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餐、日韓料理在中國越來越流行,許多人都開始接受生食,生魚片、蔬菜沙拉隨處可見,生拌牛肉、生蠔也有人愿意嘗試。一些熱愛生食的人認為,加熱會破壞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生吃是更健康的飲食方式。但是生食真的健康嗎?
圖/東方IC
“生肉類和海鮮生產、儲藏、加工及運輸?shù)倪^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常見細菌污染有生雞蛋上的沙門氏菌、生牛肉中的大腸桿菌O157:H7、生蠔中的創(chuàng)傷弧菌等。冷凍、煙熏、飲酒等都無法完全殺死有害細菌,只有充分加熱才可以。”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說,生肉類、魚蝦的寄生蟲問題就更加嚴重?!吧耘H庖斝呐Ы{蟲,河魚生魚片有肝吸蟲,即便是海魚生魚片,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安全,海鮮也可能攜帶寄生蟲,最可怕的要屬異尖線蟲?!?/p>
而且寄生蟲的宿主還不是只限于動物,生吃水生植物也可能感染寄生蟲。“有一種寄生蟲傳染的媒介主要是水生植物的根塊和莖,例如荸薺、大菱角、水紅菱角、茭白和蓮藕,這種寄生蟲叫作布氏姜片吸蟲,簡稱姜片蟲。調查發(fā)現(xiàn),生食菱角、茭白、荸薺等水生植物,尤其在收摘菱角時,邊采邊吃,渴了就喝生湖水,都很容易感染姜片蟲?!比罟怃h說。
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jiān)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也指出,蔬菜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施肥、灌溉、噴灑農藥,所以常常會受到寄生蟲、致病菌和農藥殘留的污染。尤其是使用人畜糞肥灌溉的蔬菜,極易被寄生蟲及蟲卵污染。
“生食更健康”觀點的一個論點是加熱會破壞蔬菜的營養(yǎng)。
蔬菜的烹調加熱的確會造成一些營養(yǎng)素損失,比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的損失等。不同的烹調方式,會造成不同比例的損失。但這些損失可以通過增加食用量來彌補,通常烹飪能讓人比生食吃下更多的蔬菜。因為生蔬菜植物細胞壁比較硬,會增加消化負擔。
常有人說,蛋白質加熱會變性,影響吸收?!捌鋵?,蛋白質變性不等于降低了消化吸收率。適當?shù)臒崽幚頃沟鞍踪|的結構發(fā)生伸展,暴露出被掩埋的一些氨基酸殘基,這有利于我們體內蛋白酶的催化水解,不僅不會影響吸收還能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比罟怃h說。
此外,“雖然蔬菜的烹飪的確會造成一些營養(yǎng)素損失,但是也有一些營養(yǎng)素的含量升高了?!庇醒芯繉⒎言?8℃溫度下煮30分鐘后測定發(fā)現(xiàn),順式番茄紅素的含量增加了35%,原因主要是適當?shù)募訜崮芷茐闹参锛毎冢铀俜鸭t素溶出,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安粌H是番茄,胡蘿卜、菠菜、蘑菇、蘆筍、卷心菜、辣椒等很多蔬菜經恰當烹飪后都會產生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如類胡蘿卜素和阿魏酸等?!比罟怃h說。
而且,適當?shù)呐胝{加工也有利于去除蔬菜中可能的部分農藥殘留,是一種降低攝入農藥殘留的好辦法,對于提升食品安全性也有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在烹飪過程中,也應該注意避免食物焦糊。焦糊的肉類會使脂肪發(fā)生氧化,甚至產生丙烯酰胺、苯并芘、雜環(huán)胺等有害物質。(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