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一夢三十余載,再回首時芳華依舊。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三國演義》為何能經(jīng)久不衰?王扶林回了四個字:“敬畏之心。”在他看來,“對待文學名著必須有敬畏之心,改編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忠實原著,不能損害原著精神?!?/p>
心有所畏,行方有所循。正是抱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敬畏,王扶林“開辟鴻蒙”、披荊斬棘,筑造了中國電視連續(xù)劇的多座高峰。
1、每次改編名著都是一次朝圣之旅,心中充滿敬畏,腳下如履薄冰
好作品的秘訣是什么?
“劇本!”王扶林的回答斬釘截鐵,“沒有質(zhì)量過硬的劇本,一切都是妄談?!?/p>
雖然已退休多年,王扶林現(xiàn)在念茲在茲的仍然是他摯愛的電視劇。“現(xiàn)在很多電視劇只靠表面上的花里胡哨博眼球,弄幾個明星來撐場面,這是站不住腳的。電視劇能不能吸引觀眾,還是要靠作品的質(zhì)量。我們在動筆寫電視劇《紅樓夢》劇本之前,光研究原著就用了一年時間”。
1982年,中央電視臺臺務會正式?jīng)Q定開拍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導演就由王扶林擔任。接到任務后,王扶林的心情“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多年的夢想竟如愿以償,懼的是對名著改編尚心里沒底。王扶林只在青年的時候瀏覽過《紅樓夢》,并沒有通篇看下來。不懂原著,怎么能拍好電視?。客醴隽中睦镉行┐蚬?,便請教了紅學家吳世昌。吳世昌建議他先召開一個座談會,聽聽紅學家們的意見。
1982年的冬天格外冷,在中國音樂學院的一間屋子里,擠滿了紅學家,熱烈的討論聲蓋過了屋外寒風的呼嘯聲。 “大部分專家都覺得這個事情很好,但也有不少專家擔心能否改好?!蓖醴隽中南?,自己初出茅廬,能干起來就不簡單了。他一直很信服鐵人王進喜的處事哲學——“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
人前表現(xiàn)得干勁十足、信心滿滿﹔晚上回到家,盯著房頂,整夜不能入睡?!啊都t樓夢》的改編,事關(guān)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千萬不能搞砸了?!蓖醴隽终f。
1987年5月,《紅樓夢》的熱播猶如一聲驚雷,喚醒了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春潮。兩年后,中央電視臺計劃將《三國演義》改編成電視劇,當時很多導演主動請纓,臺里決定還是讓王扶林擔任總導演。改編的經(jīng)歷總算有了,但拍《三國演義》如同要跨過另一座險峰,一切要從零開始。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王扶林眼中,每次改編都是一次朝圣之旅,心中充滿敬畏,腳下如履薄冰?!皩Υ木?,必須拿出搞學術(shù)研究的態(tài)度,突擊性完成古典名著改編是絕對不可以的,沒有深厚文化積淀的話,絕對不可以?!?/p>
2、“我從來不敢回頭看我拍的東西,總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準確,準確,再準確!
王扶林猶如一名木匠,仔細雕琢自己的作品,細致入微?!案木幟哪康木褪瞧占懊層^眾從原著中提升文化涵養(yǎng),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每個細節(jié)都要盡可能地符合原著精神”。
把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是把一種藝術(shù)形式轉(zhuǎn)化為另一種藝術(shù)形式。兩種藝術(shù)形式不同,敘事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既忠實原著,又拍得好看,方能“美美與共”。 “如果只照搬原著、以文學的方式塑造形象,電視語言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即使故事鋪陳得再好,也很難滿足觀眾需求。”王扶林始終堅持著這樣的原則。
沒有明星,全部起用新演員——87版《紅樓夢》的這個做法在當時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拔也⒉环磳κ褂妹輪T,因為明星的號召力不容忽視。但挑選演員,前提是符合原著的要求。林黛玉進府時只有十一二歲,找年齡稍大的演員來演,就不是那個意思了”。一群不會演戲的年青演員,卻成就了眾多經(jīng)典熒屏角色。
87版《紅樓夢》已回放千次,成為億萬觀眾心目中的經(jīng)典,但每次提起來,王扶林都有數(shù)不清的遺憾?!拔覐膩聿桓一仡^看我拍的東西,總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比如鏡頭語言比較粗糙,有些演員契合度還不夠?!?/p>
賈寶玉第一次見林黛玉時說:“這個妹妹我好像在哪兒見過。”由于當時拍攝條件所限,王扶林沒有將“太虛幻境”“神瑛侍者”“絳珠仙草”等情節(jié)列入拍攝計劃。沒有這些場景的鋪墊,賈寶玉說的這句話就會有些突兀?!叭绻軌蚣霸绨l(fā)現(xiàn),用‘閃回處理一下就行。還是讀書太淺,對原著理解不到位?!蓖醴隽职杨^轉(zhuǎn)向一邊,表情凝重起來,似乎在跟自己生氣。
3、“搞文藝創(chuàng)作還是要純粹些,首先應保證質(zhì)量”
日常生活中,王扶林的話很少,但只要提起《紅樓夢》《三國演義》,就會讓他的話匣子打開。 “一部戲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集體的智慧。”在采訪中,王扶林反復對記者說,“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導演是組織者和領(lǐng)導者,不能一人包打天下。做一個電視劇導演最重要的素質(zhì)就是能夠做到團結(jié)全劇組人員,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并把這一切吸收過來融會貫通在導演統(tǒng)一的構(gòu)思中?!?/p>
“市場經(jīng)濟對文藝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有時讓大家變得很浮躁?!蓖醴隽终f,“搞文藝創(chuàng)作還是要純粹些,當然要考慮回報,不能只投錢不賺錢,國家也吃不消。但首先應保證質(zhì)量,其次才是經(jīng)濟效益,不能一味地追求賺錢?!?p>
在王扶林家的客廳書架上,擺著一座嶄新的獎杯。今年年初,安徽衛(wèi)視將“2018國劇盛典·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貢獻人物”的稱號授予王扶林。節(jié)目組在邀請函中寫道:“正是王扶林先生與一代電視工作者對藝術(shù)的共同熱愛、敬業(yè)踏實、不驕不躁、不懈付出,才托舉了一部部超越時代、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之作,為每一位電視從業(yè)者樹立了職業(yè)標桿,也讓國劇精神薪火相傳?!?/p>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