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寫·堅持風格,自成美景】
拼盡自己的全力,卻不被接受甚至遭到否定。你會如何?推倒重來,還是繼續(xù)堅持?這就是《九州海上牧云記》帶給張漁的處境,張漁選擇了后者,硬是憑著幾十年如一日對繪畫的執(zhí)念,用畫筆打出了自己的天下,撐起了中國電影美術的半邊天。清醒地認識自己,竭力地堅持自己,最終自成一道美景。
(特約教師 張亞凌)
在電視劇《知否》霸屏數(shù)周后,一位國風畫師火了。她為《知否》制作的片頭曲,被稱為近年最古典唯美的影視片頭。水墨繪就的男女主角,在氤氳中悄然登場又散去。畫面中數(shù)次出現(xiàn)的蘭花,正應了女主的閨名“明蘭”。著實把國風那隱晦的深意,入了畫。熱愛繪畫的朋友一眼就看出來,這個風格太獨特,不正是那個畫國畫的張漁嗎?
張漁,人如其名,恬淡雅致。明明可以靠顏值,卻硬是憑著幾十年如一日對繪畫的執(zhí)念,撐起了中國電影美術的半邊天。近年上映的古風電影,十有八九要請張漁做美術顧問,或是請她繪制海報。電影圈流傳著一句話:一張好海報,價值2000萬票房。而張漁,就是美術界的票房保證。
2019年初上映的國產(chǎn)動畫《白蛇:緣起》,亦邀請了張漁繪制海報。網(wǎng)友對此做出評價:且不論國產(chǎn)電影的內(nèi)容,海報的水平真是上去了!更有網(wǎng)友甚至說:中國的電影,已經(jīng)配不上海報了!
張漁的業(yè)務能力早已在電影圈聞名,但她卻為人低調(diào),許多人看到她作品的第一反應,都是與大師天野喜孝太像。其實,他們的差別,正如水墨與水彩的差別。張漁的畫,太“中國”。
張漁是汲取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養(yǎng)分長大的。有一次,她在奶奶家一張老床邊找到了一口樟木老箱子,里面盡是五花八門的古籍。她專挑連環(huán)畫和老畫冊看,比如《聊齋》《封神榜》,看得入了迷,連天黑都沒發(fā)覺。
后來學了畫畫,最信手拈來的還是那些神魔妖佛。素描油畫之類的,自然畫不出她心目中的“國風”。張漁幾乎沒多想,自己弄來水墨,準備自學國畫。一學才發(fā)現(xiàn),材質(zhì)、技法、意蘊,處處是大問題大漏洞。張漁碰壁后沉下心來,索性一筆一畫臨摹起唐宋院畫。日復一日,終小有所成。
最終畫風的成形,還是因為一次敦煌之旅。一鉆進石窟,她就怔住了。無數(shù)游客匆匆來往,她卻定定地看了一天,醒時只道出一句:“我此生受到的最大震撼就是在這里了?!贝撕笏漠嫸嗔恕胺鹦浴?。用濃烈的色彩去碰撞,隱約透出宗教感,把敦煌重彩融成了她的獨特風格:似佛非佛,似仙非仙,似妖非妖。
一開始觀眾并不買賬。《九州海上牧云記》中的皇后,十年如一日地描摹一名女子的相貌。劇中出現(xiàn)的畫作,便是出自張漁之手?;屎竺璁嫷氖桥鹘恰獜堚x甯飾演的銀容。一批粉絲卻來指責畫師:畫得一點都不像!張漁不卑不亢地硬氣回道:這是畫,不是PS。把“畫得像”作為評價畫作的唯一標準,反而暴露了美學底蘊不足。
如今,越來越多的手游、電視劇、電影,都在這位國風畫師的日程上,排起了長隊。也許畫師數(shù)月甚至一年的成果,在影視劇中只是幾秒的鏡頭,甚至完全被剪輯掉。她也甘之如飴:終于,國畫之美被時代認可了。
(摘自微信公眾號“藝非凡”,ID:ef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