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輝,王變銀,王溪森,龐建周,張文英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yè)研究所,河北省農作物抗旱研究重點實驗室,河北 衡水 053000)
華北地區(qū)水資源匱乏,微噴灌技術在各個種植品種上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并制定微噴灌技術條件下玉米品種篩選方法和評價標準,可以為篩選和評價適于微噴灌技術的玉米品種提供依據(jù)。
《微噴灌條件下玉米品種篩選技術規(guī)范》(DB 13/T 2799—2018)規(guī)定了微噴灌適配玉米品種的篩選方法及評價標準;適用于微噴灌條件下玉米品種的適配性評價。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糧食作物種子 第1 部分:禾谷類[1]
NY/T 1209—2006 農作物品種試驗技術規(guī)程玉米[2]
DB13/T 1729-2013 冬小麥、夏玉米微噴灌肥水一體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3]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玉米在微噴灌條件下,與畦灌條件相比其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形成的優(yōu)化增強能力。
以待測品種子粒產量為依據(jù),與對照品種相比較,評價待測品種在微噴灌條件下的適配性。
根據(jù)公式(1)分別計算3~4 次重復的微噴灌適配指數(shù)(MCI),取平均值(最終計算結果保留3 位小數(shù))。
式中,MCI:微噴灌適配指數(shù);TM:微噴灌條件下參試品種產量(kg/hm2);TC:傳統(tǒng)灌溉條件下參試品種產量(kg/hm2);CC:傳統(tǒng)灌溉條件下對照品種產量(kg/hm2);CM:微噴灌條件下對照品種產量(kg/hm2)。
在玉米生育期內自然降水量>300 mm 的地區(qū)進行田間篩選。
地勢平坦。
種子質量符合GB4404.1—2008[1]一級標準要求。
微噴灌系統(tǒng)主要設備及要求符合DB 13/T 1729—2013[2]。微噴帶間距2.4 m,其他微噴帶田間布置及技術要求符合DB 13/T 1729—2013[3]。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法,設微噴灌、傳統(tǒng)畦灌2 種處理,3~4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5 m2,每小區(qū)至少種植5 行,以鄭單958 作為對照品種。
微噴灌處理。玉米播種前施入種肥,澆蒙頭水。根據(jù)土壤墑情和降雨情況,分別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進行水肥一體化補充灌溉。
傳統(tǒng)畦灌處理。玉米播種前施入種肥,澆蒙頭水。根據(jù)降雨情況和土壤墑情,分別在播種、大喇叭口期、灌漿期進行補充灌溉。
2 種處理在各個時期的灌溉量和追肥量不盡相同(表1)。
表1 微噴灌和傳統(tǒng)畦灌處理玉米各生育期的灌溉量與追肥量Table 1 Water and top dressing amount of 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and traditional check irrigation in each growth period of maize
根據(jù)試驗要求,適期播種。
同一項作業(yè)在同一天內完成,規(guī)范管理,統(tǒng)一密度。收獲小區(qū)子粒,統(tǒng)計產量,符合NY/T 1209—2006[2]。
根據(jù)試驗結果,利用公式(1)計算MCI,將玉米微噴灌適配品種篩選標準等級分為極強、強、中等、弱、極弱5 級(表2)。
表2 玉米微噴灌適配品種篩選標準Table 2 Screening criteria for maiz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