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啟
“為什么雛鴨孵出不久就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并且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伴呢?”小男孩好奇地問父親。父親回答不上來。
于是,男孩建立了一個小型實驗室,找來一些鴨蛋和一只母鴨來孵化小鴨。不久,男孩得出一個結論:雛鴨是根據(jù)母鴨的嘎嘎叫聲來判斷和認識自己的媽媽的。為了驗證這個結論,男孩又做了一次試驗。當雛鴨破殼而出的時候,男孩對著雛鴨模仿母鴨“嘎嘎”的叫聲。這時,他發(fā)現(xiàn)雛鴨居然被騙了,緊緊地跟在自己身后,把自己當作媽媽。
后來,男孩用這種給鴨子當“媽媽”的探索精神一直堅持研究各種動物,并于197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他就是奧地利著名的動物學家、經典比較行為研究的代表人物——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倫茨。
張建中摘自《做人與處世》
(為了自己感興趣的事,不怕困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堅持到底,一定會有所收獲。本文適用于堅持方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