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瑞花
當前,在我國“營改增”背景下的稅收體制的改革,使營業(yè)稅基本上已經慢慢的走向了縮小的發(fā)展狀態(tài),并且這種模式已經慢慢的被增值稅所取代,這也是在實際的改革工作當中所產生的比較明顯的作用。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需要不斷的推動“營改增”制度的實施,將社會當中的金融行業(yè),建筑行業(yè)以及相關的服務行業(yè)有效的納入到“營改增”的試點范圍當中。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從根本上降低對某些物資,或者是一些人力資源的充分運用,同時還可以有效的保證“營改增”改革制度的有效實施。
從我國整體的消費水平和稅收體制的發(fā)展狀態(tài)來進行分析,一方面來講主要是通過國家直接進行管理和劃分。當前在消費稅的征收和范圍規(guī)定上相對比較狹隘,造成了消費在進行改革的工作過程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營改增”的發(fā)展背景下,各地主體征收稅和本身的地位慢慢的降低。從當前的消費稅資源稅以及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情況分析可以得出,當前人們在消費稅基本上都是通過省級政府來進行直接性的支配和劃分,在這種發(fā)展形勢下,本身運用一些零售工作來進行稅務的征收,通過這種方式不單可以從基礎層面上有效的補充地方經濟財力,同時還可以提升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調整,有效的保證了良好的稅收消費環(huán)境,對推動我國整體經濟的發(fā)展有著積極性的意義。
在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過程當中,與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仍然還處于初步發(fā)展的時期,在“營改增”的發(fā)展勢下,對這種現象問題的研究可以進行科學的調整和改革,在稅務的征收模式下需要適當的加大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同時還需要制定出一些制度性較強或者是和其他類型相關的個人所得稅征收制度,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從根本上將個人所得稅有效的納入到整體的稅務考核體制當中。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需要針對納稅人的具體生活狀況,家庭的富裕程度,子女的數量多少以及日常的開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綜合的分析,建立起個人或者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差異化劃分標準,依照個人納稅的具體狀態(tài)制定出相對費用的調整和稅務體制的保障,這樣可以充分的展現出稅收工作的公平性原則,保證納稅人及時納稅的同時還可以緩解納稅人的經濟負擔。
在納稅人的征管原則方面,不能單純的運用傳統(tǒng)形式下以企業(yè)為單位的稅務稽查以及稅收檢查等強制性手段,這是因為和企業(yè)的發(fā)展存在一定的差異,自然人屬于社會基礎的構成單位在建立起公民稅收征管體制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充分維護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也就是說稅收制度必須要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如果納稅體制和納稅人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那么將會直接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產生負面性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在當前我國所實施的稅收征管法當中,缺乏了直接對公民個人的稅收強制管理措施并非無意性疏忽,而是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的回避,當然在現行的稅務征管法當中,適當的增加對公民個人必要的稅收征管體制的建立,可以對公民起到一種威懾性的作用,這也是在稅收法當中所必須要體現出來的內容。
稅收工作的遵從度,主要指的是納稅人在本身的心理觀念所直接展現出來的,對稅收法的遵從程度作為財政學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理論。其中包含了稅收的公平性、稅收工作的效率以及稅收負擔等關鍵性的理論原則,在納稅工作當中所遵循的公民納稅法依照稅法當中的相關要求及時的進行納稅和申報,并且進行全額的稅款繳納。納稅遵從理念對于納稅人來講本身就存在著遵從性的經濟成本,最直觀化的表現就是稅款成本的征收。除此之外,納稅人在進行納稅申報的過程當中,還有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在各項支出相關的信息方面都需要表現在賬務核算成本當中。與之相反的是稅收不遵從,主要針對的是納稅人在納稅的過程當中表現出不屬實,不準確以及不及時的履行納稅義務,依照納稅人是否在主觀上形成一種故意不納稅的態(tài)度,可以將其分為蓄意不遵從和非蓄意不遵從,不管那些人是蓄意或者是非蓄意納稅,不遵從都要面臨著稅務工作的風險。納稅不遵從被相關的稅務機關單位所發(fā)現,將會面臨稅務法的嚴重懲罰。依照不同的稅收不遵從的程度,我國在稅務懲罰上從責令期限改正上升到了追究其刑事責任。遵從理論當中認為,一個地區(qū)的納稅遵從度由高到低是通過納稅人平衡遵從或者是不平衡遵從風險所共同造成的,也就是納稅人從遵從經濟成本遠遠大于不遵從的經濟風險,那么納稅人會更加傾向于選擇納稅不遵從,反之納稅遵從度將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納稅服務的提升是納稅人稅收遵從度發(fā)展的重要方法,在優(yōu)質性的納稅服務工作當中,有利于完善納稅內部的體制關系有效提升了稅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在最近幾年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對于我國地方性政府上級部門的有效領導下,納稅工作的整體工作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服務理念當中,納稅模式和稅收的宣傳工作一直存在著問題,在服務工作方面對于地稅納稅服務工作基本上還是停留在上級要求工作作為標準,并沒有有效的實現納稅人需要以工作起點來作為轉變。基于這種發(fā)展服務體制下,稅務機關為了有效的完成納稅服務工作人員對各項工作指標的完成,通常情況下需要主動的輸出相應的工作服務,因為稅收工作人員的職位在大型企業(yè)上比較固定,在工作過程中各個稅務干部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比較頻繁,納稅工作的開展在各項工作和組織之間范圍相對較小,同時企業(yè)內部的個人納稅也比較容易,因此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有效的形成了以企業(yè)服務發(fā)展為中心點的工作發(fā)展體系,在納稅宣傳,納稅政策培訓以及整體滿意度調查的對象選擇方面,需要遵從企業(yè)的發(fā)展特性,尤其是針對一些大型企業(yè)的納稅人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其中所涉及到的業(yè)務范圍擴大,納稅人的納稅標準進行了重點的關注,制定出了科學有效的納稅工作模式?;谶@種發(fā)展形勢下,將納稅工作更加傾向于納稅人的滿意程度,以此來不斷的提升納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納稅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各個部門之間缺少長效的工作協(xié)調機制,部門合作主要是針對市政府協(xié)調工作所實施的工作類型。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所產生和發(fā)現的各項業(yè)務之間存在著協(xié)調效果相對緩慢,各部門之間缺少統(tǒng)一化的業(yè)務操作標準,對于一些特殊的業(yè)務,通常情況下依靠分局或者是其他部門之間來自行溝通,相比與業(yè)務在不同區(qū)域的方法處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實現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以及和社會協(xié)作機制之間進行有效的轉變,形成一種統(tǒng)一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有效的保證了各個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和聯系,保證了各項信息之間都可以得到實時性的傳遞,保證了納稅工作和納稅人之間的實時性聯系。
通過本文對“營改增”模式下的地方性政府稅收征管工作的轉變研究和分析,從中可以總結出在當前我國稅收體制的不斷變革下,在稅收制度方面需要從企業(yè)和個人的角度上加以落實,保證每一個正常的納稅人都要進行合法的納稅工作,對納稅過程中存在的異議或者是問題向政府單位進行反應,最大程度上消除納稅人對納稅體制存在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