈震蕩20 次,以下層分出10 mL 水相的時間表征乳化力,取5 次實驗的平均值。
采用帆布沉降法[13]測定(20±0.1)℃時0.1%(w)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潤濕力。將標(biāo)準(zhǔn)大小的帆布置于帶標(biāo)準(zhǔn)鉤的裝置上,將整個裝置浸入裝有1 L 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燒杯中,以帆布沉降至燒杯底部所需的時間表征潤濕力,取5 次實驗的平均值。
按文獻[11]報道的方法測定(30±1)℃時0.2%(w)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去污力。將6 片標(biāo)準(zhǔn)大小的JB-01 炭黑污布(已測定白度)和1 L的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置于去污機中,在120 r/min的轉(zhuǎn)速下攪拌20 min,取出漂洗,晾干,測定污布洗滌后的白度,計算白度差值,以6 片污布的平均白度變化記為表面活性劑的去污值。以表面活性劑與SDS 去污值的比值表征去污力。
配制0.4%(w)的表面活性劑水溶液,分別于裝有25 mL 表面活性劑溶液的具塞量筒中加入不同質(zhì)量的CaCl2,搖勻,靜置于(45±1)℃的恒溫振蕩培養(yǎng)箱中,24 h 后,若溶液出現(xiàn)新相,表明CaCl2的量已超出表面活性劑溶液對CaCl2的耐受極限,以無新相出現(xiàn)時CaCl2的最大濃度表征鈣離子抗性(CT)。
C12P3S 的FTIR 譜圖見圖1。從圖1可看出,1 109 cm-1處為醚鍵C—O—C 鍵的強特征伸縮振動峰;782 cm-1處出現(xiàn)硫酸根中S=O 的特征吸收峰以及1 246 cm-1處出現(xiàn)C—O—S 的特征吸收峰,推測成功進行了硫酸酯化;從3 500 cm-1左右處沒有—OH 的吸收峰可推斷該產(chǎn)物中不含原料和中間產(chǎn)物;因此推斷該物質(zhì)可能為目標(biāo)產(chǎn)物C12P3S。C14P3S 和C1214P3S 的FTIR 譜圖與C12P3S 類似。
C12P3S 的1H NMR 譜圖見圖2。利用1H NMR化學(xué)位移的積分值可計算C12P3S 中PO 平均加成數(shù)(p)。根據(jù)圖2中各個化學(xué)位移的積分值,計算得出C12P3S 的實際p為3.0,用相同的方法得到C14P3S 和C1214P3S 的實際p分別為3.1 和3.0。
圖1 C12P3S 的FTIR 譜圖Fig.1 FTIR spectrum of C12P3S.
圖3為不同表面活性劑水溶液在25 ℃時的γ-lgc曲線,由圖3得到的相關(guān)參數(shù)見表1。
圖3 25 ℃下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γ-lgc 曲線Fig.3 The γ-lgc curves of aqueous surfactant solutions at 25 ℃.
由表1可知,C12P3S 和C14P3S 的γcmc均 低 于SDS 和SLE3S,且γcmc隨碳鏈的增長而降低,表明PPO 鏈具有與延長烷基鏈相似的作用,能為分子提供疏水性;表征膠束化能力的cmc 和表征吸附能力的pc20(pc20=-lgc20)的構(gòu)效關(guān)系也證實了PPO 鏈可為分子提供疏水性;C12P3S 和C14P3S 的cmc/c20明顯高于兩種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SDS 和SLE3S,但碳鏈從12 增大到14 時,cmc/c20并不顯著增大,表明PPO鏈才是使CnP3S 吸附在氣液表面的趨勢強于其膠束化的主要原因。C12P3S 和C14P3S 的Гm和γcmc均低于SDS 和SLE3S,表明引入PPO 鏈?zhǔn)箚蝹€CnP3S分子降低表面張力的能力遠強于SDS 和SLE3S。C1214P3S 混合物的參數(shù)均介于C12P3S 和C14P3S 之間,表明CnP3S 系列之間沒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
表1 25 ℃下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參數(shù)Table 1 Surface active parameters of surfactants at 25 ℃
40 ℃下表面活性劑在氣液界面上的泡沫性質(zhì)見圖4。泡沫性質(zhì)是另一種典型的氣液表面性質(zhì)。從圖4可看出,C12P3S 和C14P3S 的泡沫性質(zhì)略低于SDS 和SLE3S,且隨碳鏈增長有所降低,這是因為雖然PPO 鏈和長碳鏈降低表面張力均對泡沫性質(zhì)有利,但卻犧牲了分子親水性,故加快了液膜的排液速度,綜合導(dǎo)致起泡性和泡沫穩(wěn)定性略低;而C1214P3S 混合物的起泡性略高于C12P3S 和C14P3S,甚至略高于SDS 和SLE3S,表明CnP3S 同系物之間有泡沫協(xié)同作用。
圖4 40 ℃下表面活性劑在氣液界面上的泡沫性質(zhì)Fig.4 Foam ability(FA) and foam stability(FS) of the surfactants at the air/water surface at 40 ℃.
