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棚溫室蔬菜種植技術作為現代種植技術,在蔬菜的整個種植周期內,病蟲害侵蝕問題無法避免,只有通過合理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方可將蔬菜產量、質量損失控制在最低標準?;诖?,本文以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發(fā)生原因為依據,探討相關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
關鍵詞:
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330060
1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的發(fā)生原因
11連續(xù)種植
對大棚溫室蔬菜實施輪作,能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預防。但蔬菜輪作具有較大難度,大棚溫室蔬菜通常對連續(xù)種植方式進行采用,大量增加了病原菌在溫室土壤中的實際數量以及病蟲害基數,逐步加劇了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引發(fā)大棚溫室蔬菜種植產生各類病蟲害,并為大棚蔬菜種植農戶造成經濟損失。
12土壤溫度變化
大棚溫室土壤溫度發(fā)生改變,可能誘發(fā)各類病蟲害。在干旱氣候下,大棚溫室內的土壤實際溫度會出現大幅度升高,并增加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種類以及數量。適宜將大棚溫室土壤溫度控制在25~28℃范圍之內。若大棚溫室土壤溫度波動幅度較大,將增加蔬菜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
13棚內濕度過高
相對于蔬菜露天種植環(huán)境,大棚溫室內部濕度相對較高。大棚溫室濕度較高,在短期內,能實現對蔬菜種植水分均衡狀態(tài)的良好維持。然而,若大棚溫室內部濕度過高,將有利于各類病菌的傳播,并導致大棚溫室蔬菜抵抗各類病蟲害的能力出現大幅度降低。
14缺乏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為實現對病蟲害的及時控制,并降低大棚溫室蔬菜種植的經濟損失。多數菜農對于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單一,未能交替對各類農藥進行合理使用,且不注重安全間隔期,難以取得對病蟲害的良好防治效果,且極易增強各類病蟲害的抗藥性,還會對大棚溫室內種植的蔬菜造成農藥污染。多數菜農對于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主要采用化學防治方法,缺乏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2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強化大棚溫室蔬菜種植田間管理
菜農要強化大棚溫室蔬菜種植田間管理,并對土地進行深翻,施用有機肥。同時,對大棚溫室蔬菜種植實施科學輪作,對大棚溫室內部存在的被病蟲侵害的蔬菜殘株進行及時有效地清除,對病蟲害來源進行有效減少,并促進病蟲基數的大幅度降低。菜農要強化對大棚溫室蔬菜種植的水肥管理,盡量對沼氣肥以及沼氣液進行使用噴施,借助沼氣燈增強蔬菜的光合作用,并對大棚溫室蔬菜補施葉肥,促進蔬菜植株對病蟲害抗性的有效增強。要避免對大棚溫室蔬菜實施大水漫灌。
22強化對大棚溫室內部溫濕度的控制
菜農要強化對大棚溫室內部溫度和濕度的有效控制。菜農要深入考察大棚溫室內部溫度和濕度的具體變化,并適當通風,對大棚溫室環(huán)境條件進行改善,從根本上,實現對蔬菜病蟲害的有效防治。例如,在中午時段,可通過關閉溫室,對大棚溫室內部溫度進行有效控制,保持時長2h溫度50℃的恒溫狀態(tài),有效消滅各類病原菌;遵循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相應的溫度指數以及濕度指數,對大棚溫室內部早、中、晚3個時間段的溫度和濕度進行科學有效控制;強化對大棚溫室蔬菜種植的灌溉水源管理,盡量在清晨時段對蔬菜進行澆水灌溉,并強化防潮管控,為大棚溫室蔬菜種植生長營造適宜良好的環(huán)境。
23對多樣化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綜合運用
菜農要盡量選用生態(tài)農業(yè)手段對大棚溫室蔬菜病蟲害進行防治,要盡量選用抗病性和適應性較強的蔬菜品種。在對大棚溫室蔬菜進行后期種植時,要及時
換土,并強化土壤消毒,嚴格遵循輪作制度對蔬菜進行種植。要深入考察各類蔬菜相應的播種期,對大棚溫室蔬菜實施科學種植。
24對蔬菜種子進行科學處理
菜農要對大棚溫室蔬菜種子進行科學處理。通常,可采用如下兩種處理方法:溫湯浸種。菜農要深入考察大棚溫室蔬菜呈現出的品種差異,選擇溫度在30~35℃的溫水,或者是溫度在55~60℃的溫水對蔬菜種子實施時長10~15min的浸燙處理。同時,在對蔬菜種子進行燙種處理的過程中,要不斷攪拌,確保蔬菜種子受熱均勻。當水溫降低呈現出常溫狀態(tài)時,對蔬菜種子實施浸種處理;藥劑處理。對大棚蔬菜種子實施藥劑處理,通常要依據需種量03%~04%的比例進行藥劑拌種。通常,可選用濃度為50%的綠色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者惡毒靈等藥劑實施浸種,將蔬菜種子相應的病原菌進行有效滅殺,并大幅度增強蔬菜對各類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作者簡介:
王玉紅(1973- ),女,河北滄州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