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愛萍
摘要:青稞是雅江縣藏族農牧民的主要糧食作物和不可替代的主食,是畜牧業(yè)的優(yōu)質飼料,又是釀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發(fā)展青稞生產對雅江縣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結合雅江縣青稞生產現狀,提出發(fā)展雅江青稞生產的主要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發(fā)展;青稞;生產;建議
一、雅江縣青稞生產現狀
1.發(fā)展青棵生產的重要性。首先,它是農牧民藏族同胞的特需傳統主糧和釀造青棵酒、青棵啤酒的原料。其次,青棵具有生育期短、耐寒、耐旱、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尤其耐低溫和有效利用低溫生態(tài)條件的能力,它是甘孜藏區(qū)的特種作物,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第三,當前青棵只有約四分之一的青棵進入市場流通渠道,大部分是藏族同胞自產自用,起到穩(wěn)定藏區(qū)的作用。其四,青棵是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的好飼料。因此提高青棵單產和總產,對發(fā)展藏區(qū)農業(yè)經濟、加快糧食生產步伐,增強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有重大意義。
2雅江縣青棵生產現狀。雅江的農業(yè)基礎條件薄弱,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yè)生產具有旱作農業(yè)、高寒農業(yè)、雨養(yǎng)農業(yè)、立體農業(yè)等特點,仍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從高山寒溫帶一年一熟麥類區(qū)到高山峽谷暖溫帶一年兩熟區(qū)均有分布。目前青棵生產上還在采用兩犁兩耙、撒播、不施或少施基肥和追肥、不灌水、不施用化學肥料和不進行病蟲害防治等傳統的、落后的種植方式,造成青棵畝用種量大,產量低,效益較差的局面。使青棵產量在畝產160kg左右徘徊,而青棵的生產潛力在500kg以上,因此大力發(fā)展青棵有著廣闊的前景。
二、發(fā)展雅江青稞生產的主要措施:
1.加強基本農田改造,夯實農業(yè)基礎后勁。在我縣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農技站認真制定規(guī)劃,分類指導,完成歷年耕地坡、薄、陡的中低產田土改造任務.加強舊水渠維修和新水渠的修建,來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建立青棵生產基地,加強橫向聯合,逐步形成產業(yè)化開發(fā)。多方籌集資金,加強青棵良種擴繁基地、青棵生產基地建設、中心示范片建設,做到產量、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通過建立“企業(yè)+農戶”型、“主導產業(yè)+農戶”型等產業(yè)模式,逐步形成產業(yè)化開發(fā)。
3.采取多種形式,加強農牧民實用技術的培訓。進一步重視農民的農業(yè)科技知識、商品知識的宣傳教育與組織培訓工作,使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與新品種同時推廣應用于生產栽培技術優(yōu)質化、種植規(guī)范化。
4.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完善市場,疏通產銷渠道,加快發(fā)展龍頭企業(yè)。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建i市場信息網絡,促進生產和銷售;結合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積極吸引資金和人才,圍繞青棵產業(yè)開發(fā),建設青棵精深加工、營銷、貯藏的注重禾巨支含量,抓特色、創(chuàng)名牌的龍頭企業(yè)。實行產、購、銷、加工一體化服務。
