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森堡
黑猩猩是自然界中和我們關(guān)系最為親近的物種,但只要我們觀察一下它們的手部,就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的差別。黑猩猩手掌的部位更長,這使得它們的四指可以像鉤子一樣方便抓握,這是它們長年生活在熱帶雨林中而被篩選出的性狀,畢竟在樹枝間閃轉(zhuǎn)騰挪之際,指尖和樹枝之間的一寸之差很可能就意味著生死之別。但是,這種修長的手掌也帶來一個麻煩,那就是黑猩猩的手很難像人類的手那樣握成緊湊的拳頭,因為它們的拇指和其他四指的距離相對更遠一些。所以,黑猩猩在搏斗時更依賴尖牙、掌擊和撕扯,而不是拳頭。
人類就不一樣了,相對于黑猩猩,我們的手掌更短,拇指可以緊緊地箍住食指和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再蜷縮起來,使得手掌被肌肉約束成了一個緊湊的拳頭。當(dāng)這樣的拳頭痛擊在對方身體上時,力量會集中在拳峰,越小的接觸面積意味著越大的壓強和力量。我們之所以擁有這樣的手部結(jié)構(gòu),是很多因素(如持握工具等)共振造成的,但其中暴力行為的篩選或許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進化歷史中,那些手掌過長的人類個體,由于無法握緊拳頭(當(dāng)然他們也沒有黑猩猩那樣的尖牙),所以在搏斗中處于下風(fēng),而在資源匱乏的環(huán)境中為暴力所壓制便意味著失去延續(xù)血脈和基因的機會,因此,那些手掌過長的個體逐漸消失,而剩下的人則握緊雙拳走到了今天。
這實在是諷刺,我們本以為人類之所以與眾不同,在于我們可以用雙手創(chuàng)造,但實驗室里的數(shù)據(jù)表明,我們的雙手同樣適用于毀滅彼此。
匱乏帶來暴力,我們引以為豪的雙手卻有著更適合釋放暴力的結(jié)構(gòu),這再一次證明,是匱乏塑造了我們。人類若想繼續(xù)進擊,要做的并不是向彼此揮起拳頭,而是要向大自然揮起拳頭。
火焰就是人類的拳頭。
讓我們想象這么一個情景:大約50萬年前,北京郊區(qū)的一個傍晚,烏云低沉,風(fēng)起荒野,氣壓的驟變預(yù)示著一場暴雨的到來,幾個北京猿人正朝著龍骨山的洞穴走去,如果被大雨淋濕,他們就很有可能會病倒,而在舊石器時代,病倒往往意味著變成一具枯骨或者野獸的糞便。在他們馬上就要走入洞口的時候,整個天空突然亮了,緊接著一聲響雷,遠處山坡上的一棵枯樹在雷擊之下化作一團光明。
其中一個北京猿人看了看走入山洞的同伴,又轉(zhuǎn)頭看了看那山坡上的光,遠處的光芒在他的瞳孔中跳躍閃爍,他下定決心要去看看那里發(fā)生了什么,于是他嘴里發(fā)出呼呼聲,邁開雙腿跑向了遠處的山坡。
下雨了,沿著洞口而下的水滴漸漸連成了線,洞外的世界在雨聲中變得一片朦朧,就在洞里的幾個北京猿人因為寒冷而蜷縮在一起時,一團微弱的橙色光亮出現(xiàn)在洞口不遠處。漸漸地,那團光越來越亮、越來越清晰,緊接著,一個渾身濕漉漉的同伴從雨霧里閃了進來,手里舉著一根木棍,木棍的尖端,有一束光在跳躍著。
那是火。
有考古證據(jù)顯示,北京猿人在他們所生活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掌握了控制火的能力。他們很有可能是從自然界中采集到天然火,然后小心翼翼地確?;鹈绮粫?。周口店山洞中6米左右的燒土層就是證據(jù)。
火對于人類來說極其重要,自掌握用火開始,人類得以用極端的方式釋放物質(zhì)里的化學(xué)能,這讓人類在飲食和活動區(qū)域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比如飲食。人類作為一種大型靈長類動物,其實并不適合過量地進食生肉。因為生肉主要由蛋白質(zhì)構(gòu)成,蛋白質(zhì)進入人體的消化道后會被一些蛋白酶分解成肽鏈和氨基酸,最后在小腸被人體吸收??墒遣煌牡鞍酌冈诜纸獾鞍踪|(zhì)時需要找到自己能識別的氨基酸序列,才能將鏈條打開,就好像把很多手銬首尾相連銬在一起串成一個長鏈,而特定的蛋白酶就是特定的鑰匙,只能通過解開手銬鏈中某一把和鑰匙對應(yīng)的手銬,才能切斷這個鏈條。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當(dāng)大量的蛋白質(zhì)涌入消化道之后,蛋白酶面臨的壓力陡增,忙不過來時它們就會漏掉一些蛋白質(zhì)。偏偏在這時候,腸道里的微生物又過來搗亂。它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將蛋白質(zhì)分解成氨類毒素,這些毒素進入血液后會使得血氨濃度猛增,進而擴散進大腦,使人眩暈、惡心、嘔吐,甚至死亡。
怎么緩解這個問題呢?讓蛋白質(zhì)進入身體之前先進行一定程度的分解就可以了。比如用火加熱,這樣一來,蛋白酶的壓力就小得多了,蛋白質(zhì)中毒的概率也隨之降低,而且在人類使用火焰之后,加熱食物漸漸形成了行為習(xí)慣,這使得消化道的壓力大大減小,人類的腸道進一步縮短,“基礎(chǔ)建設(shè)”中節(jié)省下來的營養(yǎng)和能量再一次投入“精神文化建設(shè)”,大腦便有了進一步變大的可能。
事實上,火焰帶來的福利遠不止如此,加熱食物可以有效地消滅其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畢竟生食和熟食的衛(wèi)生水平是無法相提并論的,這大大降低了人類被感染的概率。
寄生蟲會極大地消耗人的精力和營養(yǎng),這在食物本來就匱乏的舊石器時代對人無疑是雪上加霜。火的使用緩解了這個問題,高溫可以很大程度地消滅寄生蟲和有害微生物,大大地改善古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由此可見,匱乏不僅塑造了直立人的肉體,還塑造了他們的行為。
當(dāng)然,火焰也成了直立人手中的有力武器。一個落單的北京猿人如果在野外突然遭遇大型食肉動物,那么他很可能會變成這個大型猛獸的糞便:但如果他手里拿著一根熊熊燃燒的大樹枝,局面可能會完全不同。發(fā)出橙色光芒的火焰在直立人手中的樹枝尖端妖異地跳躍著,稍微一靠近,猛獸的皮膚就會產(chǎn)生難以忍受的灼痛,同時火焰還有可能趁機爬上猛獸的皮毛,讓它們痛不欲生??梢哉f,火焰的使用,讓人類和大型野獸之間的力量對比漸漸發(fā)生了扭轉(zhuǎn),在之后數(shù)十萬年的時間里,自然界越來越多的動物學(xué)會了敬畏這種被人類所掌握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