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200)
湄洲灣石門澳工程位于福建莆田秀嶼區(qū),屬強潮海區(qū),以半日分潮占絕對優(yōu)勢,本工程海域的潮汐屬于正規(guī)半日潮。但湄洲灣潮差大,平均潮差4.60m以上,最大潮差7.0m以上。根據(jù)設計方案和工程進度要求,綜合水文氣象等條件,對圍堤龍口的布置、堵口順序、實施方案優(yōu)化等進行了研究。
湄洲灣石門澳工程圍堤總長7.4km,堤身為堤心石結構,地基處理采用基槽開挖、回填砂墊層、插打塑料排水板的方式。圍墾區(qū)新建4號堤、東堤、南堤,圍墾區(qū)被9號隔堤分割成C-1和C-2兩個圍區(qū),其中C-2圍區(qū)面積151.5萬m2,C-2區(qū)吹填軟土標高+10.0m(秀嶼當?shù)乩碚摳叱?,下?,圍區(qū)原始泥面平均標高+3.45m。所有吹填土均采用絞吸式挖泥船直接從取土區(qū)吹填至陸域。本文主要介紹C-2圍區(qū)合龍施工工藝。 圍墾區(qū)平面圖見圖1。
圖1 圍墾區(qū)平面圖
工程海域的潮汐屬于正規(guī)半日潮,設計高水位7.35m,設計低水位0.78m。
預留龍口位置上層土質(zhì)為灰色淤泥,厚度為7~12m,抗沖刷能力弱,易被潮水沖刷。
由于龍口位置淤泥層較厚,為確保合龍安全,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做好圍堤的地基處理工作。本工程采用開挖換填中粗砂、回填中粗砂、插打塑料排水板的方式進行地基處理,以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力,保證圍堤穩(wěn)定,避免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開挖換填中粗砂深度1m,再回填1m厚中粗砂,塑料排水板打設至-14m,然后分層回填堤心石,預壓不少于15天,分層厚度不超過1.5m,回填至+4.5m后預壓不少于30天,再沉降補填至+4.5m,并加強沉降位移觀測,最后陸續(xù)回填至+8.5m。待地基排水固結、沉降穩(wěn)定后進行圍堤龍口的加高合龍。南堤往東堤的銜接貫通采用拋砂封堵、分幅施工進行,施工步驟與東堤一致。
圍堤的合龍方案,分五個步驟,兩次合龍。
a.選取龍口位置。根據(jù)水文地形資料分析,東堤地勢低,設置石料主堤龍口在東堤EK0+630~EK0+830處。
b.預留拋砂龍口。南堤拋砂墊層施工時,樁號SK0+050~SK0+130處暫時不拋,預留拋砂龍口。
c.干地施工過水斷面。陸上推進東堤拋石,先進尺至南堤與東堤銜接處,再開挖樁號EK0+630~EK0+830處低潮干地施工,形成過水斷面。過水斷面結構為砂面標高3.0m,覆蓋一層無紡布,上拋50cm塊石護底,防止沖刷,塊石頂標高3.5m,并做好塊石棱體施工。
d.合龍預留拋砂龍口。過水斷面完成后,拋砂合龍南堤樁號SK0+050~SK0+130處的龍口,塘內(nèi)海水從過水斷面出入,即第一次合龍。按設計半幅施工南堤樁號SK0+050~SK0+130處的各個工序。
e.合龍東堤龍口。最后合龍東堤樁號EK0+630~EK0+830處過水斷面,即第二次合龍,完成圍堤合龍。
實施該方法的前提條件為整個施工區(qū)域低潮時為全露灘的原始地面;并且圍堤設計砂墊層寬度超過60m,具備半幅砂面堆高擋水,另外半幅正常施工的條件。
2.2.1 龍口構筑
東堤龍口段的堤心石回填作為護底施工,護底寬度大于龍口寬度,在露出灘面時進行,堤頭采用拋大塊石保護,表面采用大塊石護底,石料石質(zhì)新鮮堅硬、無風化、不含泥,拋石料盡量級配連續(xù)。石料采用挖掘機進行整平,表面基本平整,標高+3.5m。縫隙交錯咬緊,挖掘機來回行走壓實。龍口縱剖圖、平面布置見圖2、圖3。
圖2 東堤龍口縱剖面圖 (單位:m)
圖3 東堤、南堤龍口平面示意
2.2.2 龍口防護
