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芝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常年與孤獨作伴,視山林為親人,他們每天堅守在一望無際的大山上,守護著那里的每一棵樹木,誓死捍衛(wèi)著綠色家園。他們是巡防在大山一線的護林員和森林消防隊員,把最美的年華播撒在林海,用無窮的熱情染綠山間。護林員楊召相就是其中的一員。
割斷枯枝干草是老楊每天都要干的事
楊召相的護林生涯在彎彎曲曲的五蓮山小路上已經(jīng)走過了十余載。這位瘦弱的老人,拎著一把鐮刀,一邊念叨著“山是寶、樹是金,世世代代要留青”,一邊弓著背向更高處爬去,順手砍斷橫在路上的干枯樹枝。最初時候,這片林場,只有楊召相一名護林員,山場最遠的地方離他家有十幾里路,一天巡山要走五六十里路。
楊召相是胡林村的一名護林員,就在這巍峨的五蓮山腳下。整個五蓮山西麓都是他的看護范圍,哪里有什么樹,樹上有什么鳥,山上的一切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因為他已經(jīng)把山當(dāng)成了家,把一草一木都當(dāng)成了孩子。
2004年,五蓮縣正式成立護林員隊伍,楊召相成為一名專職護林員。但說起護林工作,其實還要從上個世紀(jì)八九十年代開始。純粹出于對大山的敬畏,當(dāng)時四十多歲的楊召相每天都要去巡山,看看哪個角落的野花又凋零了,或者哪塊山石又被大雨沖滾落了,眺望著天然的風(fēng)景,內(nèi)心說不盡的滿足。
這曲折的山路,見證了老楊的脊梁從直到駝,跟茂密的大樹相比顯得越發(fā)瘦弱干巴,但是他踮起的腳尖卻很有勁。有些葛藤長著長著就攔在了路中央,“我得把它往邊上挪挪,但過幾天回來看看它可能又回去了。”老楊把它們看作調(diào)皮的孩子,自然、嫻熟的輕輕撥到一邊,怕路過的行人把它們踩斷。
說起自己的工作,楊召相最自豪的是,“從我當(dāng)護林員開始,我們村的山場上,從沒起過一次火!”站在半山腰的一塊巖石上,他細(xì)數(shù)著林間的種種趣事,像指點著自己的“江山”,驕傲不已。最初時候,這片林場,只有楊召相一名護林員,山場最遠的地方離他家有十幾里路,一天巡山要走五六十里路。
不論春夏秋冬,楊召相早上天不亮就出門,天擦黑才回家。帶著飯,捎著水,餓了找塊石頭一坐,將就著墊吧兩口。他抽煙,但是從沒在山上抽過一根,上山時逼著自己不帶火,出門前咂兩口,晚上回家再點一根,“你看這泉水,喝起來可甜呢?!?/p>
老楊說,山上的樹長起來不容易,沒個十年八年不能成型。好在幾十年的封山育林效果顯著,各種叫不出名的灌木也長滿了林下,與大樹枝葉交錯,把羊腸小道遮的嚴(yán)嚴(yán)實實。“以前山林沒人看護,三四拃粗的柞樹都被人偷伐了?!闭f起偷樹的人,他就一臉憤慨。
不過,自從他來負(fù)責(zé)起看護的責(zé)任后,就板起了臉,不管是誰,只要從山上挖樹那就絕對不行!有一年,他發(fā)現(xiàn)有人在山上偷挖野生杜鵑樹,下山時,被他發(fā)現(xiàn)。他拎著鐵锨就追,抄近路在村頭把三個人截住。對方仗著人多,要動手!楊召相鐵锨一橫,大吼一聲:“你們誰敢動!”三個人扔掉杜鵑就跑,老楊鐵锨一扔,撲住一個,抱在一起滾到了溝里。村民聽到動靜,趕來幫忙,抓住了這個偷樹的人,準(zhǔn)備送派出所。三個人都是鄰村的,跟胡林村的人還有親戚,托親戚來說情。老楊說,不送也行,但得寫保證書,保證再也不進山偷樹了。
慢慢地,老楊對自己也越來越嚴(yán)格,每天巡山不行,還得保證墳地周圍五十米不能有枯草,就連樹下的松針、枯葉都得清理干凈,用鐮刀砍、用耙子耬,堅決不讓一點隱患出現(xiàn)在自己的負(fù)責(zé)區(qū)域。
2017年,楊召相被評為五蓮縣勞動模范,還被授予了“功勛護林員”稱號?;氐郊抑?,老楊干勁更強了,來不及喝水直奔上山。五蓮山上嚴(yán)禁用火,上墳燒紙、放鞭炮更是絕不允許。每到傳統(tǒng)節(jié)日,楊召相就在村口守著,任何上墳的人不準(zhǔn)帶火上山。成百上千年上墳燒紙的傳統(tǒng),不是一下就能改變的,不能硬來,老楊苦口婆心地勸說。從不配合,吹胡子瞪眼;到漸漸習(xí)慣,上墳帶紙不帶火,把紙壓在墳頭上;到真正理解,自覺不帶紙和火……過程漫長,老楊記不清看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擠兌。
十幾年來,年年如此,但是他從不抱怨,始終牢記護林員的神圣使命,認(rèn)真履行職責(zé),熱情為群眾排憂解難,以身作則、沖鋒在前,為護林防火工作盡職盡責(zé),被大家親切的稱為“五蓮山上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