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詩瑤
廈門大學算是自招學校里面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不考筆試的學校,而它的自招模式則分為兩種,一是多對多(多名老師對多名學生),另一種則是多對一(多名老師對一名學生)。另外它還有體測,總分300分,270分以上可以得到降3分的優(yōu)惠,沒有270分也并沒有什么影響,并不計入總分。我是人文組,采用的是多對多模式。
首先,各組人員會進入候考室,進之前有安檢,不準帶手表、手機、電子手環(huán)等設備,也不讓帶包。但是,可以帶一個袋子,裝有水和小餅干,以防中途感到饑餓。上午組7:50入場,它的最后一組一直到下午2點還沒結束,中午會有食堂送來的饅頭,未考核的考生可以上廁所,但絕不許離開那座教學樓。而且是可以帶你備份好的書面材料的,譬如自薦信(并沒有什么大用,因為根本不許你透露個人信息)、論文材料(結尾有4分鐘的深度考核環(huán)節(jié),會問到你的一些論文信息,這一環(huán)節(jié)看起來“高大上”,事實上并不計入你的面試分數(shù),但如果你回答不出來,反映出你并不是原創(chuàng)作者,會被一票否決,取消考試資格。這里的所謂論文并不是我們以為的很正規(guī)科學的“論文”,你有發(fā)表的文章,也可以寫上去)。或者也可以像我一樣,紙質材料只帶準考證和身份證,然后在候考時補個覺,其實是我不知道可以帶這些又很想睡覺的緣故。
然后會抽簽,你身邊的人很可能就是和你一組的同學,但其實這種模式下搞不搞好人際關系沒有什么太大影響。去得早的同學會比較早抽簽,我去得挺早,抽到了第4組的1號。拿到1號的時候我還是挺無奈的,畢竟要第一個開口,難免有些緊張,但這是人之常情,老師們也會表示體諒。
多對多:五位老師對三名學生
第一輪必答題,每名考生用時不超過兩分鐘。
屏幕上直接會出現(xiàn)你需要回答的題目,每人對應一題,我那輪的三個題目分別是:
1.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寧要青山綠水,不要金山銀山,而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2.人工智能對就業(yè)率的影響。
3.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軾《題西林壁》賞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題目一放出來,就開始計時了。說實話,我并沒有看完題目,瞟了一眼就開始作答,沒有留什么時間思考,因為在此之前我剛好看了一篇有關美麗中國的時政報道。就直接舉了浙江“千村示范,萬戶整改”的例子,當時有一位評委老師狐疑地看了我一眼,讓我以為自己說錯了,因為對這個工程的名字我并沒有記得很清楚,頓時就緊張起來。后來就不停圍繞“青山綠水”所代表的生態(tài)和“金山銀山”代表的經濟做文章。中間有一個小插曲,我一不小心把本該講“青山綠水”的地方講成了“金山銀山”,講完發(fā)現(xiàn)了,就說了一句“剛剛一時緊張,好像講倒了”,然后看了其中一位看起來最善良的女老師一眼,老師這時候也都是會看著你的,她看了我一眼,然后笑了笑,很小聲說了句“沒關系”。有了這個安慰,你就會覺得自己其實還好,也就不會影響到接下來的發(fā)揮而使得自己愈發(fā)緊張。事實上,我覺得自己第一輪的發(fā)揮是三輪里最差勁的,因為特別像在講繞口令。
綜上,大家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第一,看題目時不要圖快,可以大概留幾秒思考一下,注意,一定要看清題干。
第二,遇到像繞口令一樣的題目時,放慢語速。
第三,注意和老師的眼神交流。
第四,保持微笑。
第五,五位老師不可能平均分好你的眼神,那就看著中間兩個老師和你最喜歡的老師。
第二輪相互補充答題,可僅補充其中一名,也可補充其中幾名,每名考生用時不超過3分鐘。
