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梅 何雪
材料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chuàng)造的中介與橋梁,特殊材料的運用則會使幼兒產生更加濃烈的創(chuàng)作興趣。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樹枝、樹葉、果殼、種子、石塊、稻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chuàng)作熱情與創(chuàng)作欲望。
南京市浦口區(qū)華美路幼兒園的美工室堅持生態(tài)自然式的打造,分別創(chuàng)設了陶泥區(qū)、玩色區(qū)、紙藝區(qū)、木工區(qū)和綜合材料區(qū)。走進美術工作室,以原木色為主色調的木質櫥柜桌椅、紙筒竹節(jié)隔斷、原生態(tài)樹樁樹枝、竹編斗笠電燈等分布在各個區(qū)域的各個角落里;灰色的蜂窩磚、黑色的鵝卵石、涂鴉后的輪胎架點綴在原木色調中,它們或平鋪,或交叉,或垂直,或架空,通過巧妙的排列組合、交織搭配、創(chuàng)意加工,形成了和諧的格局和狀態(tài)。
一、自然和諧的區(qū)域打造
陶泥區(qū):在臺面、櫥柜隔斷、蜂窩磚的空隙等這些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有著數量充足的陶泥和各種玩泥工具,幼兒也可以把作品就近擺放在蜂窩磚上、臺面上、鏡架上。工具、材料源于自然,作品歸于自然!
玩色區(qū):原木風的顏料桌上,插有毛筆的顏料瓶按冷暖色系進行了排列擺放,幼兒在玩色的同時學習有關色彩的知識。各種畫筆、顏料滴管等玩色工具在這里觸手可得,玩色一觸即發(fā)!
紙藝區(qū):瓦楞紙、各種形狀厚度的紙板、彩色打印紙、彩色紙條、錫箔紙等各種各樣的紙張充滿著生態(tài)的氣息,孩子們的作品也都陳列在桌面的紙盒上、墻角的紙架上。操作臺的上方,竹制的吊燈、幼兒合作涂鴉的幕布,這些都是自然與創(chuàng)意的巧妙結合!
木工區(qū):木片、木棍、木棒等各式各樣的木制品,松果、樹枝等自然木質材料應有盡有,還有木頭的好搭檔——手套和膠槍。在這片木工天地里,孩子們化身小匠人充分感知最直接的、最自然的木質氣息,體驗“與木共舞”的趣味。
綜合材料區(qū):這里的材料琳瑯滿目、色彩繽紛絢麗,毛根、吸管、彩色膠帶、塑料彩片、彩色緞帶、紐扣等,孩子們在這個區(qū)的選擇空間更大、更廣、更加多元。他們的作品也是更富創(chuàng)意和靈感,自然材料的點綴讓這片區(qū)域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二、生態(tài)式的作品呈現與區(qū)域隔斷
整間美工室的角落、墻壁、隔斷、欄桿、屋頂等用自然材料生態(tài)式打造,有紙板粘貼的陳列架;有樹枝;有蜂窩磚;有廢舊材料制作的作品墻;有蘆席做的墻掛;還有竹節(jié)交叉呈現,既能做隔斷,又能展示幼兒作品的設計。
收集區(qū)和材料架: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廢舊材料的收集,一起收集卷紙芯、樹枝、報紙、廢舊紙盒等材料,堆放在綜合區(qū)墻角的收集簍里、輪胎架上。
結束語:這里充分地體現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個物件、每份材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隨手可得的,但仔細看來,每個區(qū)域每個角落的設計布局、材料擺放、作品陳列都滲透著設計者、教育者的巧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