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妮
我在歐洲留學多年,先是在英國讀了碩士,然后回國工作了幾年,
去年我又來到荷蘭的萊頓大學攻讀政治學碩士。
相比我早年留學英國時,如今來歐洲留學的中國學生多了很多,我的留學生微信群越來越龐大。
但我發(fā)現(xiàn),“留學”的情況不同了。
每年1月底和8月底,都是留學新生們來報到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留學生微信群非常熱鬧,每天都充斥著“老生回國揮淚大甩賣”和“新生求二手貨”的消息。
2019年1月,適逢我搬了新家,便在群里發(fā)了大量閑置二手物品的信息,很多新生們來選購。出來交貨時,我就和他們嘮一嘮彼此的專業(yè)、以前的學校、出來讀什么學位等。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們中的80%都是國內與國外大學交流項目的exchange student(交換生),而不是像我一樣的“純正”留學生了。
2018年9月,我作為志愿者幫助學院組織新學年的開學典禮。志愿者中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幾乎全學院的中國學生們都來找我問詢。聊天中我發(fā)現(xiàn),全學院的22個中國學生,其中19個都是交換生!五六年前我還在英國留學時,交換生還不多見,短短幾年時間,出國交換的大浪遠遠蓋過留學了!
交流項目中的雙方——國內和國外的學?;Q學生,需得雙方都能使用對方國家的語言教學,并且專業(yè)匹配度高,有接納留學生的能力。幾年前有出國交流項目的國內大學和專業(yè)還比較有限。交換生多來自資金豐厚、排名靠前、有優(yōu)勢專業(yè)的學校。以前從國內出來的交換生,大部分來自985院校外語專業(yè),其余少數(shù)為物理、機械、化學、建筑工程等理工科學生。而如今,我認識的交換生們來自國內各個大學,很多是普通大學,能明顯感到這些學校幾乎是以幾何倍數(shù)增加了與國外大學的交換項目和學生。似乎國內大學里3/4的學生,都有機會申請出國交換了。
過年時我和幾個交換生一起吃年夜飯,他們來自某個并不是頂尖學校的新聞傳播學院,來到萊頓大學文學院英文系交換。雖然專業(yè)不是完全對口,但在這里修習半年英語文學,也是不可多得的寶貴體驗。據(jù)他們說,該學院一年僅萊頓大學的交換名額就有7個,另外,學院還有同比利時魯汶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世界各地名校的交換項目,都是半年以上的長期交換,幾乎所有同學都有機會被交換。同學只要通過了交換大學的專業(yè)課成績和雅思要求,就可以以普通留學生學費的1/3來學習,性價比非常高。萊頓大學外語學院、外交學院等交換項目和名額更多。
不僅交換的學校和項目越來越多,交換的專業(yè)范圍也越來越廣。我剛接待了一個來萊頓大學讀古漢語文學專業(yè)的交換生,他是山東大學交換過來的。最初聽到他的專業(yè)時我非常好奇,為什么一個中國人要來荷蘭學古漢語文學呢?古漢語文學難道不應該在中國學習嗎?他說,交換項目應該是讓雙方都獲益,對于萊頓大學古漢語文學專業(yè)學生來說,能到中國交流,求取中國的古漢語知識,是難得的機會。而中國學生來這里,也會很有收獲,因為萊頓大學號稱歐洲的漢學研究中心,這里的亞洲研究圖書館里收藏著全世界僅次于北大圖書館的古漢語書籍,這里的許多手抄本,可是全世界獨一份呢!
他介紹,現(xiàn)在到國外交流并不限于國外學校的優(yōu)勢專業(yè)。他有一位武漢大學滿族研究專業(yè)的同學去法國巴黎政治學院交換。那里的法國學生原本連“滿族”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正得益于這位中國學生的傳播,他們對中國民族研究燃起了濃厚的興趣,教授們鼓勵那位同學開個系列講座,給法國同學們好好講講這個“滿族研究”!并且積極申請來年再多和幾個中國大學進行這個專業(yè)的交流。
有些學校的部分專業(yè),還可以為一個學生提供兩次出國交流的機會。一次交換一般為期一年,也就是說,一個大學四年的本科生,可以有長達兩年的時間,在兩個國家學習。
來自中山大學法學院的陳琦,就是這樣一個有著豐富交換經驗的“老交換生”了。她初到荷蘭讀碩士時,我作為學姐,想為她安排周全些。她謝過我,表示自己很熟悉這邊的生活,可以自己來。我很驚訝:“你不是中山大學的嗎?過去四年在廣州,怎么對歐洲這么熟悉呢?”她說:“我們專業(yè)有很多交流項目,我大二去英國交換了一年,大三去德國交換一年,假期的時候把荷蘭都玩遍了,所以很熟悉?!?/p>
現(xiàn)在想想,其實,交換生增多是必然的現(xiàn)象。第一,這是國家實力和國內大學質量提升的自然結果。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國外的大學生當然也迫切地想要來中國看一看、學一學,國外大學樂于同中國的大學建立交流互換機制。而國內的大學更加國際化,許多課程開始全英文授課,這為增加更多的國際交流項目提供了可行性。畢竟,只有國內大學有能力用英文授課,才能接待國際學生,交流互換的項目才能實現(xiàn)。
第二,這是國內學生們的理性選擇。出國留學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但留學的花費高,畢業(yè)后又面臨是否回國的抉擇,但交換就規(guī)避了這些問題。以我所在的萊頓大學政治學院為例,每年學費17000歐元,但交換生只需付6000~9500歐元。當然不同的國內大學減免額度有所差異。除了沒有國外大學的一紙畢業(yè)證,交換生們用更少的錢學習了同樣的知識,體驗到了同樣的異國生活,非常劃算。
交換生們無需面對畢業(yè)后的去留問題,在未來發(fā)展方向上也有更多選擇。而且本科期間有過交流經歷的大學生,在面對畢業(yè)是否繼續(xù)深造、是否去國外深造時,對自身和對環(huán)境都會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他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在國外生活,國外的知識是否有碾壓性的優(yōu)勢,未來是否喜歡在國外找工作等,在選擇時就會高效得多。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