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國宏
春暖花開時節(jié),空氣新鮮,人心舒暢,滿族之鄉(xiāng)的各種春季傳統(tǒng)游戲,在白山黑水之間,以及寬敞的村頭、漸綠的草坪逐漸上演……
秋千是滿鄉(xiāng)常見的一種娛樂器具,以兩條長繩連接一塊木板,懸于高高的木架上。春季,滿鄉(xiāng)經(jīng)常開展蕩秋千比賽。
比賽時,每次由一人(單人蕩)或二人(雙人蕩)或蹲或站或坐于木板上,用力使秋千前后擺蕩起來,蕩得最高者為勝。比賽時,往往全村人都去看熱鬧,家中有兒童的尤其是女孩,更要參加了。有些滿族人家還在自家院落中設置一個小秋千架,供家中的孩子們玩耍。春風里,陽光下,孩子們穿著華麗的民族服裝,在空中飛來蕩去,飄然若仙,歡聲笑語傳出很遠,場面極為熱鬧。民間有詩云:“柳綠桃紅麗日天,女孩聯(lián)袂蕩秋千。初看衣帶飄飄舞,漸有云中笑語喧?!?/p>
春季蕩秋千,一方面能鍛煉人的身體平衡性,活絡筋骨;另一方面,還能增強人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目前,蕩秋千已納入我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表演項目。
“踢行頭”也是春季滿族同胞喜歡玩的一種娛樂活動?!靶蓄^”是一種用皮革或布料縫制的球?!疤咝蓄^”比賽一般會選在空曠的場地上進行,踢時劃三道橫線為界,設三名裁判,每人各執(zhí)一根木桿,立于線上,雙方任何一方將行頭踢入線內(nèi),裁判手中木桿即刻落下,判為得分,得分多的為勝方。開賽時雙方列隊于線上,一方開球,另一方則立于線上阻擋,如同現(xiàn)在踢足球罰點球的人墻。雙方你撞我擋,“戰(zhàn)斗”相當激烈,體現(xiàn)出滿族剽悍、機智、靈活的民族風格。
比賽時,場地旁邊比賽雙方還各備牛、羊、豬和各種野味、粘糕、豆包等食品。比賽結束后,負方要將酒席象征性地送給勝方,然后雙方在草地上飲酒、嬉笑、歌舞。有些小孩也來看熱鬧,他們會拾些春風吹落的干樹枝,燃起篝火,大家烤各種野味和粘糕。
這種娛樂活動很有趣,吸引了很多人參與,“時分時滾令人迷,這手拋來那腳踢。攻守爭奪揭曉處,行頭又入得分區(qū)!”
“分兵遣將選良才,陣擺長龍對面排。正欲齊心奪勝券,格格送信出城來?!边@首詩描寫的是滿族兒童春季玩的另一種游戲:“跑馬城”。玩這種游戲時,孩子們分成人數(shù)相同的兩隊橫列,面向而站,中間留出一塊空地。甲隊先誦兒歌一句,乙隊接下句,一句接一句:“機機靈,跑馬場,馬城開,打發(fā)格格送信來!”“你要誰?我要某某某!”被點到名字的兒童立馬跑步向?qū)Ψ經(jīng)_去,對方陣營則手臂相連形成一道防線,沖撞者如沖破對方的防線,就從對方陣營中挑選一個人帶回自己的隊伍;如果沒有沖破對方防線,就等于被對方俘虜了,成為對方的隊員。然后雙方再進行下一輪“對話”和“沖營”。游戲結束時,以人多一方為取勝。跑馬城這種游戲最適合男孩來玩,他們往往在春光里玩得滿頭大汗,樂不思蜀。
春季時,在滿鄉(xiāng)的碾盤上,常見幾個小姑娘在一起翻繩。“北地向來嬌女娃,閑玩斗巧總由她。紅繩一股指間繞,轉(zhuǎn)瞬翻成百樣花?!边@首詩寫的就是滿族女孩春季玩“翻繩”的情景。
“翻繩”也稱“解股”,是滿族女孩喜愛的一種游戲,可兩人玩也可多人種,其玩兒法是:一段一米長的紅繩或者彩色線繩兩頭對接,先由一人套于兩手手指上,繃直,另一個以雙手手指勾繩,然后翻成花樣接到自己手指上。兩人或多人交替進行翻接,直到不能翻出新花樣為止,以花樣翻得最多且不亂者為勝?!胺K”游戲花樣繁多,如手絹、面條、漁網(wǎng)、牛槽、波羅錘等,每一種花樣都與滿鄉(xiāng)生活息息相關。這種游戲,既鍛煉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又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滿鄉(xiāng),春季時還流行一種游藝活動:“跳駱駝”。這種游戲活動是從清代軍事訓練項目演化而來的,參賽者多為青年男子。
比賽時,把一人多高的駱駝牽到場地中央,然后小伙子相繼飛躍駝背,以落地不倒、動作矯健且姿勢優(yōu)美者為勝。由于是在村莊中玩,所以駱駝一時難尋,因此現(xiàn)在多以人代替駱駝:飛跨時,一人在場地中央彎腰站定充當駱駝,其他人相繼飛躍其背。
這種游戲講究速度、力道和技巧,輕如鴻雁者,總會博得圍觀者的陣陣掌聲?!捌鹑琥楒罁籼烀停渌蒲鄡郝铀p。贊語掌聲潮未落,健兒已越數(shù)駝峰!”這首詩就是對這種游戲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