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
差不多2006年的時候,一個網癮少年教了我一個看replay的神技:不停地按ALT+C。這個操作的目的是讓鏡頭自動移動,還原選手的第一視角。但很遺憾,這個操作只能看到選手切屏,看不到真實的第一視角。
后來,在游戲風云的網站出現了馬賽克畫質般的選手第一視角。當時我對著這些畫面很癡迷,每天想的只有一個問題,Grubby那些快速的鼠標圈、點操作是如何實現的。到了星際2時代,這個問題進一步復雜,選手怎么編8隊,因為8和control鍵實在太遠了。
類似的問題很多很多,也一直無法解釋。這也一直妨礙著我和別人解釋RTS游戲為什么好玩。我只能一遍一遍地說,那種手指在鍵盤上飛速點按的感覺很棒。但可能在別人看來,我和那些打字員沒什么區(qū)別。
一直以來,電子競技比賽都面臨一個問題,很多人看不懂。和傳統(tǒng)體育相比,發(fā)展時日尚短,規(guī)則缺少代際傳遞固然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但另一個被忽視的原因卻是,大部分內容制作者沒能解釋清楚,電子競技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說“競技表現在哪里?”
利用經常出現在NBA賽場上的戰(zhàn)術分析軟件Viz Libero和實時的手部特寫,騰訊體育在冬冠上給出了一個自己的答案。
冬冠結束后,四段手部特寫被傳到了騰訊視頻上。這四段視頻的主人公都是國內《王者榮耀》職業(yè)選手里的翹楚。其中,QGHAPPY戰(zhàn)隊的Hurt、偽裝,以及Hero戰(zhàn)隊的久誠都使用了類似的操作方法。
在視頻里我們能看到,這些選手通常用食指的后半部和手指手掌的連接處夾住手機,彎曲的中指在后面抵住手機,彎曲的無名指在下方拖住手機。左手拇指控制方向,右手拇指點按技能,搭在手機邊緣的左手食指負責查看小地圖,右手食指則負責購買裝備。
但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Hero戰(zhàn)隊的塵夏。
和大多人把手機捧在手里不同,塵夏將手機平放在桌子上。他會在下面放一張紙防滑。他用食指代替了拇指控制方向,左手的拇指則抵住手機下層的邊緣。中指放在小地圖附近,以非常高的頻率點擊小地圖,查看全局戰(zhàn)況。
與左手相比,塵夏的右手要忙得多。拇指、食指、中指負責點按不同技能,無名指負責拖曳屏幕。
在與手部特寫同時出現的游戲畫面里,我們既能看到,伴隨著每個人的手指每一次移動、點擊、滑動,游戲的虛擬人物做出了哪些反應;也能看到塵夏那種獨特的操作方式帶來的好處。
由于他使用的英雄虞姬有超出屏幕的射程,因此,他需要不停地拖曳屏幕觀察顯示范圍之外的狀況,而左手食指不停在小地圖上點按則可以提醒他接下來哪里最需要他。
如果沒有手部特寫,我們只能從游戲畫面里看到他精準的技能釋放和總是及時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但如何做到這兩點,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難解的迷。
手部特寫也提醒我們,盲目地講這兩點解釋為大量的訓練以及虛幻的“意識”概念,會抹殺掉電子競技獨特的魅力。事實上,在5寸左右的手機屏幕上,塵夏正式憑借著獨特的操作,建立了自己作為選手的獨特優(yōu)勢。
當傳統(tǒng)體育的賽場上,大幅運動展示出的不同身體動作幫助我們定義了明星一樣,塵夏這樣的操作方式很難不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某種意義上看,當我們把電競和體育放在同一個維度里時,像按鍵盤一樣操作手機,就是他的“馬賽回旋”。
事情到這里已經很清楚了。Viz Libero系統(tǒng)將每個虛擬人物的移動,技能的釋放,都通過格外清晰的線條標注,看上去亂哄哄的游戲畫面被梳理出條理,一場混戰(zhàn)的前因后果被清楚地擺在觀眾面前。
最重要的是,不管你游戲水平如何,都能看懂這些箭頭代表的意義。而在你驚嘆于箭頭指向的結果,并下意識地想要知道這些箭頭背后的原因時,手部特寫則給了你想要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里,甚至不需要解說去重復“逆境翻盤”、“漂亮”這些老套的詞匯,他們需要做的只是配合著同時出現的三個維度的畫面,用語言去升華那些高光的鏡頭。
在剛剛結束的WESG上,黃旭東站在著名星際2選手Maru身邊,拍了一段他手部動作的視頻。在視頻里,Maru的左手像一只靈活的蜘蛛,在鍵盤上爬上爬下。我想,如果類似冬冠上的畫面移植到《星際爭霸2》的場景里,配合著黃旭東拍攝的這段視頻,困擾我十幾年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