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棠勛,楊世勇
?
建國七十年來中國舉重運動的發(fā)展歷程與時代價值
楊棠勛1,楊世勇2
1.烏克蘭國立體育運動大學,基鋪 烏克蘭;2.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shù)學和邏輯方法對1949—2018年建國七十年來中國舉重的發(fā)展歷程與時代價值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中國舉重先后經(jīng)歷了初創(chuàng)發(fā)展,系統(tǒng)訓練與創(chuàng)新提高,“文革”后恢復,探索獨特道路達到世界水平,進入世界領先水平五個時期。期間創(chuàng)造了輝煌成就,獲奧運會金牌31枚。中國舉重發(fā)展的時代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引領了中國競技體育走向世界;為競技體育發(fā)展提供了新思維;為競技體育標榜示范;為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和體育國際化增添了新的動能。
中國舉重運動;發(fā)展歷程;時代意義;時代價值
舉重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2019年)至今70年來中國舉重運動的發(fā)展歷程與歷史成就,準確把握中國舉重不斷發(fā)展的核心內涵和時代意義,對競技水平提高和體育強國建設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查閱中英文文獻資料200余篇,有關著作70余本。2017—2019年采用面談調查、問卷調查IWF(國際舉聯(lián))、CWA(中國舉協(xié))的有關官員、專家、學者、著名教練員、奧運會冠軍等50余人。采用數(shù)學方法和邏輯方法,統(tǒng)計了1949年—2018年在70年重大舉重比賽中中國運動員的成績情況,得出了有關結論。
舉重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就有了舉重和有關大力士的記載[1]。唐朝武則天時期(公元702年)翹關、負重成為武舉選士項目之一[2];明朝(1368-1644年)的武考中有舉石頭、舉大刀繞身運轉項目[3]。清朝(1636年—1912年)的武舉考試選拔武官以展現(xiàn)力量的開弓、舞刀、掇石為武考項目[4]。上述武考內容以及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舉重如負重,舉石頭、舉石擔,舉石鎖等雖然沒有走上國際化的競技道路,但是在中國民間有較大發(fā)展,也是中國武術發(fā)展力量的練習方法之一。
1929年,利用杠鈴的國際競技舉重運動傳入中國上海[5],1935年6月25日,中國加入國際舉重聯(lián)合會[6]。1935年10月16日,舊中國第6屆全運會在上海市舉行,男子舉重成為表演比賽項目,并創(chuàng)立了5個級別的中國男子舉重紀錄。
1936年8月,中國3名舉重運動員參加了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舉重60kg級、67.5kg級比賽,名列16名-20名[7]。
1948年5月,舊中國第7屆全運會舉重比賽在上海舉行,一位名叫何麗英的女士參加了女子舉重表演比賽,她的成績?yōu)橥婆e40kg,抓舉47.5kg,挺舉62.5kg[8]。
3.3.1 初創(chuàng)發(fā)展時期(20世紀50年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舉重運動在較低的起點上迅速發(fā)展起來。1952-1955年,先后舉辦過3次全國性的舉重比賽,當時舉重水平相對較低。
1955年初,部分省市舉重隊和中國舉重隊成立,中國舉重隊9名隊員到蘇聯(lián)學習訓練了半年,成績提高很快。1956年6月7日,中國56kg級舉重運動員陳鏡開在上海石破天驚的一舉,以挺舉133kg打破了世界紀錄,舉重成為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項目,擂響了中國體育健兒勇攀世界高峰的輝煌戰(zhàn)鼓!
