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全
我的小學是在河北省三河韓各莊的老家上的,如今我已近耳順之年了,但當年郭老先生教授我們知識、給我們批改作業(yè)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郭老先生名叫郭子敬,鄰村榮官莊人,教過私塾,是我們的任課老師。他的衣服永遠整潔干凈,風紀扣一年四季扣得認認真真。他批改作業(yè)的批語工整端秀,長方楷體寫得非常漂亮。老先生肺不好,時常咳嗽,講臺下的一角有個小沙池,他總是將咳出的痰吐在小沙池里,然后用沙子蓋上,每天換一次沙。
上小學一年級那年,每當我們自習、默寫生字的時候,老先生就戴上眼鏡用剪刀剪麻秸稈。麻秸稈毛衣針粗細,被他剪成一拳頭長,兩端再用細砂紙磨圓。他就這么一根根剪一根根磨,然后用皮筋扎成一捆一捆的。同學們都很好奇,老先生做那玩意兒干啥?
春天來了,一天,郭老先生一大早把小操場打掃得干干凈凈,同學們見了小聲嘀咕:郭老師是要帶我們玩什么游戲。上午第三節(jié)課是算數(shù)課,教室外陽光燦爛,一上課,老先生說:“同學們,今天的算術課我們到外邊上?,F(xiàn)在,我給大家每人一份禮物,你們要保管好,別弄丟了,回家讓媽媽做個小布袋,把它裝在布袋里?!崩舷壬鷱澫卵?,從講臺的桌斗里拿出他做了很長時間的成捆的麻秸稈?!耙粫何覀兊叫〔賵錾?用我送給你們的禮物學習加減法?!?/p>
同學們坐在小操場上,老先生讓我們每人在身前畫兩個圈,兩個圈中間畫一個加號,兩個圈后邊畫一個等號……這真是一堂生動、有趣的教學課,讓我印象深刻。
郭老先生還教語文課,有兩件事至今讓我受益。
一年級第二學期,老先生每天發(fā)給我們一張蔥皮紙(極薄又透明的紙),讓大家回家拓寫一篇課文,由此我養(yǎng)成了寫字工整的習慣。初、高中時我擔任過寫學校墻報的工作;參加工作后負責出單位的黑板報,還經(jīng)常被抽調(diào)抄寫重要材料。
另一件事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結(jié)束后,老先生讓我們每人寫一篇作文。第一次寫記敘文,而且題目還是自己定,可把同學們愁壞了。我憋了好幾天,總算完成了作業(yè)。還記得這篇作文的開頭我是這么寫的:目前,祖國形勢一片大好……之后的作文課上,老先生并沒有對我們作文的好壞進行評說,而是耐心地教我們怎么寫好記敘文。直到今天,我還記得老先生在那堂課上隨口而出的幾句話:在燕山腳下,鮑秋河岸邊,春光明媚,紅旗招展,清澈碧綠的河水像纏繞在田野里的玉帶,同學們歡聲笑語來到這里參加植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