龍口形成后至合龍前以及堵口進占時,采取拋石加固的措施對龍口兩側(cè)和堤頭進行防護,以防止龍口水流、立軸漩渦及堤身滲流對堤頭造成破壞。
根據(jù)潮汐表高低潮規(guī)律,每天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巡視檢查,出現(xiàn)不良情況立即進行補拋塊石等方式處理。
適當放緩堤頭坡度,盡量不要形成陡坡,以改善龍口水流態(tài)勢,加強堤頭兩側(cè)的防護。
南堤缺口拋砂于2014年5月14—16日進行,之后進行該段各個分項施工,做好與東堤龍口處的銜接。在南堤堤心石拋填沉降穩(wěn)定后,于6月7—8日小潮汛期采取龍口兩端陸上拋填石塊的方式進行東堤龍口合龍。
2.4.1 水力計算
2.4.1.1 水量平衡計算
龍口水力計算采用圍區(qū)進(出)水量平衡原理,見式(1)。
|Q0±(Qs+Qf+Qp)|×Δt=W1-W2
(1)
式中Q0——計算時段內(nèi)內(nèi)陸流域來水平均流量,m3/s;
Qs——計算時段內(nèi)水閘泄水平均流量,m3/s;
Qf——計算時段內(nèi)龍口溢流平均流量,m3/s;
Qp——計算時段內(nèi)截流堤堆石體滲流平均流量,m3/s;
Δt——計算時段,s;
W1——計算時段末圍區(qū)容量,m3;
W2——計算時段初圍區(qū)容量,m3。
由式(1)可知,龍口水力計算需針對潮位過程曲線以及圍區(qū)庫容變化曲線的變化規(guī)律,在不同口門尺寸和底檻高程條件下計算流速的等值曲線圖。
2.4.1.2 流速過程線計算
當龍口口門兩側(cè)邊壁對口門流量影響不大時, 根據(jù)寬頂堰流理論,龍口頂部流速與庫區(qū)內(nèi)外水位差關系見式(2)、式(3)(兩式為庫外高于庫內(nèi)情況, 庫內(nèi)高于庫外本方案不作考慮):
(2)
(3)
式中v自由出流——自由出流情況下龍口頂部流速,m3/s;
v淹沒出流——淹沒出流情況下龍口頂部流速,m3/s;
m——流量系數(shù),取0.354~0.385;
g——重力加速度,m/s2;
α——流量分布修正系數(shù),取1.19~1.10;
φ——流速系數(shù),取0.92~0.96;
H外——庫外水位,m;
H口門——口門底檻高程,m;
H內(nèi)——庫內(nèi)水位,m;
Z——庫內(nèi)外水位差,m。
2.4.1.3 圍區(qū)東堤龍口漲潮流速計算
根據(jù)水量平衡原理及流速公式,計算C-2圍區(qū)東堤龍口的水位過程線,再根據(jù)內(nèi)外水位過程線,求得流速過程線,然后假設東堤龍口不同口門尺寸和底檻高程,得到流速最大值。
根據(jù)相關資料和類似工程經(jīng)驗,為提高龍口合龍安全系數(shù),本工程龍口流速控制值取4m/s。流速是合龍過程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由于漲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本方案僅計算漲潮流速,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口門尺寸漲潮最大流速 單位:m/s
根據(jù)表1可知在口門寬度在125~150m,底檻高程在+3.75~+4.35m時,最大流速可控制在4m/s以下,用平立堵交叉的方式對龍口進行合龍。繪出龍口最大流速的等值曲線,見圖4,根據(jù)圖4分析得到合龍過程線。
圖4 龍口合龍過程線
2.4.2 東堤龍口封堵
在南堤貫通與東堤銜接后,進行東堤龍口的封堵。東堤龍口采用低潮平堵,立堵進占,平立堵結合的方式進行。龍口封堵施工步驟如下。
2.4.2.1 龍口口門進占縮小
采用平立堵進占法分兩期進行填筑縮小龍口,利用退潮間歇拋石逐步進占,合龍過程中控制最大流速為4m/s,平立堵施工示意見圖5。