1956-1959年,陳鏡開等3人在4個體重級別上先后11次打破挺舉世界紀錄[9],56kg級、67.5kg級、82.5kg級的總成績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舉重水平在此時期提高較快的原因是:到蘇聯(lián)短期訓練,學習蘇聯(lián)舉重的先進經(jīng)驗;堅持全年系統(tǒng)訓練,每周訓練5-6次;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普遍采用先進的下蹲式舉重技術。陳鏡開、黃強輝、趙慶奎均采用下蹲式挺舉提鈴至胸技術打破了世界紀錄。
1958年8月19日由于涉臺問題,中國退出了國際舉重聯(lián)合會[10]。
3.3.2 系統(tǒng)訓練與創(chuàng)新提高時期(20世紀60年代) 1960-1966年,中國舉重隊先后有8人19次打破推舉、抓舉、挺舉世界紀錄。1966年,中國56、60、67.5、82.5kg級4個級別的總成績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
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國舉重隊和各省市舉重隊就堅持了系統(tǒng)訓練和大運動量訓練,每周訓練至少6次,并加大了訓練負荷,提高了負荷強度。同時,對推舉、抓舉、挺舉練習項目的比例,輔助練習項目的安排等進行對比研究,獲得了有關結論。在選材、恢復措施、醫(yī)務監(jiān)督和理論研究方面也有較大進步,這都促進了舉重水平提高。
中國舉重發(fā)展也有教訓。1960-1962由于結合舉重實際不夠,國家隊和部分省隊盲目進行大運動量訓練,采用了一些與發(fā)展舉重競技能力結合不夠的練習,如大量的有氧練習(1500m跑)、扛著杠鈴跑400m等,導致部分運動員膝部損傷較重,專項成績下降。
由于政治原因,中國1966年開始進行“文化大革命”,中國舉重隊和中國各省市舉重隊解散,舉重水平下降。
3.3.3 “文革”后恢復時期(20世紀70年代) 1966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舉重的發(fā)展停頓了7年。在此期間世界舉重發(fā)展很快,取消了推舉,舉重級別增至9級,世界紀錄迅速提高。1973年舉重項目恢復后,中國與世界水平已經(jīng)有了較大差距。
1974年5月,中國恢復了在國際舉重聯(lián)合會的會員協(xié)會。同年9月,中國派出2名運動員首次參加世界舉重錦標賽,但成績不佳。
在這種形勢下,廣東隊、廣西隊等結合實際,學習蘇聯(lián)、保加利亞等強隊經(jīng)驗,進行早期選材,率先采用“一天兩次”訓練法,加大訓練量,每周練習次數(shù)增加到9次,每天訓練量增加到50~70組,同時加大了訓練強度,這些措施促進了成績的回升與提高。
1979年11月在希臘舉行的世界男子舉重錦標賽上,52kg級運動員吳數(shù)德以抓舉110kg的成績,成為中國首位舉重世界冠軍。
3.3.4 探索獨特道路達到世界水平時期(20世紀80-90年代) 1980-1983年世界舉重水平在很高的起點上繼續(xù)發(fā)展,而同期中國舉重水平提高并不顯著。面對嚴峻形勢,中國隊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加強對先進經(jīng)驗的學習。(1)請進來,先后兩次聘請保加利亞專家來華講學和指導中國青年舉重隊集訓;(2)派出去,中國舉重隊于1984年初,應邀到蘇聯(lián)亞美尼亞共和國的埃里溫與蘇聯(lián)舉重隊短期共同訓練;(3)在實踐中力求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舉重訓練的規(guī)律性。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舉重成績迅速提高。中國男隊在1984年奧運會獲4枚金牌,1996年奧運會獲2枚金牌。1995、1997、1998年3次榮獲世界錦標賽團體冠軍,中國輕中級別進入了世界領先水平,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我國部分省市于1984年開始成立女子舉重隊,在1987~1999年舉行的第1~13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上,中國隊獲金牌256枚,占國際舉聯(lián)頒發(fā)金牌總數(shù)339枚的75.5%,并先后12次獲團體冠軍。此外,中國選手400余次創(chuàng)超女子世界紀錄,成為世界女子舉重的王牌隊伍,金牌之師。
為促進女子舉重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1992年12月國際舉聯(lián)和中國舉協(xié)在北京商討了相關事項。1993年-1999年中國女隊在舉重世錦賽上在保證獲團體冠軍的情況下,減少了參賽級別和金牌獲獎面[11],使金牌向更多國家分流,推動了女子舉重成為奧運會項目。
3.3.5 進入世界領先水平時期(2000-2018年) 進入21世紀后,中國舉重強化科學訓練,進行了一系列較為深入又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競技成績進一步提升。特別是2000年女子舉重成為奧運會項目后,中國女子舉重的優(yōu)勢在國際賽場得到了最大展示。在2000、2004、2008、2012、2016年奧運會上共獲14枚金牌。創(chuàng)造了光輝業(yè)績。
但是,在2008年奧運會上,由于中國女隊個別教練員鋌而走險和某些管理方面出現(xiàn)的失誤,中國有3枚女子舉重金牌因涉興奮劑被取消,留下了深刻教訓。
中國男子舉重在2000-2016年的第27-31屆奧運會上共獲11枚金牌,在小級別和中級別上全面進入了世界領先水平,大級別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舉重是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項目。1949—2018年,在70年的歷程中,中國舉重創(chuàng)造了以下光輝業(yè)績:
