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恩爽
(內(nèi)蒙古太平礦業(yè)有限公司,內(nèi)蒙古 巴彥淖爾 015301)
本文對某金礦床中的Ⅲ號含金蝕變帶中的金礦體進行選礦實驗分析,其最終目的是為該金礦床的工藝改進以及后期礦石的選冶提供依據(jù)[1]。
(1)采樣種類。由于研究區(qū)已開展了初步的可選性實驗工作,為進一步確定礦石加工工藝、合理流程和技術(shù)經(jīng)濟指標(biāo),本文所選測試樣品主要集中采集于Ⅲ號含金蝕變帶中的不同金礦石,以平硐工程中的金礦石為主,礦石類型屬于破碎蝕變巖型。
(2)采樣方法。探礦平硐中,采樣方法采用大規(guī)格的刻槽法,局部按剝層法采取,其采樣位置與控制礦體的化學(xué)分析樣品位置相一致,樣品采集連續(xù)、均勻,并嚴格按所占比例要求進行了采集。
(3)試樣代表性論證。本文選定3處可選性試驗樣采集點,樣品總重量60千克,所采集樣品金平均品位為8.70×10-6,就該金礦床而言,試樣品位高于礦床平均品位6.69×10-6;礦石類型為破碎蝕變巖型,與礦區(qū)主要的金礦石類型一致,但在空間上試樣僅采自3處達工業(yè)品位的硐探工程中,代表性較差,僅作為了解高品位區(qū)段可選性,對研究區(qū)礦石可選性具有參考價值。
(1)礦石性質(zhì)。礦區(qū)礦石類型為(破碎)蝕變巖型,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毒砂;主要非金屬礦物為石英、絹云母、石墨等。主要礦物含量見表1,原礦化學(xué)多項分析見表2。由表1可以得出,金礦石中載金礦物以黃鐵礦和毒砂為主,并含有少量的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等硫化物礦石;由表2可知,礦石中含有砷、碳、硫等有害雜質(zhì),而且金以微細粒包裹體形式存在。
表1 礦石中主要礦物含量
表2 原礦化學(xué)多元素分析
礦石中金嵌布微細,自然金大部分顆粒很微細,據(jù)104粒自然金粒度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最大粒徑0.018mm×0.090mm,最小0.0004mm×0.0004mm。由金礦物賦存狀態(tài)統(tǒng)計表(表3)可知,該礦床的主要載金礦物為毒砂、黃鐵礦及絹云母,90%的金以亞顯微包裹體的形式存在于毒砂、黃鐵礦中,細磨也難以單體解離。
從表1、表2和表3可看出,礦石中含有砷、碳、硫等有害雜質(zhì),而且金以微細粒包裹體形式存在,本礦石屬于難處理金礦石類型。
表3 金礦物賦存狀態(tài)
(2)早期選礦流程及技術(shù)指標(biāo)。由表4可以看出,該礦床早期階段所選用的“二粗、四掃、二精”選礦工藝流程,方案1中金的回收率僅為71.4%,經(jīng)過改良后的選礦工藝流程中金的回收率也僅為76.1%,尾礦中金品位分別可達2.11×10-6和1.77×10-6,嚴重的造成了金資源量的浪費。因此,改進該礦床的金選礦工藝是十分有必要的。
表4 早期選礦生產(chǎn)各項指標(biāo)
由于隨著礦石采掘地段的變化,金的回收率低下,公司委托煙臺鑫海礦山機械有限公司設(shè)計研究院對該金礦進行選礦流程試驗。
(1)采掘礦石原礦性質(zhì)。從表5可以看出,礦石所含的化學(xué)組分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與表2相比,除AI2O3、MgO、CaO、TFe、Ag、S、C組分含量有所降低外,礦石中As、Sb、Pb、Zn、SiO2組分含量均有所上升,說明脈石石英包裹金、有害雜質(zhì)As、Sb含量在增加。
表5 采掘礦石原礦化學(xué)多項分析結(jié)果表
(2)實驗室選礦流程試驗。原礦經(jīng)過磨礦后的開路浮選試驗顯示:①當(dāng)-200目達65%時,可獲得產(chǎn)率18.42%,回收率達到66.71%,品位27.2×10-6的金精礦,表明脈石石英中包裹金沒有達到單體解離,細粒級金沒有得到富集[2]。②當(dāng)-200目達82%時,可獲得產(chǎn)率13.34%,回收率達到54.74%,品位31.5×10-6的金精礦。表明礦石中由于輝銻礦、毒砂易于過磨,且很難活化,泥化使浮選環(huán)境惡化,可浮性變差,金的回收率依然低下,單一磨礦是造成回收率較低的主要原因。鑒于上述情況,為盡早回收粗粒的輝銻礦和毒砂,采用了階段磨礦階段選礦的開路浮選試驗。一段磨礦細度為-200目60%左右進行浮選的粗選作業(yè),對粗選后的尾礦再進行二次磨礦,磨礦細度-200目為78%。選礦經(jīng)一次粗選、四次掃選、一次精選后獲得產(chǎn)率14.54%,金品位42.8×10-6,回收率80.88%的金精礦。其結(jié)果見表6。
表6 階段磨礦后浮選閉路流程試驗結(jié)果表
從表6可看出,通過對原礦進行一段磨礦細度為-200目60%左右進行浮選的粗選作業(yè),對粗選后的尾礦再進行二次磨礦,磨礦細度-200目為78%。選礦經(jīng)一次粗選、四次掃選、一次精選后獲得產(chǎn)率17.86%,金品位37.5×10-6,回收率87.17%的金精礦。達到了較為理想的工藝流程指標(biāo),回收率與原生產(chǎn)工藝相比,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綜上所述,原生產(chǎn)工藝流程已不適合現(xiàn)有礦石的選礦作業(yè),很有必要對其進行浮選工藝流程的生產(chǎn)改造,以提高金的選礦回收率,達到資源保護的目的;同時由于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新的資源量增加,相應(yīng)提高日處理生產(chǎn)規(guī)模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