表面活性劑在油水界面的乳化性質(zhì)見圖5。從圖5可看出,采用乳液破乳時間表征表面活性劑的油水界面性質(zhì),C12P3S 和C14P3S 乳化LP 的能力遠勝于兩種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且隨碳鏈增長而增強,這不僅由于PPO 鏈和烷基鏈增長已將CnP3S 分子增長到足夠長度,而且也因為兩者均提供了疏水性,增強了乳化劑分子乳化非極性油分子的能力,故延長了破乳時間。此外,所有表面活性劑乳化SO 的能力均明顯強于它們?nèi)榛疞P 的能力,而CnP3S 和SLE3S 對SO 的乳化能力遠勝于SDS,不僅證明了延長分子長度有利于乳化,而且表明PPO 鏈與PEO 鏈因具有類似的極性作用,可增強CnP3S 與極性分子的協(xié)同作用,故表現(xiàn)為乳化能力更好;但由于PEO 鏈僅提供極性而并未使SLE3S 分子增長,故對乳化SO 有利而無助于乳化LP。另外,C1214P3S 混合物乳化LP 的能力低于C12P3S 和C14P3S,表明同系物間的乳化性有少許拮抗作用。
圖5 20 ℃下表面活性劑在油水界面的乳化性質(zhì)Fig.5 Emulsifying power(EP) of liquid paraffin(LP) and soybean oil(SO) by surfactants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at 20 ℃.
表面活性劑在固液界面上的潤濕和去污性質(zhì)見表2。從表2可看出,C12P3S 和C14P3S 的潤濕力介于SDS(42 s)和SLE3S(98 s)之間,且隨碳鏈增長潤濕力變差,這是因為分子長度增加不利于潤濕。盡管PPO 鏈也使分子長度增加,但它促使分子易于吸附于帆布表面,有利于潤濕且能產(chǎn)生低界面張力,故綜合表現(xiàn)為潤濕力較SLE3S 好但比SDS 略差,PEO 鏈提供的親水性使SLE3S 更易溶于水而非吸附于帆布表面,故潤濕性最差。C1214P3S 混合物的潤濕力低于C12P3S 和C14P3S,意味著兩者的相互作用不利于潤濕。CnP3S 對炭黑污布的去污力等同或略優(yōu)于SDS 和SLE3S,且隨碳鏈延長而加強;混合碳鏈體系也有利于增強去污力。
表面活性劑膠束是決定溶液膠體性質(zhì)的重要因素,表1不僅表明CnP3S 比SDS 和SLE3S 更容易形成膠束,而且cmt 結(jié)果表明CnP3S 與SLE3S相似,均具有優(yōu)良的低溫水溶性,這進一步證實了PPO 鏈具有與PEO 鏈類似的極性貢獻,可彌補分子烷基鏈增長帶來的水溶性差的缺陷。CT 是考察表面活性劑膠束穩(wěn)定性的另一個重要指標(biāo),各表面活性劑的CT 見圖6。從圖6可看出,C12P3S和C14P3S 的CT 介于SDS 和SLE3S 之間且遠好于SDS,但隨碳鏈增長而略微降低,進一步證實PPO鏈能為CnP3S 分子提供與SLE3S 中PEO 鏈類似但較弱的極性貢獻。C12P3S 和C14P3S 的協(xié)同作用促使C1214P3S 混合物的CT 更高。
綜上所述,CnP3S 具有很好的低溫水溶性,以及比SDS 和SLE3S 更好的乳化性能和與它們相當(dāng)?shù)呐菽?,這些性質(zhì)對個人清潔與護理用品十分重要。同時,CnP3S 具有與SDS 和SLE3S 相當(dāng)或更好的去污性能,良好的潤濕性和CT 顯示了CnP3S作為e-表面活性劑在個人護理及家用清潔產(chǎn)品中使用的潛力。
圖6 45 ℃下表面活性劑膠束的CTFig.6 Calcium tolerance(CT)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surfactant micelle at 45 ℃.
1)以兩種不同碳鏈天然脂肪醇及它們的混合物和PO 為原料制得三種新型e-表面活性劑C12P3S,C14P3S 和C1214P3S,PO 平均加成數(shù)分別為3.0,3.1,3.0。
2)PPO 鏈可為CnP3S 分子提供疏水性,使CnP3S 降低表面張力的能力遠強于SDS 和SLE3S,但C12P3S 和C14P3S 的起泡性和泡沫穩(wěn)定性略低于SDS 和SLE3S。由于同系物之間有泡沫協(xié)同作用,C1214P3S 混合物的起泡性略高于SDS 和SLE3S。
3)PPO 鏈和烷基鏈增長為CnP3S 提供了疏水性,增強了乳化劑分子乳化非極性油分子的能力,可延長破乳時間;同時PPO 鏈的極性作用增強了CnP3S 與極性分子的協(xié)同作用,表現(xiàn)為乳化極性油的能力好于兩種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
4)CnP3S 的潤濕力介于SDS 和SLE3S 之間,且隨碳鏈增長潤濕力變差;去污力等同或略優(yōu)于SDS 和SLE3S。C1214P3S 混合物的潤濕力低于C12P3S 和C14P3S,但去污力高于它們,說明同系物的相互作用不利用潤濕但有利于增強去污力。
5)CnP3S 比SDS 和SLE3S 更容易形成膠束,具有優(yōu)良的低溫水溶性及抗鈣離子性,表明它們具有應(yīng)用于個人護理及家用清潔產(chǎn)品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