榮獲奧運會金牌31枚,世界男子舉重錦標賽金牌131枚,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金牌362枚,世界青年男子舉重錦標賽金牌220枚,世界青年女子舉重錦標賽金牌220枚,世界少年男子舉重錦標賽金牌40枚,世界少年女子舉重錦標賽金牌55枚。中國舉重運動員還先后95次打破男子世界紀錄(注:國際舉重聯(lián)合會只承認中國創(chuàng)造的64次男子世界紀錄,因為中國1958—1973年退出了國際舉重聯(lián)合會,在此期間創(chuàng)造的31次世界紀錄未予承認[12]),568次打破女子世界紀錄,67次打破青年男子世界紀錄,277次打破青年女子世界紀錄,21次打破少年男子世界紀錄,23次打破少年女子世界紀錄,合計1051次創(chuàng)破各層次世界紀錄,占世界各國或地區(qū)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總數(shù)(4752次)的22.11%[13]。中國為世界舉重運動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中國舉重運動的成就是多因素綜合作用并使系統(tǒng)趨于優(yōu)化的結果。中國舉重展示了“中國力量”,中國舉重取得輝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這些:
(1)堅持黨的領導和舉國體制的制度優(yōu)勢,科學管理,政策激勵,以人為本;
(2)強化科學選材,技術上精雕細刻,訓練中求實創(chuàng)新,科學訓練;重視科技攻關,后勤保障,醫(yī)務監(jiān)督;
(3)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全國有101個舉重后備人才基地,培養(yǎng)機制完善;
(4)注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舉重管理工作者的培養(yǎng);努力樹立和倡導教練員忘我奮斗,運動員勇于拼搏的大無畏精神;注重理論研究,重視思想政治工作;
附表 中國舉重運動員獲奧運會冠軍統(tǒng)計[14](1984-2016年)
姓名性別級別成績(kg)競賽名稱日期地點 曾國強男52kg級235第23屆奧運會1984-07-30洛杉磯 吳數(shù)德男56kg級267.5第23屆奧運會1984-07-31洛杉磯 陳偉強男60kg級282.5第23屆奧運會1984-08-01洛杉磯 姚景遠男67.5kg級320第23屆奧運會1984-08-02洛杉磯 唐靈生男59kg級307.5第26屆奧運會1996-07-22亞特蘭大 占旭剛男70kg級357.5第26屆奧運會1996-07-24亞特蘭大 楊 霞女53kg級225第27屆奧運會2000-09-18悉尼 陳曉敏女58kg級242.5第27屆奧運會2000-09-19悉尼 林偉寧女63kg級242.5第27屆奧運會2000-09-20悉尼 占旭剛男77kg級367.5第27屆奧運會2000-09-20悉尼 丁美媛女﹢75kg級300第27屆奧運會2000-09-24悉尼 石智勇男62kg級325第28屆奧運會2004-08-16雅典 張國政男69kg級347.5第28屆奧運會2004-08-17雅典 陳艷青女58kg級237.5第28屆奧運會2004-08-17雅典 劉春紅女69kg級275第28屆奧運會2004-08-19雅典 唐功紅女﹢75kg級305第28屆奧運會2004-08-24雅典 陳燮霞女48kg級212第29屆奧運會2008-08-09北京 龍清泉男56kg級292第29屆奧運會2008-08-10北京 張湘翔男62kg級319第29屆奧運會2008-08-11北京 陳艷青女58kg級244第29屆奧運會2008-08-11北京 廖 輝男69kg級348第29屆奧運會2008-08-12北京 劉春紅女69kg級286第29屆奧運會2008-08-13北京 陸 永男85kg級394第29屆奧運會2008-08-15北京 曹 磊女75kg級282第29屆奧運會2008-08-15北京 王明娟女48kg級205第30屆奧運會2012-07-28倫敦 李學英女58kg級246第30屆奧運會2012-07-31倫敦 林清峰男69kg級344第30屆奧運會2012-08-01倫敦 呂小軍男77kg級379第30屆奧運會2012-08-02倫敦 周璐璐女﹢75kg級333第30屆奧運會2012-08-06倫敦 龍清泉男56kg級307第31屆奧運會2016-08-07里約 石智勇男69kg級352第31屆奧運會2016-08-10里約 鄧 薇女63kg級262第31屆奧運會2016-08-11里約 向艷梅女69kg級261第31屆奧運會2016-08-12里約 孟蘇平女+75kg級307第31屆奧運會2016-08-14里約
(5)從1992年開始,就積極協(xié)同并配合國際舉重聯(lián)合會的相關要求,努力推動女子舉重進入奧運會,使中國的舉重優(yōu)勢得到充分展示。
3.6.1 引領了中國競技體育走向世界 20世紀50-60年代,中國舉重運動員就以刻苦訓練,不懼困難,忘我奮斗,敢為人先的大無畏精神,先后有10人31次打破5個級別的11項世界紀錄,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意氣風發(fā)的奮斗精神,為中國體育走向世界抒寫了壯麗的輝煌篇章。
改革開放后,中國舉重與國家的發(fā)展同期、同向、同步躍進,創(chuàng)造了更加輝煌的歷史成就,在奧運會上共獲31枚金牌。1978-2018年,中國男女舉重健兒獲世界錦標賽金牌493枚,合計1051次創(chuàng)破各層次世界紀錄。舉重成為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排頭兵,引領了中國競技體育走向世界。
3.6.2 為競技體育發(fā)展提供了新思維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決定行動。改革開放,解放思想,是中國競技體育發(fā)展的思想基礎,也是競技體育的發(fā)展之路。競技體育的發(fā)展歷史就是一部創(chuàng)新的歷史,“有創(chuàng)新則興,無創(chuàng)新則衰”。中國舉重的教練員群體在解放思想中與時俱進地用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對先進經(jīng)驗的學習與交流,始終堅持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以創(chuàng)新謀發(fā)展。銳意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是新時代中國舉重的鮮明特征。
