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貳象島
今年春節(jié),賈樟柯拍攝的短片《一個桶》火了。5分多鐘的短片中,小鎮(zhèn)青年回到村莊,和母親歡度春節(jié)。離別之時,母親給青年帶上一個用膠帶七纏八繞的塑料桶。
“外面的東西能有家里的好哇?”面對母親的堅持,青年終于“敗下陣來”,抱著這只桶一路輾轉(zhuǎn),回到城市中。
安頓下來后,他拆開這只桶,里面竟是顆顆雞蛋,每顆都寫著日期,還畫著笑臉,意在提醒他每天吃一個。
又到離家時,想必這樣的故事,正在無數(shù)個角落上演。
前兩天島主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春節(jié)在家待了沒幾天,就被各種嘮叨,恨不得早點回京,臨行前還和父母吵了一架。
不過當(dāng)她回到住所,打開被塞得滿滿的行李箱,拿出媽媽洗好的蘋果后,她的雙眼終于被一種看不見的東西裹住了——她說不出話,眼淚卻已奪眶而出。
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如此不期而至,卻又如影隨形。
一對夫妻,帶著兒子開車返回老家,雙方4位老人收拾了數(shù)十個包裹。除此之外,姥爺還為外孫從山上買來一塊黑豬肉,足夠小家伙吃半年。
有人直接調(diào)侃道:“媽,下次我回家開中巴!”
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與父母仿佛就注定了一場又一場的重逢與別離。但父母的愛,從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減半分,反而在不斷的相聚與別離中變得厚重。
離別之際,他們總會忙里忙外為我們收拾行李,有時甚至還會嫌我們的行李箱太小,才裝了幾樣?xùn)|西,就已經(jīng)滿了。
其實,多大的行李箱,也裝不完他們對我們的牽掛和愛。
臨行前,看著父母忙前忙后,我們一邊說著別拿了,一邊看著行李箱漸漸被塞滿,有時也有些哭笑不得。
其實父母也清楚,很多東西都能從超市買到,不用這么千辛萬苦。但所有人也很明白,這是一種“執(zhí)拗”的愛,在很多父母眼中,外面千好萬好,都沒有自家的食材好;當(dāng)然,這一切也是對我們的牽掛,是他們對獨在異鄉(xiāng)的我們的一種心疼。
每一次返鄉(xiāng)和啟程,對于家人來說都是一次“大動干戈”。
春節(jié)前,有人總結(jié)了這一年我們和父母的“聊天記錄”,結(jié)果令人淚目。
在這些截圖中,經(jīng)常是我們隨口提了一句想吃家里的酥餅、豆包,抑或是辣醬,父母就記在心里,恨不得做出一年的量,還要笑呵呵地說不累,然后叮囑我們“拿著,回去慢慢吃”??墒牵魡柛改缸類鄢缘牟耸鞘裁?,我們很多人卻答不出來。
羅曼·羅蘭說得很對,真正愛的人沒有什么愛得多愛得少,他是把自己整個都給了他愛的人。事實上,人人都眷戀家鄉(xiāng)的溫暖,也懂得父母的深情,但我們更明白——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見,然后說再見,再不斷上路的過程。只有離開故鄉(xiāng),才能獲得故鄉(xiāng)。
拎著沉甸甸的箱子回到客居的城市,當(dāng)生活的壓力再次撲面而來,打開行李箱,嘗一口家鄉(xiāng)的味道,身體仿佛就擁有了力量,心里也有了依靠。
就像《戀愛先生》中說的那樣,所有的思鄉(xiāng)之情,都是從胃開始,從味蕾結(jié)束。所謂故土難離,舊人難舍,其實說的就是只有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味道才最讓人安心。
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有了這些,我們就能抵抗任何風(fēng)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