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洪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自69年前,毛澤東同志提出“進京趕考”的命題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任務如何艱巨,斗爭如何激烈,始終圍繞理想信念、主體宗旨、改革發(fā)展、長期執(zhí)政四大考題,努力做出合格的答卷,接受人民的審閱。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四大考題”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更加嚴峻地擺在全黨面前,要求中國共產黨人以“趕考”永遠在路上的忠誠與擔當,不斷交出新答卷,譜寫新篇章。
答好“從哪兒來、往哪兒去”的理想信念之考
從石庫門出發(fā)到紅船啟航,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從此,堅定理想信念,就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時刻需要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考題。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革命戰(zhàn)爭年代,正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翱愁^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些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鏗鏘誓言,生動表達了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的堅貞和執(zhí)著。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理想信念的“鈣”,才成為一個個寧死不屈、堅毅剛強的硬骨頭,才能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中國革命史上堅定理想信念的壯麗答卷。
和平建設時期,在我們黨的隊伍中,同樣涌現出了一大批像雷鋒、焦裕祿、王進喜、谷文昌、楊善洲等為堅守理想信念而不懈奮斗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在他們的身上彰顯了堅如磐石的信仰本色。理想之光不滅,信仰之光不滅,這就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向祖國、向人民交出的又一份優(yōu)秀答卷。
但也必須看到,并不是每個共產黨員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的,總有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持懷疑態(tài)度,說什么“共產主義太遠了,社會主義太長了,馬克思主義太舊了”,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人甚至講“不瘋不傻,誰現在還讀這個”。事實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發(fā)問:“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我們眼前發(fā)生‘顏色革命那樣復雜局面,我們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決然站出來捍衛(wèi)黨的領導、捍衛(wèi)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題。我們要答好總書記之問,交出合格的答卷,就必須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不斷補鈣壯骨、固本培元,著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答好“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主體宗旨之考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敝袊伯a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振興。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正因為我們黨一開始就扎根人民,服務人民,依靠人民,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決支持。特別是在艱難困苦的戰(zhàn)爭年代,黨和人民心連心、軍民團結打敵人的魚水深情達到了空前高度,成為我們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原因。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考題,過去合格并不保證以后永遠合格。今天,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四個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尤其是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脫離群眾最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它不僅嚴重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而且損害了黨的執(zhí)政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相聯這個核心問題,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連續(xù)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等一系列活動,著力解決“四風”問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的主體、群眾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全心全意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切實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在新時代“趕考”路上,努力做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希望的,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答好“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改革發(fā)展之考
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道路錯誤,不僅達不到目標,甚至可能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xù)探索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得到這個成果極不容易。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救國救民,前仆后繼,不斷探索,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只有當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的毛澤東思想產生后,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才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在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由于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經過長期探索,社會主義既取得重要成就,也經歷了嚴重曲折。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不但在世界的東方高高舉起,而且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不是容易了,而是更艱巨了。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經濟發(fā)展進入轉型期,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惠民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以提高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轉變,尤其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zhàn)。這些任務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當前,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趨勢抬頭,人類社會正面臨許多新的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國內外有些人將矛頭指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說什么“資本社會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等。同時,不斷炮制“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滲透論”、“中國霸權論”、“銳實力論”等論調。面對國內國際這些嚴峻的考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這個根本問題上,堅持戰(zhàn)略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繼續(xù)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答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長期執(zhí)政之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其中執(zhí)政考驗是最為嚴峻的考驗,消極腐敗是最為嚴重的危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chuàng)業(yè)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tài)不容易,執(zhí)掌政權后做到節(jié)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這“四個不容易”深刻闡明了執(zhí)政黨在“趕考”路上需要答好的重要考題?;仡櫄v史,環(huán)顧全球,因為一個政黨取得政權后,面對地位的改變、權力的腐蝕和利益的誘惑,往往會喪失進取精神,滋生消極怠慢情緒和腐化腐敗,最終導致“人亡政息”的前車之鑒不勝枚舉。李自成的失敗、蔣家王朝的覆滅、蘇聯的易幟解體等,無不應驗了延安“窯洞對”的擔心與憂慮。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同志在全國解放前夕,就向全黨立下了“決不當李自成”的誓言,提出了“進京趕考”的命題,發(fā)出了“兩個務必”的警示,保證了我們黨在新中國建立后執(zhí)政的幾十年里,經受了考驗,保持了政權的鞏固和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好、建設成,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確保中國共產黨不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倒,是一個極難極大的風險挑戰(zhàn)。要保證“不垮”“不倒”的關鍵是“打鐵必須自身硬”,而影響“自身硬”的最大威脅是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的方針,重拳反腐,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形成并鞏固了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tài)勢,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竭誠擁護和高度贊揚,充分證明了我們黨是一個敢于進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傷,敢于壯士斷腕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正因為有這種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使我們黨始終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zhàn)斗力,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領導中國人民勝利前進的主心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他反復提醒全黨同志,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zhàn)略性、顛覆性錯誤。面對復雜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偉大社會革命、偉大自我革命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面對長期執(zhí)政的嚴峻考驗,我們必須重整行裝再出發(fā),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zhí)著,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在長期執(zhí)政的考題上,向歷史、向人民交出合格的、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