中國舉重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并提煉出了以下創(chuàng)新:
(1)技術創(chuàng)新。用下蹲式提鈴至胸取代歐洲運動員普遍采用的箭步式提鈴至胸;用規(guī)范的出髖上推革新了含胸式上推;用下蹲式上挺創(chuàng)新了箭步式分腿上挺;
(2)選材創(chuàng)新。重視運動員的形態(tài)、機能和運動素質的測試,特別是血睪酮水平和血皮質醇水平的檢測;
(3)訓練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精選訓練內容,革新訓練項目,將國外通用的30余項訓練內容精選到10余項;全面采用“一天兩次訓練法”,在兒童少年中進行早期選材訓練;研究訓練強度與訓練負荷的關系,重視訓練強度與質量;
(4)科學訓練創(chuàng)新。中國隊堅持“三從一大的科學訓練原則”;走訓練、科研、醫(yī)學監(jiān)控一體化的道路;實行“小周期、快節(jié)奏、多課次、高強度、針對性、全方位、大運動量系統(tǒng)訓練”。此外,在基礎訓練階段打好技術和專項基礎,在專項提高階段努力提高訓練水平,在最佳競技階段充分展示訓練水平,在競技保持階段延續(xù)最高競技水平都是奪取優(yōu)勝的重要法寶;
(5)力量訓練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中國舉重隊和有關科研人員對力量訓練理論與實踐進行了長期系統(tǒng)研究,獲得了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重要結論,并在實踐中應用和推廣,取得了突出效應。中國舉重隊力量訓練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對中國其它競技運動項目的力量訓練理論與方法的發(fā)展,以及優(yōu)秀運動員力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移植、借鑒和參考作用;
(6)重視舉重比賽成功率,一把保成功,二把上水平,三把拼實力。
革新發(fā)展理念,破解發(fā)展難題,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是中國舉重不斷前進的核心動力。中國舉重踐行的創(chuàng)新理念,科學訓練等,在實踐層面論證和提供了我國競技體育項目發(fā)展的新思維。
3.6.3 為競技體育發(fā)展標榜示范 舉重是我國競技體育成績最為突出的代表之一,在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從20世紀50年代的陳鏡開,到改革開放40年來涌現(xiàn)出來的吳數(shù)德、占旭剛、楊霞、陳艷青、陸永、龍清泉等,中國舉重“不懼困難,勇于奉獻,科學求實,團結協(xié)作;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遇強越強,追求卓越;刻苦訓練,勇攀高峰,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同“中國女排精神”“中國乒乓精神”一樣,成為中華體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體育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3.6.4 為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和體育國際化增添了新的動能 舉重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為舉重項目的商業(yè)化、市場化、國際化發(fā)展以及競賽改革起到了較好的引領作用。40年來,舉重項目的觀賽人數(shù)不斷增加,中央電視臺舉重直播的場次大幅度增多,舉重項目的收視率不斷增高。舉重競賽下基層,舉重U系列競賽改革,舉重競賽世界一流先進器械設備的研制(中國張孔杠鈴連續(xù)成為2008年,2016年,2020年奧運會舉重比賽官方指定器材),舉重項目的市場化規(guī)模等不斷擴大,中國舉重隊,部分省市運動隊獲得的社會贊助不斷增多,中國舉重在世界范圍的影響不斷擴大,中國派出的舉重教練走向了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大洋洲等4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為世界舉重運動的發(fā)展貢獻了“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中國舉重為體育事業(yè)的市場化、國際化發(fā)展增添了新動能的同時,也對地方經(jīng)濟、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無形”價值,實現(xiàn)了舉辦大型賽事促進產業(yè)發(fā)展,帶動相關產業(yè)進步,推動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的目的。
(1)舉重在中國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現(xiàn)代舉重于1929年傳入中國,1935年中國加入國際舉聯(lián),1936年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1948年中國首次出現(xiàn)女子舉重。
(2)1949-2018年,中國舉重先后經(jīng)歷了初創(chuàng)發(fā)展時期,創(chuàng)新與提高時期,動亂后恢復時期,探索新的發(fā)展道路并進入世界領先水平時期,男女舉重全面進入世界領先水平時期。
(3)中國舉重榮獲奧運會金牌31枚,世界舉重錦標賽金牌493枚,創(chuàng)破各層次世界紀錄1017次,為世界舉重運動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4)中國舉重發(fā)展的成功經(jīng)驗主要包括:舉國體制,科學選材與訓練,技術上精雕細刻,訓練中求實創(chuàng)新,強化后備人才培養(yǎng),科學管理,重視后勤保障與醫(yī)務監(jiān)督,積極推動女子舉重進入奧運會。