因為我覺得自己第一輪講得不好,所以補充了一下自己的回答,然后使勁講第二個問題,最后稍稍講了一下第三個。因為第三名同學在講時,我雖然眼睛看著她,但一直在想自己第一輪回答的漏洞,這其實不太好。三分鐘基本用完,只剩下十來秒,并不覺得可惜。
感覺第二輪發(fā)揮得不錯,因為其他兩個同學講的時候讓我有一種硬湊時間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
這一輪可參考以下幾點。
第一,其他同學在講時保持傾聽,最好注視著他,因為在你看他時,他也會對你產生好感,雖說這種模式下不需要狂刷好感度,但讓人喜歡不是一件壞事。況且,老師也有可能在看你。(在三號講的過程中我和他有不少眼神接觸,等他講完我轉過頭來發(fā)現(xiàn)最中間的老師似乎剛剛也在看我,并且看到我看他,沖我笑了一下。)
第二,做一些筆記,比如說其他人對問題的看法,組織一下自己下一輪的評判。
第三,可用一些適當?shù)氖謩?,穿一些舒適而不失正式的衣服。
第三輪是自由討論和評委提問,考生可以對其他人作出評判,其他人也可以對評判作出反駁。評委可以就考生的回答進行提問或追問,平均每名考生用時不超過7分鐘。共21分鐘。
自由討論時我先就3號考生的一個不太嚴謹?shù)谋硎鲞M行了糾正,他說人工智能一定不會代替人。我舉了無人機的例子反駁。等三個人都講完了,氣氛就比較尷尬了,于是我就適時地問了一句“幾位評委老師有什么看法嗎”。
“出頭的椽子先爛”,1號考官就問我對第一個問題中的兩個“金山銀山”的內涵有何不同,因為比較簡單,所以答得很快。然后5號考官問3號考生“人工智能一定不會代替人”,這句話真的有錯嗎。之后又陷入沉默,我就問中間三位老師有什么看法嗎。2號考官(就是我說看起來很善良的那個)又問了個問題,說我認為的人工智能可能會產生欺騙這個觀點比較抽象,能不能具體說說?;卮鹜旰螅?號考官繼續(xù)問我人工智能為什么會產生欺騙,它為什么會有思維,我就舉了霍金的一些言論,又主動轉移話題,以希望老師不要再死盯著我不放。但是,2號考官又問我一個啥問題(我當時就迷糊,現(xiàn)在還想不起來問題是啥),當時講到一半,感覺自己好像跑偏了又記不清題目,就問老師能不能重復一下問題,此時只剩下5分鐘了,2號考官笑了笑(我感覺略帶嘲弄,于是萬分緊張),正在這時1號老師也跟2號老師說不要再問我了,給其他同學一點時間。于是接下來的5分鐘,我很安靜,也很緊張。
但接下來的5分鐘,并不是讓你發(fā)呆的,你仍舊可以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搶戲”。微笑和傾聽,能夠讓你自己感覺不那么尷尬,也會使你至少看起來可收可放。(其實我當時感覺有些涼涼的,害怕自己給老師留下一個特別喜歡展現(xiàn)自我的印象,后悔沒能機動地回答2號考官一句“老師,其他兩名同學應該也有很棒的想法,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雖然很矯情,但也許可以扳回一點印象分。)
這一輪的建議就是不要太展現(xiàn)自我,鋒芒畢露有時不好,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轉移“戰(zhàn)火”,使老師和其他考生都感覺舒服。
最后是深度考核環(huán)節(jié),其實我很后悔沒寫發(fā)表什么文章,所以我的那一欄是空白的。我們組有一個同學寫了一篇他發(fā)表的文章,但似乎因為是市級還是省級的刊物,老師的興趣不太大,問完他之后還有兩分多鐘,就問我們剩下的人有沒有獲什么獎,我就很開心地回答了幾個獎項。另外一個同學可能感到一定的壓力,就把自己的各色獎項都說了,其中有一個英語演講的獎。這時候,2號考官來了興致,問了她幾個英語問題,她也許是緊張,故而吞吞吐吐一直到最后也沒有答出來。
時間到了,臨走前我跟幾位考官說謝謝,老師再見。2號考官很高興地跟我說再見。這還是很讓人高興的。但說實話,我很為中間那一段小失誤懊悔,而且一直覺得并沒有發(fā)揮得很好。至少沒有考浙工大的面試時的流暢自然。但最后的結果也還不錯,還是很讓人高興的。
些許經驗,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