從龍口(B=200m,h=3.5m)開始壓束,先平堵到h=4.10m(完成①),再立堵到B=125m(完成②),在這段過程中最大流速不超過4.0m/s,過此點后平堵到4.5m(完成③),此時已高于潮位,繼續(xù)進行推進至標高+5.5m,再立堵至B=50m直至完成合龍。在h=4.5m后,最大流速逐漸減小至4.0m/s以下,最后平堵到標高+5.5m堤身基本出水后,抓緊時間進行龍口段抬高至標高+8.0m(合龍期最高潮位6.0m),確保安全,至此龍口合龍。合龍后做好堤身各部位檢查。圖5僅做平立堵步驟示意圖,圖中②和③、③和④在施工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是同步施工的。
2.4.2.2 龍口堤頭防護
龍口寬度由原200m逐漸縮小后直至截流前,該位置是水流進出的唯一通道,因此該龍口位置必須在原拋石護底基礎上采用部分大塊石(不小于150kg)進行口門兩側(cè)堤頭一定范圍的拋填保護。
圖5 龍口平立堵示意 (單位:m)
2.5.1 施工強度計算
根據(jù)預留龍口尺寸,完成整個合龍預計需要石料約8400m3,總體施工進尺見表2,龍口卸料強度計算見表3。
表2 龍口進尺方量計算
表3 龍口卸料強度計算
表2、表3計算結果顯示,單車從料場裝料、龍口卸料整平到回料場裝料總需時約為84min,按6月7日潮期7h計算,則該段時間內(nèi)可填料約4625m3,滿足壓縮龍口至125m需要4200m3石料的要求,在6月8日,運輸強度也滿足余下4200m3石料的填筑要求。
2.5.2 機械配置
根據(jù)6月7日堵口時拋石用量和拋填強度計算,充分考慮機械意外故障率,龍口東堤頭、南堤頭各配置2100m3自卸汽車17輛備用3輛,共37輛; 南、北兩側(cè)堤頭各配置PC200型挖掘機1臺備用1臺,共4臺,南、北兩側(cè)堤頭各配置裝載機1輛備用1輛,共4輛。在合龍過程中,上述機械配置滿足施工要求,做到了有備無患。
根據(jù)本工程地質(zhì)情況以及各堤回填堤心石過程中的沉降位移觀測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在東堤合龍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最大風險是拋填加載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沉降,按施工技術要求及同類工程施工經(jīng)驗,在龍口合龍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a.在龍口合龍推進過程中項目部負責人全程指揮。
b.必須做好人力、物力、機械的統(tǒng)一調(diào)度安排。
c.龍口合龍前現(xiàn)場提前進行備料。
d.延長龍口處外海側(cè)護底的長度,從堤軸線往外72m到塊石棱體位置,護底盡量用大塊石(不小于150kg)壓緊壓實,作為圍堤壓載。
e.在龍口構筑完成、護底做好之后加強該段圍堤的沉降位移觀測。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圍堤沉降位移觀測數(shù)據(jù)在設計控制數(shù)據(jù)范圍內(nèi)。
如果采取水陸結合,從東堤、南堤兩側(cè)同時推進合龍,需預留的龍口寬度相應增加,地基處理只能等到低潮露灘時進行,施工進度不滿足要求,且容易造成沖刷無法保證龍口處地基處理的施工質(zhì)量,且水上施工,施工成本相應增加。而本工程先選取南堤作為圍區(qū)進出水口,低潮時按設計要求的工序先在東堤形成龍口斷面,再利用東堤龍口作為圍區(qū)進出水口,然后進行南堤推進合龍,最后推進東堤合龍。此施工方法既分散了水流,減小了單一口門承受過大的壓力,又保證了圍堤施工質(zhì)量,且避免水上施工,施工成本沒有增加,施工難度降低,提高了合龍安全性,此施工方法經(jīng)濟合理,技術可行,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