(5)中國舉重發(fā)展的時代價值:引領了競技體育走向世界,為改革開放蓄勢助力;為競技體育發(fā)展提供了新思維;為競技體育標榜示范;為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和體育國際化增添了新的動能。
[1] 楊世勇.中國舉重史[M].成都體育學院,1987:4
[2] 歐陽修,宋祁(宋朝).新唐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75:1169~1170.
[3] 錢光鑒,楊世勇.中國舉重運動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21~23.
[4] 趙爾巽,柯劭忞.清史稿. 選舉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77:3172~3173.
[5] 錢光鑒,楊世勇.舉重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122.
[6] Gottfried Schodl.The Lost Past-A 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n[M].IWF 1992.193.
[7] 趙竹光主編.健力美第4卷第5期.商務印書館,1937:33~34.
[8] 錢光鑒,楊世勇.中國舉重運動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63.
[9] 謝亞龍,王汝英,等.中國優(yōu)勢競技項目制勝規(guī)律[M].北京:人民體育出社.1993:372~374.
[10] 錢光鑒,楊世勇.中國舉重運動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111.
[11] 錢光鑒,楊世勇.中國舉重運動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352.
[12] Gottfried Schodl.The Lost Past-A 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n[M].IWF.1992:207~239.
[13] 楊世勇主編.世界舉重大賽概覽和創(chuàng)破世界紀錄進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9:1~51.
[14] 楊世勇主編.體育學院通用教材舉重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8~18.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Weightlifting Movement in the Seventy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 R CHINA
YANG Tangxun1, YANG Shiyong2
1.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of Ukraine, Kiev, Ukraine; 2.Chengdu Sports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s and logi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of Chinese weightlifting in the 70 years since 1949-2018,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hinese weightlifting has gone through five periods: initi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recovery after turmoil, explora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h, and comprehensive entry into the world leading level. During this period, he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and won 31 Olympic gold medals. The epochal value of China's weight-lifting development is mainly embodied in: leading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to the world, building momentum for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viding new think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demonstrating competitive sports; adding new moment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internationalizationr.
Chinese Weightlifting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Time Significance; Time Value
1007―6891(2019)02―0001―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01
G884
A
2019-02-27
2019-03-20
本文為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中國夏季冬季奧運會冠軍群體成長特征研究》系列成果,(批準號:16BTY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