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炬
被世人譽為山之城、水之都的梧州,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綠樹繁茂、花開四季的白云山,猶如碩大無朋的絢爛屏障,巍然屹立于江之濱、城之畔。眾多外地人慕名而來,樂于涉足登臨頂峰,居高臨下放眼展望,領略梧州全城別致的芳姿風韻。
初夏的一天清晨,我陪同幾位遠道而來的賓客游覽白云山。在山下,我們品嘗了別有風味的本地特產(chǎn)“瓊漿玉液”——冰泉豆?jié){,以及多款點心美食,隨即乘車緩緩爬坡迂回上山,朝高達380多米的主峰進發(fā)。行車途中一路芬芳,姹紫嫣紅的似錦繁花不時映入眼簾,隨處可見一早便叩醒大山、晨運健身的游人。
在臨近主峰的一處平地下車后,我們興致勃勃地朝山巔走去,原本略為陰沉的天空霎時風云突變,山雨欲來。我們在濃陰覆蓋、彎彎曲曲的崎嶇小徑上行走,不由得加快腳步。
雨,說來就來。我剛踏進白云山至高點的云峰亭,長長舒了一口氣,還來不及“指點”客人俯瞰享有“西江明珠”盛名的山城水都景致,那夾著絲絲涼意的雨便飄飄灑灑,紛紛墜落。
委實記不清我曾多少次在云峰亭縱情觀景留連,而巧遇下雨卻是頭一回。橫豎“走投”已“無路”,唯有泰然處之,索性趁此難逢的機緣靜心佇立亭中,觀賞雨景。
只見一條條斜射而下的銀白色雨線,在獵獵橫吹的陣風中織成寬闊無邊的珠簾水網(wǎng),將漫山遍野籠罩得渺渺茫茫。頃刻,山被雨淋濕了,雨被山染綠了。身臨這般充滿詩情畫韻的意境,一種被默化潤澤卻又難以言表的愉悅和激動油然而生。
雨,越下越大;風,愈刮愈緊。風助雨勢,雨借風威,傾盆滂沱,嘩嘩作響。眼底近處一枝枝、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艷麗花兒,一改風和日麗下的柔弱,任憑風吹雨打,頑強地前俯后仰,忽左忽右,宛如在浴雨中醉了。婆娑的樹葉,纏綿的藤蔓,纖秀的蓬草,縱情忘形,舞姿曼妙,似乎在歡欣、無羈、淋漓地恣意宣泄。
攜云伴霧而來的山中雨,一番瓢潑狂瀉之后,竟奇跡般驟現(xiàn)溫柔,風也隨之減弱?!膀v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雨依著霧,霧裹著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似是情緣,注定彼此眷戀,難舍難分。
挺拔的勁松,如蓋的榕樹,嫵媚的垂柳,修長的翠竹……披霧沐雨,去盡纖塵,生氣盎然,尤顯旺盛。亭前亭后陡坡路旁那茁壯橫生、相互擠擁的茂盛雜樹,薄霧輕繞的一層層一簇簇碧枝綠葉,淌滿晶瑩剔透的水珠,頻頻傳來淅淅瀝瀝、滴滴答答的聲響,不是奏樂勝似奏樂,更似“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動聽,愜心悅耳。
憑欄遠眺,俯首近瞧,連綿起伏高低錯落的山巒,風姿綽約傲視蒼空的寶塔,鱗次櫛比美輪美奐的樓宇,綠樹掩映車流滾滾的大街,百舸爭流浩浩東去的西江,飄忽如帶波平如鏡的桂江,氣勢不凡美若彩虹的橋梁,沿江逶迤宛如蛟龍的防洪長堤……全都被淹沒在蒙蒙的雨霧中,依稀縹緲,若隱若現(xiàn),撲朔迷離,恰似淺抹素雅、妙不可言的巨幅水彩畫卷。
梧州建城至今經(jīng)受了2200多個春秋的風雨洗禮,飽嘗憂患有過蒼涼,歷盡滄桑有過輝煌。梧州憑借鄰近粵港澳、水運交通發(fā)達的優(yōu)勢,20世紀初已成為內(nèi)地罕有的對外開放的商埠口岸。眼前教人陶醉的綺麗佳境,令我不禁觸景生情,撫今追昔,發(fā)思古之雅興。我隨即同身旁的客人談起,漢代司馬遷的不朽名著《史記》有載,上古的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今梧州),葬于九疑(即白云山),現(xiàn)今在此山中尚存神鹿臺、光華亭、錦雞巖等舜帝遺跡,常有海內(nèi)外華夏子孫前來尋根問祖、懷古憑吊,可見古城梧州無疑是中華文明的一處發(fā)祥地。
隨后,我揮手指向山下雨中朦朧浩淼的江流,講述北宋文豪蘇東坡暢游梧州的逸事。900多年前,蘇東坡被貶海南,獲赦北歸途經(jīng)并逗留梧州,適逢中秋佳節(jié)。是日天高云淡,風平浪靜,澄澈的桂江、渾黃的西江數(shù)百米寬的交匯處清濁異常分明,那景象仿佛柔水有意殷殷情長,相互依偎默默廝守。蘇東坡在江中悠然泛舟,凝眸這獨特的奇觀。于是乎,“鴛鴦江”的美名在民間盛傳,爾后由此引申而來的“鴛江春泛”被列為梧州八景之首??腿寺犃T,不勝感慨。
說話間,雨已慢慢收斂,逐漸稀疏以至于無,霧也隨之散去。
天空變得明朗,山間復歸恬靜。飄柔如絹的雪白云縷,隨風裊娜浮游而去,輕輕吻著遠處巍巍嵯峨的青峰。咫尺之遙的草叢中樹梢間,時有色彩斑斕的蝴蝶翩翩飛舞,啾啾鳴唱的小鳥展翅掠過。習習輕拂的微風,新鮮清爽的空氣,飄溢著沁人心脾的溫馨和甜潤。經(jīng)受一場豪雨的洗濯,濕漉漉的山林倍添蔥郁蒼翠,綠波蕩漾滿目生機。
賞了這山這雨,閱了此情此景,結伴同游的客人神采奕奕,滿臉興奮,連聲稱贊不虛此行。遠離鬧市喧囂的我,置身于這清幽的山野,在秀色可餐、悅目麗景的環(huán)抱中,悠然享受雨后的寧靜,頓時感悟這何嘗不是難得的樂趣、莫大的滿足。
肌膚腦海經(jīng)雨霧的浸潤,勞頓浮躁經(jīng)雨霧的洗禮,身心恍若漸漸融進了花草樹木隱秘的律動,似醉非醉,似夢非夢,何其怡神舒暢。
妙哉,白云山夏日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