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霖
我不知曉在面對驟然翻涌的人生時會有怎樣的作為,在悵惘燈火闌珊處時又會如何思考人生路徑?我所能做的,僅僅是與人分享對待人生的恬淡方式,懷抱勇攀高峰的渴望的同時,亦心存精神上的道。
生活需要有對高峰的渴求,對“一覽眾山小”的憧憬。一如杜加爾所言:“生活是一種綿延不絕的渴望,渴望不斷上升,變得偉大而高貴。”人們總是渴望蛻變成更好的自己,被這樣看似簡單的欲望驅使,一步一步攀越人生高峰。那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會當凌絕頂”的渴求。
這樣近乎熱忱的渴望,看似不比“采菊東籬下”質樸高潔,卻是最接近人本質的欲念。它是每個還未達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的普通人,繼續(xù)生存于世的動力,好似列子乘風而去時腳底憑借的那股力量,無形中推動一切。我們無法否認欲念的存在,坦然承認并接受它,是為了更好地借助它的力量將未來規(guī)劃得井井有條,做一個永遠充滿動力拼搏的“獸系青年”。好似今年贏得花樣滑冰秋季經典賽的羽生結弦,他在賽后坦言,渴望冠軍是他留在賽場的動力。這樣一份簡單渴望在他心中激蕩幾十年,使他成為這個花滑時代最璀璨的星辰。
誠然,過多的渴望激生出偏執(zhí)的欲望,被坂口安吾視作洪水猛獸,也是我們不可逾越的界限。雖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而你恰不可操之過急,一旦在妄圖一步登天的途中墜落,挫傷的不止信心,還有理想。
攀登人生高峰時,也要心懷超脫物外、意在精神上的道。周國平說:“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上的夢,從不做精神上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本心嘤谖镔|追求,勢必矮化你的人生境界,而若心中任存高遠的志向,亦在個體之外擁有王國維先生所說的“無我”境界,或許能在你匆忙行路時,帶來喘息的時間。
我們在被自己的渴望推動著往人生山峰攀登時,也要懂得抬起頭仰望天地。在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時,依舊有一份看似消磨時間的詩意,或心懷家國百姓,或志于養(yǎng)性修心,那就是精神上的道。一如脫離微軟的保羅投身慈善事業(yè),一如玩弄風物的張岱亦可揮筆寫下《陶庵夢憶》,一如行走瓦爾登湖畔細數炊煙幾縷的梭羅……他們有著極為豐腴的精神追求,生于俗世卻不落俗塵,達到了杜加爾所說的“變得偉大而高貴”。
我不知道你如何理解奧爾罕在《我的名字叫紅》中提及的:“我不想成為一棵樹,而想成為它的意義。”成為意義本身即成為個體背后它凝結起來的精神價值。不沉溺于形體歡愉,心中有攀登高峰的渴望與詩意生長的精神追求,這是我所認可的價值,也是我對你的期許,像“夜吟三兩聲”的白居易,淺酌幾杯秋茶時,仍心在千里浩渺長洲。
指導老師:鄔雙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