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1.引子
那遙控飛機攪著幾根電線急旋而下,“砰”的一聲,天空中如閃過了幾絲電火花,那落地的響聲,似乎勾起了我有關雷鳴之聲的記憶。不過我很快便被一聲更驚心的斥罵給吼退了,視線里只停留了一對身材都矮小,怒喘著粗氣,面露兇相的父子的身影。
上帝在那一刻取消了暫停鍵,頓時J的爸爸氣呼呼地沖了進來,抬起他那只捉過無數(shù)壞人的大手,狠狠地拍在了J的頭上,繼而便是滿含憤怒,難以入耳的爭吵聲傳來,讓在場的人直覺膽戰(zhàn)心驚,不寒而栗。
2.開頭
回到幾分鐘前。
這四周還是一片寧靜,只有幾個小孩的歡笑聲。J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那時大概剛讀二年級吧。這一天和我們一起玩的還有比我們倆都大一歲的濤哥,以及一對雙胞胎哥哥——子文哥和子武哥。那時我們既不懂事,又十分調(diào)皮,幾乎把村子里所有的麻煩都給惹上了。J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素有“小霸王”之稱。
這一天,J新買了一架很酷的遙控飛機,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來向我們炫耀,展示他自以為出神入化的操作技巧,看得我們幾個十分眼紅。濤哥求了J半天,J卻一直傲嬌地不肯讓我們玩一下。濤哥急了,霸道地上去同J撕扯起來。霎時間遙控飛機在空中也搖搖擺擺起來,最后終于失去控制,猛撞上那電線,于是開頭的一幕出現(xiàn)了。
J那位做警察的嚴厲爸爸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了。J如此淘氣,已不是一兩次了。這一次,J的爸爸忍無可忍,便上了手??伞靶“酝酢蹦氖悄敲慈菀追獾?,父子倆便大吵起來。不知過了多久,J的爸爸一把將J狠推出去三四米遠,大吼一句:“你走吧,我沒你這個兒子!”
J呢,平時神氣十足的面容在那一刻也變得黯淡無光了,他趴在地上怔了幾秒,突然似下了什么決心一樣,若離弦之箭一般飛奔了出去。
3.插敘
那背影勾起了我的記憶一個秋日吧,不過是個雨天,我跟奶奶發(fā)生了很大的矛盾,只覺得自己的世界一片黑暗,義無反顧沖出了家門。不管衣衫單薄,雨聲滴答,一直跑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棉梗和望之無垠的田地旁——這顯然就是田野迷宮的一個十字路口了?;仡^望,人間距離我好遠好遠,這廣袤的天地間再沒有我的容身之處了……
J此時的心情,大約也是如此吧。
4.過程
“別跑!”一邊的子武哥突然大喊一聲,前去追J。子文哥橫了濤哥一眼,也跟著子武哥一起追了上去。濤哥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著實令人討厭;我望著漸漸消失在視野里的三人,身體里一種奇怪的力量不覺被喚醒,竟也義無反顧地沖了上去。
這一跑一追,不想竟一下逃離了鄉(xiāng)鎮(zhèn),直闖入了平時我們極少進入的田地深處。那一壟一壟的菜地,那一片一片的稻田,都似平地而起的高墻,遮住了我們的視線。J在這田地里東躲西藏,左歪右拐,差點將我們繞暈過去。不過子文、子武兩位可比我們高一年級,身體素質(zhì)自然不止強了一點,最后不出所料地,我們把J撲倒在地上了。
我們四個久久不語,就那樣靜靜地坐著。一陣黃昏的涼風吹過,田那邊飛起了幾只大雁,想來也是回家去的吧??墒俏覀儧]有商量,四個孩子竟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往回走的想法——不過,其實往回走也許更難,因為J早已帶我們走進了這迷宮深處。以我們當時的閱歷,要沖出這重圍實在太難了。
環(huán)顧四野,我們竟被困在這“迷宮”中了。我們在這蜿蜒曲折的田間小路上繼續(xù)前行。這路將通向何處,我們不得而知,但在我們心中,也許都裝著同一個目的地。
5.轉(zhuǎn)折
不知走了多久,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個年長的男孩,他一手牽著一頭黃牛,一手拿著木棍,嘴里哼著不知名的小曲,在布滿晚霞的鄉(xiāng)間小路上漫步,顯得愜意極了。我們跟他對視了一眼。突然間,他好像聽到了什么,朝前面大聲地答應了一句。我們循聲望去,只見一個佝僂的身影出現(xiàn)在眼前。那一刻我有些茫然,竟在恍惚間將她認成了自己的奶奶,以為她是來接我回家的。但很快,我就清醒過來了——那孩子大聲應著,牽著老牛向前沖,還邊沖邊喊著:“走嘍,回家嘍!”老牛聽著這幾聲叫喚聲,竟也飛奔起來。我們立在原地久久未動,直到那幾道身影同天邊的大雁一起消失在了地平線上,子文哥才說了句:“走吧!”我看向J,他的臉上早沒了那些苦悶,我不禁莞爾。
6.尾聲
繼續(xù)往前吧。我們終于走出了剛才那一大片棉梗地,一個上坡,竟然又來到一個十字路口。
這眨眼間的豁然開朗讓我欣喜若狂,我想到了家后面的那一片樹林。以往天晴的時候,感覺樹葉繁茂,卻看不到太陽;而有風的時候,樹葉漫天飄零,反倒嗅到了陽光的味道。
夕陽將落,涼中帶暖的一陣晚風輕撫而來,把七零八落排布著的棉梗吹得沙沙作響。我歡快地蹦上前,站在十字路口,回過身去向另外三人問道:
“我們是繼續(xù)向前,還是別的什么?”
肖堯留言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個人類永恒的主題——逃離與回歸的例證。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大約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孤獨、出走、尋找等關鍵詞。說到底,這是我們每個人,不管你曾經(jīng)是調(diào)皮的,還是溫順的,都會存有的記憶——與家人產(chǎn)生矛盾,感覺被世界拋棄,于是沖動地離開。作者抓住這人人皆有的經(jīng)驗,選取人心理變化的瞬間,完成了一次共振,讓我們懷想自己曾經(jīng)的出走和治愈過程。僅此一點,本文就是可稱作是好的成長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