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龍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被邊緣化的叔孫通突然求見漢高祖劉邦。原來,他發(fā)現(xiàn)了劉邦體制的一個漏洞。這個漏洞是:沒有人知道皇帝是什么。
漢代最初的體制是繼承項羽的分封制。在項羽滅秦后,由于參與對秦戰(zhàn)爭的將領(lǐng)大都有六國的血統(tǒng),而人們在對抗秦朝的中央集權(quán)帝國時,往往憧憬著回到過去的戰(zhàn)國時代,項羽尊重了當時的思潮大肆分封諸侯,不過由于需要照顧的人很多,項羽的分封把原來七國的界限碎片化了,一共建立了大小不等的19個國家。
在項羽的理想中,世界并不需要統(tǒng)一,只需要如同戰(zhàn)國時代一樣分為許多國家,各自為政,再由一個如同春秋五霸那樣的霸王進行總的約束。
由于劉邦知道項羽式秩序的缺陷,在建立自己的秩序時,竭力避免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他知道,如果自己還是一通分封諸侯,然后退回到關(guān)中當另一個霸王,那么遲早會和項羽一樣被諸侯們拖累死。
劉邦心目中的秩序是秦朝式的,由一個君主(皇帝)統(tǒng)治中國所有的土地,在皇帝之下都是聽從皇帝指揮的中央官吏和地方派出官吏。這些官吏都不是世襲的,必須由皇帝任命。在擊敗項羽后,劉邦隨即稱帝,就是為了建立這樣的新秩序。
但無奈的是,劉邦在擊敗項羽的過程中,不得不求助于許多諸侯和將領(lǐng),為了安撫他們,必須保留若干個諸侯國家當作犒賞。這些諸侯中,最強大的是劉邦的三大功臣: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這些人成為諸侯之后,并不理解劉邦心目中的秩序,他們大都經(jīng)歷過項羽的分封時代,仍然以為世界秩序會恢復成又一次的諸侯制,只不過霸王的人選從項羽換成了劉邦。
諸侯們認為,雖然自己對劉邦有朝貢的義務(wù),卻可以獨立統(tǒng)治諸侯國,并享有這些國家的稅收權(quán)和軍事權(quán)。
所以,劉邦的皇帝和秦國的皇帝并不是一回事,秦國皇帝建立中央集權(quán)制度,皇帝通過中央政府控制了全國每一寸國土,而劉邦擔任的皇帝卻只控制了一部分領(lǐng)土,無緣控制諸侯國。
即便在劉邦的中央政府內(nèi)部,人們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意味著什么。那些當年的大將本來就是粗人出身,他們以為自己和皇帝分享政權(quán),仍然把他當作帶頭大哥。在劉邦饗宴群臣時,大臣們喝醉了酒大呼小叫、互相爭功,這些行為讓劉邦感到頭疼不已。
從骨子里,劉邦羨慕的是秦朝的規(guī)矩。在秦始皇統(tǒng)一之后周游列國時期,經(jīng)過劉邦家鄉(xiāng)時,劉邦曾經(jīng)在路邊見過秦始皇的隊伍,并發(fā)出感慨:大丈夫當如此也!可是現(xiàn)在,劉邦已經(jīng)當了皇帝,他的隊伍卻仍然如同老農(nóng)民。到底該怎樣做才能達到秦始皇的尊嚴,是這個當年的小亭長最關(guān)心的問題。
叔孫通正是看到了這一幕,才求見劉邦,為皇帝出謀劃策的。
他根據(jù)在秦朝任職的經(jīng)驗,認為要解決皇帝地位的問題,必須首先從禮儀做起。要制定一套復雜的禮儀制度,在儀式中突出皇帝的地位,貶低甚至侮辱群臣,讓他們逐漸習慣皇帝的威嚴。叔孫通的看法是:儒家不可以打天下,卻可以守天下?,F(xiàn)在正是重視他這種儒家,制定繁文縟節(jié)的禮儀的好時機。
漢高祖聽了他的建議,并不太感興趣。但劉邦又覺得不妨讓他去試一下,只是囑咐他要簡化一點,讓文盲們能夠理解。
叔孫通退下來,到家鄉(xiāng)去尋找當年跟隨他的儒家弟子們。有30多人跟隨他來到了首都長安。在長安,他又尋找了幾十個人,湊夠了100多人,開始研發(fā)他的“春秋大禮”。在儒家系統(tǒng)中,推崇的是周代的禮儀,而實際實行的則是經(jīng)過孔子和其弟子改造過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禮儀。
叔孫通并沒有見過周代禮儀,對春秋戰(zhàn)國也知之不多,但由于他在秦朝宮廷任職,對于秦朝的禮儀卻是清楚的,結(jié)果,漢朝的禮儀就帶上了嚴重的秦朝味兒。
為了受到重視,叔孫通全力投入制禮的活動之中。他帶著他的100多人來到野外的空地,扎上草人當作皇帝和大臣,再拉上繩子充當?shù)缆罚?00多人每天在草人和繩子間折騰著作揖叩拜,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才有了模樣。漢高祖親自觀察過后,覺得以自己和大臣們的智商可以跟得上,才下令群臣開始跟著排練。
到了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這套由叔孫通制定的大戲終于有了表演時機。這時,恰逢長安的長樂宮建成,大臣們在十月(漢代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紛紛前來宮殿內(nèi)朝賀,按照原來的傳統(tǒng),朝賀大會必將一片喧嘩,如同趕集一般熱鬧。但這次,情況卻有了變化。
按照叔孫通的設(shè)計,從早上開始,群臣們就要到殿門外等候召見,進行一系列的儀式。接著群臣排著隊被引入殿門,宮廷中還陳列著車馬步卒,張開旗幟,守衛(wèi)著皇帝,把他與群臣隔開。群臣一路小跑到殿下,分成兩列,文臣在東方面朝西,武將在西方面朝東。在群臣就位的過程中,有人專門傳口令指揮。此時,劉邦再坐著敞篷轎子出來,坐在殿上,而百官們紛紛按照規(guī)則進行朝賀。
朝賀完畢,還有法酒禮,大臣們在殿上挨個兒給皇帝行禮祝酒,祝酒的次數(shù)也有規(guī)定。如果誰的動作沒有跟上出了差錯,立刻會被現(xiàn)場執(zhí)法的人給請出去以示羞辱。
在一片森然之中,劉邦終于找到了他想要的威嚴。
叔孫通以這次古怪的儀式而登上舞臺,并受到了重用,當上了太子太傅。
等劉邦死后,老臣叔孫通更是不斷地以禮法的名義干預國政,成了漢代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摘自《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