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蕓
101300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
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為多能干細胞克隆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血液中血小板異常增高。利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治療性血小板單采術,祛除患者血液中異常的血小板,可迅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是治療ET患者的緊急處理措施[1]。為盡快改善高血小板患者臨床癥狀,祛除血液病患者異常增多的血小板,近年來應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治療性單采血小板,取得較好療效,結果如下。
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確診ET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16~68 歲。使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治療性單采血小板27 例次(1 例患者可進行多次采集)。包括ET 患者10 例次,CML 伴血小板增多患者13 例次,骨髓纖維化患者4例次。疾病診斷符合2008年WHO 診斷標準[2]。于治療前<6 h 檢測患者血常規(guī),記錄血液各成分數(shù)值。于治療后1~2 h內再次測定血常規(guī)來檢測血液成分的祛除效果。
治療方法:①儀器設備:COBE Spectra 7.0血細胞分離機,以及原裝一次性密閉血小板采集管路,管路批號為04Z15270,抗凝劑為3%枸櫞酸鈉溶液(ACD-A),置換液為生理鹽水。②血細胞分離機單采血小板治療過程:嚴格執(zhí)行單采血小板操作規(guī)程:在離心倉安裝雙極充填盤,按照儀器流程要求安裝血小板管路,儀器初始化。同時在患者兩側肘正中靜脈或雙側股靜脈建立雙針連續(xù)循環(huán)的血管通路。儀器選擇血小板采集程序,采集速度3 mL/min,按照儀器默認比例調節(jié)抗凝劑與血液比例(此指標可在治療進行中依據(jù)觀察收集物的抗凝狀態(tài)進行上下小幅調整)。輸入患者性別、體重、紅細胞壓積及血小板濃度等設置分離參數(shù),以此為依據(jù)血細胞分離機自動計算血液循環(huán)量,是患者血容量的1.5~2 倍,最終采集血小板體積400~550 mL,采集時間160~180 min。治療過程中要記錄治療時間、置換量、血流速度、抗凝劑用量等數(shù)據(jù)。進行血小板采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調控重點:為了保證采集純度,使紅細胞污染率降低,需要通過儀器血漿流速的調整來控制采集物的紅細胞比容保持1%左右。由于使用的抗凝劑葡萄糖-枸櫞酸鈉-枸櫞酸(ACD-A),應積極預防低鈣血癥的發(fā)生。應用10%葡萄糖酸鈣緩慢靜推5 mL,于間隔循環(huán)血量達1 000~1 500 mL 時補充1次。也可將10%葡萄糖酸鈣30 mL加入5%糖鹽水持續(xù)靜脈滴注。在治療過程中操作醫(yī)師應與患者進行言語交流,以此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消除恐懼心理,避免采血反應發(fā)生。注意詢問患者感受,觀察患者反應,同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綜合考慮患者身體承受能力以決定采集時間及采集速度等治療方案的調整。
表1 27例次采集血小板前后血液成分的變化(±s)
表1 27例次采集血小板前后血液成分的變化(±s)
項目 采血前血細胞計數(shù) 采血后血細胞計數(shù) t P紅細胞(×1012/L) 4.20±0.81 4.01±0.42 0.501 >0.05紅細胞比容(%) 37.2±5.4 32.8±7.1 0.827 >0.05血紅蛋白(g/L) 126±8 120±17 0.160 >0.05白細胞(×109/L) 11.2±1.1 9.9±1.4 0.725 >0.05血小板(×109/L) 1501±275 689±134 4.996 <0.01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配對t 檢驗做差異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采集前后血小板計數(shù)變化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血液中其他指標,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血小板祛除率(38.9±11.3)%,且分離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輕微,生命體征穩(wěn)定,采集管路均未發(fā)生堵塞情況。
治療性血液成分單采術可分治療性血細胞單采術和血漿置換治療。前者是指將患者血液中異常增多的細胞成分進行祛除,后者是指將患者體內含異常物質(如同種抗體、炎性介質、自身抗體、免疫復合物、內外源性毒物等)的血漿除去,同時將等量的置換液回輸給患者。COBE Spectra 血細胞分離機今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且性能優(yōu)越[3]。分離機根據(jù)血液各成分的密度差異,利用梯度離心原理將血液成分在一次性無菌管路中進行分離、收集,用于采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廠家根據(jù)血流動力學的性質,生產(chǎn)不同采集管路和設置采集程序,對血液不同成分進行采集以達到最佳采集效果。
結果顯示,進行治療性單采血小板患者采集前后血小板計數(shù)下降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血液中的其他成分和指標均未發(fā)生變化(P>0.05)。血小板祛除率(38.9±11.3)%,利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血小板單采術可以達到祛除病理血小板30%~50%的臨床治療效果。說明該治療可迅速降低患者血小板數(shù),減少高血小板形成血栓的風險,此方法操作簡便、療效確切。
血細胞分離機進行治療性血液成分單采,可在短時間內將血液內異常增多的血細胞迅速進行清除,緩解高黏滯血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該方法臨床起效快、不良反應少,對治療血液病是一種極有效的輔助手段。治療性血液成分單采次數(shù)和間隔時間應視患者耐受情況、患者每次采集后效果和經(jīng)濟狀況綜合評定。治療結束后,臨床醫(yī)師應積極配合,針對原發(fā)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給予藥物,并依據(jù)治療結果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血小板單采術結合藥物治療可明顯提高血小板增多患者的治療效果[4]。往往高血小板患者首次就診于基層醫(yī)院,基層醫(yī)院不能提供完整的系統(tǒng)治療時,快速緩解患者高血小板癥狀是首要治療目的。應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單采血小板成為基層醫(yī)院治療高血小板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