5.應用適合雅江縣的青棵高產優(yōu)質配套栽培技術。引用良種,精細整地,適時播種、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收獲,實現良種良法,以達到最大的效益。
(1)合理輪作:在一年一熟區(qū)進行二年或三年輪作制,二年輪作制以豌豆、蔬菜、油菜、綠肥一青棵輪作;三年輪作制以小麥一豌豆一青棵、馬鈴薯二青棵一小麥輪作。兩年三熟區(qū)實行玉米一青棵一蕎麥,馬鈴薯一蕎麥一青棵輪作制。兩年輪作投入產出比為1/9.9,三年為1/8.1。
(2)耕作:(1)秋耕,一般掌握在秋收后的十五天左右完成,及時的掩埋雜草殘茬,消滅病殘植株,此時易深耕,耕作深度最少應在20cm以上。(2)秋耕后,在秋末冬初封凍之前耙磨保墑,抵制野燕麥生長。(3)播種前淺耕,一般深4-5寸。
三、播種
1.選用良種選擇康青七號、康青八號、康青九號、藏青2000等性狀好、適宜范圍廣、適宜當地的青棵品種為主栽品種進行種植,適當搭配當地優(yōu)良品種種植。
2.種子處理用0.03%的腐質酸鈉溶液浸泡二十四小時來達到苗齊、苗壯;用15%粉銹寧、40%拌種雙等按種子重量的0.3%、0.2%拌種或種衣劑:青棵=1:60進行種子包衣能防治堅、散黑穗病、條銹病等;用5%粉銹寧、0.1%的三唑酮(醇)拌種可防治堅、散黑穗病、銹病和條紋病,也可防治病原菌的侵入危害,還能促進苗全、苗壯,增加有效分蘗0.1左右。
3.播期高山4月15至4月25,半高山3月15至3月20日,兩熟多在霜降前3d后4d。
4.播種深度4-8cm為宜,機播深度3-5cm,過深或過淺,都不利出苗和分蘗的形成。
5.合理密植按肥力高低A高肥力:畝播10-12kg,基本苗12.6-43.7萬,有效穗22.1萬,33.2粒每穗,千粒重33.5g,畝產245.8kg;B中等肥力:畝播13-14kg,基本苗16.3-40.3萬,有效穗21.4萬,31.7粒每穗,千粒重30.68,畝產207.6kg;C低等肥力:畝播15-20kg,基本苗18.2-36.5萬,有效穗19.6萬,23.8粒每穗,千粒重28.28,畝產131.5kg.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鎮(zhèn)壓。青棵在拔節(jié)前,如出現徒長,要進行中耕鎮(zhèn)壓,使基本苗保證在14-18萬株每畝。
2.施肥。播種前用磷銨或N、P、K復合肥7.5kg與1000kg有機肥混勻密封1周后撒施,并當天翻埋入土。兩熟區(qū)或一熟區(qū)連作每畝增施有機肥500公斤,尿素7.5kg作底肥。追肥用量根據苗情每畝N肥5-15kg。分蘗至拔節(jié)初,追施尿素7.5kg/6672,抽穗以后的各生育階段一般不再追N肥。在青棵抽穗至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150-200g/667m2,對水50-60kg噴施,若青棵葉片發(fā)黃則加尿素0.5-1.0kg噴施,發(fā)現條銹病還可混15%粉銹寧100g/667m2,即增加青棵粒重又能基本控制條銹病的蔓延。
3.灌水。應在播種前的5-7天進行,使土壤濕透為宜,一般播種前灌水的青棵較不灌水的分別增產43.8%和27.7%。第一次苗期灌水應在分蘗期進行,灌漿至乳熟,適逢當地雨季,一般不需灌水。但應當根據當時雨量的土壤濕度情況,靈活進行掌握。
在秋季深翻后至土壤結凍前進行一次冬灌,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4.除草。人工除草:第一次在三葉分蘗期,結合第一次追肥,第二次在拔節(jié)前進行,以后視田間雜草進行。
化學除草:化學除草劑有2.4-D0.1%丁酯乳油、笨磺隆等,按說明使用。
5.綜合治理病蟲害。地下害蟲使用克敵蟲3600g/667m2進行播前的土壤處理。地上部害蟲用吡蟲靈與捷滅威等處理。病害用15%粉銹寧或70%托布津100g/667m2對水防治效果顯著。
五、收割貯藏
在青棵黃熟期植株和穗部全黃,含水量低于20%-22%時收獲,使水分降至10-12%方可安全貯藏。
以這種方式生產,雅江每年可多產青棵380噸-450噸,飼草190.91噸-375.95噸,足以滿足人民生活所需的糧食、畜牧業(yè)所需精飼料和優(yōu)質飼草,以及加工業(yè)的原料來源。同時促進生態(tài)平衡,使各產業(yè)之間物質能量定性循環(huán),生產綠色食品的前景廣闊,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