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
【摘 要】在我國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戲劇表演是比較鮮明的一個分支。同時隨著大眾生活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這一藝術形式也開始受到了廣泛關注。在當前的高校教學中,也成立了與這一藝術形式相關的專業(yè)。在開展戲劇表演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性的教學方式并不適合,所以教師們需要對教學的手段以及思維進行適當調(diào)整, 結(jié)合活躍性的教學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戲劇滲透,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學習能力。
【關鍵詞】戲劇表演教學;形體語言;教學重要性;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1-0158-02
首先,所謂形體語言指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肢體進行信息傳達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在形體語言的引導下,信息、情感以及思維態(tài)度都能夠被很好地詮釋,能夠有效加強信息接受者的理解,推動整體溝通效果的提升。在戲劇表演教學的過程中,對形體語言進行合理的滲透,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以及情感滲透能力,在正式進行戲劇表演時,能夠與觀眾形成最大程度的共鳴,從而有效提升表演的效果,也能夠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
一、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相關概述
在戲劇表演教學的過程中,形體語言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內(nèi)容。同時,相較于其他的教學內(nèi)容來說,這一部分也具有較高的復雜性以及難度。通常來說,形體語言一共有四個比較明顯的分支,分別為面部語言、頸部語言、軀干語言以及下肢語言。面部語言指的是通過眼口鼻進行信息傳達的方式;頸部語言指的是通過低頭、抬頭進行信息傳達的形式;軀干語言主要指手部以及腰腹部傳達的信息;下肢語言指的就是腿部以及腳部所傳達的信息。
二、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具體特點
首先,形體語言教學具有一定的交際性。在戲劇表演教學的過程中,形體語言展示最為直接的渠道就是面部語言。通過表演者喜怒哀樂不同的面部表情,能夠直接地對人物情緒進行傳遞。此外,結(jié)合肢體等形體語言進行戲劇教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表演張力。例如通過肩膀微動,可以看出表演者的激動;通過手指擰著衣角,能夠傳達出緊張的情緒等,這些均體現(xiàn)了形體語言的交際作用[1]。
其次,形體語言教學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進行戲劇表演之前,教師通常會交給學生一份戲劇劇本,學生在閱讀完劇本后,需要通過其中一些簡單的提示進行人物塑造,將其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在大眾面前。但是,針對不同劇本中的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境,在進行人物塑造的過程中,學生都需要進行不同的選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就需要加強形體語言的教學,幫助學生通過這一形式展現(xiàn)出人物的不同點,從而加強學生的戲劇表演能力。
最后,形體語言教學具有一定的直觀性。通過形體所傳達的信息,大眾能夠直接地了解到舞臺上人物所傳達的情感,與之形成內(nèi)容以及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有效推動表演效果的穩(wěn)定提升。
三、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豐富人物的性格塑造。在進行戲劇表演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于不同的內(nèi)容會有不同的人物,而這些人物之間的性格、職業(yè)以及經(jīng)歷也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深刻理解,然后將其體現(xiàn)在舞臺上。此外,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要在外貌上貼合戲劇中的人物,同時在言行舉止上也應該做到與人物之間的嚴絲合縫,其中形體語言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形體語言的渲染下,學生的人物塑造會更加真實,更加具有張力,從而能夠加強整體的表演效果。
在開展形體語言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了解如何進行性格內(nèi)化。所謂性格內(nèi)化,指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與人物進行結(jié)合,使其相信,自己就是戲劇中的那個人物,無論是行為舉止還是言談方式,都要與之進行靠近,將人物“演活”[2]。此外,在形體語言的幫助下,戲劇中口頭語言所形成的空白會得到一定的彌補,也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戲劇內(nèi)容,加強學生與觀眾之間的心靈溝通以及情感共鳴。著名的形體表演藝術家卓別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其主演的啞劇中,通篇沒有一句話,但是能夠使觀眾充分了解其想要傳達的信息,這也在一個角度上詮釋了形體語言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戲劇表演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藝術,更是一種舞臺化的藝術。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通常要站上舞臺進行表演,接受教師以及其他觀眾的評價。同時,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在有限的場地中盡量多地表達出戲劇本身的含義,增強與觀眾之間的共鳴,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形體語言就十分重要[3]。
例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戲劇《一個女人的一生》時,除了要在服裝以及語言上進行變化之外,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了解一個女人在不同階段的行為差異。比如,在青少年階段的活潑蹦跳、在中年階段的沉穩(wěn)持家,以及在老年階段的虛弱蹣跚,都需要通過行為來展示,以此加強觀眾的理解。在很多時候,形體語言也能夠帶動整體戲劇的情感氛圍,拉動觀眾的情緒變化。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形體語言,需要受到教師的重點關注。
(三)有利于烘托戲劇的情感氛圍。相較于其他的戲劇表現(xiàn)形式來說,形體語言能夠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很多場景都是無聲的,倘若加入語言轉(zhuǎn)述,甚至會形成一定的突兀感,影響氛圍的渲染,此時形體語言就顯得很重要。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戲劇《竇娥冤》時,針對于其中竇娥見到自己的父親竇天章這一情節(jié),任何語言都會顯得多余,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形體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情感傳遞,比如滿含熱淚、雙手顫抖等等,通過這些行為詮釋出竇娥的激動以及悲痛的心情,從而有效加強整體的藝術表達效果[4]。
(四)有利于加深戲劇的整體內(nèi)涵。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形體語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其能夠充分加強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能夠充分加強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從而提升整體戲劇表演的效果。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戲劇《武松打虎》時,就可以通過打虎的一些動作來展現(xiàn)武松的勇武。而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們就可以傳授學生一些武術的技巧,并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動作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處理,使得整體戲劇能夠形成較強的美感。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還應該合理聽取學生的建議,對動作進行調(diào)整,對形體語言進行豐富,從而有效提升整體的教學質(zhì)量。
四、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教學技巧
首先,在進行形體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一定不能結(jié)合單向化的教學思維進行教學滲透[5]。不同的學生在接觸到劇本的時候,會形成不同的心理觸動以及自我理解,過于固化的引導,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思維,也會對學生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其次,在形體語言教學中,教師們應注重進行合理的引導以及建議,比如學生的動作是否過于夸張,表達方式是否突兀等。在一個“痛失愛子”的情節(jié)中,是應該嚎啕大哭還是默默流淚,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合理進行設計,以此加強整體的戲劇效果,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戲劇表演教學的過程中,將形體語言融入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加強教學信息的表達以及傳遞,同時也能夠?qū)φw的教學效果形成直接影響。所以,在開展戲劇表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就需要加強對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重視以及分析,合理地對其進行傳達,從而推動學生學習效果的穩(wěn)定提升。此外,在結(jié)合該種教學因素進行戲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也應該注重教學的針對性,防止對教學形成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湯旭麗.淺析形體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訓練意義[J].藝術教育,2018,(13):94-96.
[2]高山.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J].藝術科技,2018,31(05):115.
[3]許黎明.由話劇《又見老爸》論形體語言的重要性[D].吉林藝術學院,2018.
[4]蔡昕洋.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重要性分析[J].戲劇之家,2018,(01):170.
[5]楊曉盟.淺談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重要性[J].亞太教育,2016,(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