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2019年1月13日,第四屆“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落下帷幕,101位鄉(xiāng)村教師成為當晚“最亮的星”,其中跨越幾千公里深山支教13年的徐召偉老師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其實,那些讓我們或心頭一暖、或肅然起敬的故事還有不少,趕快跟作文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搶分素材1
最感人· “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獲得者徐召偉和他的留守兒童足球隊
徐召偉的支教生涯始于2005年。最初他只想去支教一星期,兩個月后,他選擇放棄編制,打起背包,走進幾千公里外的大山深處,13年來他只回過一次家。這期間徐召偉任教過語文、數(shù)學、英語、思想品德等小學幾乎所有科目,將不計其數(shù)的孩子們送入縣城中學,約60人本科畢業(yè)。
徐召偉從小就很喜歡足球。他和同時代的許多球迷一樣,熬夜看世界杯、歐洲杯、五大聯(lián)賽,對老一輩的足球巨星倍懷感情。2013年,徐召偉走進緊缺教師的貴州省大方縣對江鎮(zhèn)元寶村希望小學支教。學校里有兩個獲捐的足球,徐召偉有一次課外活動時拿出來給孩子們玩,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喜歡踢球。盡管學校沒有球場,徐召偉還是想著將這群喜愛踢球的孩子組成隊伍。2017年4月,他組建了元寶小學足球隊,男生、女生各一隊。經(jīng)過三個月刻苦訓練,這群從零開始學習踢球的孩子就在首屆大方縣師生文體藝術節(jié)中包攬了足球比賽小學組男女隊冠軍,元寶村希望小學一下在全縣引起轟動。
【小編提示】2012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題“運動中的賽跑與人生中的賽跑”,可以用上元寶村足球隊的素材。
搶分素材2
馬云焦慮得白頭發(fā)多了:做公益并不比開公司容易
在2018年鄉(xiāng)村教師頒獎典禮上,馬云“端詳”著一張來自鄉(xiāng)村小學生的卡片,上面手繪著幾朵蓮花,空白處簽著“安邊小學二年級二班馬云”。這一幕正好被直播特寫鏡頭拍下,畫面里,不僅有馬老師開心的笑容,細心的觀眾還發(fā)現(xiàn),他兩鬢也多了不少白發(fā)。馬云在頒獎系列活動中道出了自己的難題:“掙錢難,花錢更難,做公益并不比開公司容易。”
在當晚的發(fā)言中,馬云提到他之所以提出頗有爭議的“推廣寄宿制學校”,是因為“十五六年以前,我在浙江臨安,有一天去出差,我早上五點多坐了一個長途車,很黑的天,燈照前面有一個小女孩,穿著棉衣,手上拎了一個飯盒,去讀書,路上走兩個小時,五點多就開始走了,我想到這個女孩,我們必須要進行改變”。所以盡管遇到很多困難,馬云還是堅持在鄉(xiāng)村教育公益這條路上。
【小編提示】2012年江蘇卷高考作文題“憂與愛”正好可以用這個素材。
搶分鏈接3
最創(chuàng)意·帶學生跳“鬼步舞”的校長張鵬飛
2019年1月,一段校長親自帶領700多名小學生課間跳“鬼步舞”的視頻在網(wǎng)絡上爆紅。視頻里的是山西省臨晉鎮(zhèn)西關小學的校長張鵬飛。出任校長以來,張鵬飛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讓孩子們減少使用電子產(chǎn)品,多參加體育活動。學校曾經(jīng)組織過葫蘆絲、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等社團活動,但因為學校條件有限,社團也就不得不停了。2018年暑假的一天,他突發(fā)奇想,想要把“鬼步舞”帶到學校,學校里沒人會跳鬼步舞,他就親自從廣場上跳舞的人那里學會了這段舞蹈,然后教學生們一起跳。一名家長稱,“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周圍村里,父母在外打工。張校長為孩子們考慮,想辦法搞教育,我們很支持”。
【小編提示】這個素材還可以用在“不一樣的 ”主題的作文題里哦!
媒體快評 @《錢江晚報》胡欣紅:校長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在學生面前板著臉、端著架子的。正因如此,不少網(wǎng)友感慨:這個校長很前衛(wèi)。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學校的管理者習慣于抱著分數(shù)這根指揮棒,一味地抓學習,甚至美育、體育、吃飯時間都用來讀書寫作業(yè)。殊不知,學習固然重要,但也應讓孩子們好好休息玩耍,才能事半功倍。我們需要有責任心、有沖勁、敢作敢為、跟得上潮流的校長和老師。這款“別人家的校長和老師”,不妨再來一萬個。(原文標題《帶小學生跳鬼步舞,這個校長有點贊》,摘自《錢江晚報》2019年1月13日)
【小編提示】在寫作任務驅動型作文時,也可以先說材料,再說普遍現(xiàn)實,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
“義務園丁”老紅軍李光逝世,曾資助貧困學生1699名
2019年1月12日下午,備受各界愛戴的老紅軍李光逝世,享年98歲。
李光1985年離休后傾心盡力幫助貧困學生。三十多年間,他拿出六十余萬元積蓄,資助了近1700名貧困學生。只有李光的家人知道,老人是如何從微薄的退休工資中把這些錢一點點“摳”出來的。他多年來不曾添置一件新衣服,一日三餐或是一碗白米飯加一小碟青菜,或是一碗素面條。1994年,李光跟著遵義市關工委到海龍鎮(zhèn)桂花小學組織活動。小學操場沒有五星紅旗,教室的墻千瘡百孔,課桌是兩個樹墩搭一塊木板……看到此景的李光很是難過,他決定拿出退休金捐助桂花小學。李光買了100套棉衣親自送到學校,同時捐贈5000元用于購買紅旗、制作課桌。從那時開始,李光給自己定下計劃:每年要向貧困學生捐款1萬元。2007年,李光對貧困生的捐款增加到每年1.5萬元,2010年增至2萬元。直到逝世前,他向山區(qū)貧困學子的捐款一直沒有中斷過。
捐款的同時,他結合自己親身經(jīng)歷,在革命紀念遺址堅持為青少年義務宣講革命傳統(tǒng)二十多年,達千余場,受教育人數(shù)十余萬人。從2000年起,李光先后被確診患直腸癌、重癥胰腺炎、皮膚癌。但只要有需要,他就去講革命故事、長征精神,從不推辭。人們親切地稱呼他為“義務園丁”。
【考場仿真試題】請以“奉獻”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參加革命,為建立新中國而浴血奮戰(zhàn);解甲歸田,為建設新中國而孜孜努力;退休在家,為紅色精神傳遞、捐資助學而奔波不息。對他而言,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他就是貴州省遵義市老紅軍李光。(汪志球《讓長征精神代代傳承》,摘自《人民日報》2016年9月28日)
【適用話題】公益 愛心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