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濱,王 鵬,莊肅凱,王 軼
(日照港股份三公司,山東日照 276800)
日照港股份三公司在西港區(qū)二期有3 個生產泊位,其中西八泊位為500 00DWT 通用泊位,岸邊配置10 臺MQ25-33 型門座式起重機,碼頭前沿吃水較深,經常停靠10~15 萬噸級散貨船。
公司碼頭配有的MQ25-33 型門座式起重機(以下簡稱門機)10 臺,屬于日照港集團最早的一個批次25 t 門機,由于設備購置較早,一是設備本身優(yōu)化不夠完善,二是日照港處于發(fā)展階段,原先購置的設備不能滿足現(xiàn)有的船舶作業(yè)工藝需求,造成作業(yè)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起升高度不足。
MQ25-33 型門機象鼻梁端部滑輪中心點軌上標高33 m,以煤炭抓斗閉斗工況為例,使用高度為15 m;當提升至最大起升高度時,抓斗底部距離碼頭地面標高為18 m,抓斗閉合繩的連接點距門機象鼻梁頭部滑輪中心點距離為2 m,當開普型船舶??看a頭時,艙口距門機軌道標高19 m,此時,門機因起升高度限制,不能正常進行裝卸作業(yè),造成作業(yè)效率低,甚至高潮期間不能作業(yè)等情況,造成作業(yè)停滯,嚴重影響生產順暢。
針對此類現(xiàn)象,改善此類情況的發(fā)生,在現(xiàn)有機械基礎上,通過門機提高起升高度,在保證門機正常作業(yè)、鋼結構及相關安全參數(shù)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作業(yè)效率,對MQ25-33 型門機實施了變幅象鼻梁頭部“寬槽滑輪”的改造技術。
在以往門機與抓斗閉合繩的連接點工藝結構中,門機閉合繩繩尾以快速連接器和錨爪的方式固定;抓斗閉合繩的繩尾同樣以快速連接器和錨爪方式同定;二者通過卸扣牢靠鏈接。此連接方式對門機的起升高度存在一定影響,加大起升高度的限制,在作業(yè)時起升高度受限時會直接卡到以往的滑輪輪槽上。連接方式改造前后示意如圖2 所示。
圖1 象鼻梁頭部結構
圖2 連接方式改造前后示意
目前的技術改造中,在門機與抓斗閉合鋼絲繩的連接方式上采用“梨形頭+C 形環(huán)”的新工藝梨形頭與門機鋼絲繩采用合金澆鑄成一體,梨形頭與抓斗鋼絲繩同樣采用合金澆鑄注成一體,兩件梨形頭以C 形環(huán)進行連接。
其中梨形頭采用合金鋼鍛造并經先進的熱處理而成,圓滑牢靠,以鉛基合金與鋼絲繩繩尾澆注連接成為一體,安全系數(shù)高??煨妒紺 形起重連接環(huán)(簡稱C 形環(huán))由C 形環(huán)體和可卸接頭組成,具有結構簡單、拆裝方便等特點,方便后期維護保養(yǎng)工作的開展。
為檢測使用效果,在一臺門機上進行相關試驗改造,結果表明,釆用“梨形頭+C 形環(huán)”的新工藝可直接提高抓斗起升高度約1 m。
原有的鋼絲繩連接器、卡環(huán)、防轉球等緊固件因結構尺寸較大、容易刮拉等缺陷而無法穿過普通滑輪,為與上述“梨形頭+C形環(huán)”的連接工藝相配,開發(fā)設計異形寬槽滑輪(圖3)。
圖3 寬槽滑輪
新滑輪材料優(yōu)先選用16Mn 低合金結構鋼;直徑由原普通滑輪的1012 mm 縮小至900 mm,壓模出兩道溝槽弧圈,溝槽的寬度、深度尺寸與“梨形頭+C 形環(huán)”的連接實體配合之間具存充裕的空間間隙,以便它們能夠順利通過,提高門機起升高度。
(1)將寬槽滑輪、“梨形頭”等鋼絲繩連接方式引入到門機中,實現(xiàn)了在不改變門機港機構及相關安全系數(shù)、參數(shù)的前提下,將門機起升高度提升4 m。
圖4 改造后現(xiàn)場實際使用照片
通過MQ25-33 型門機上寬槽輪的系列技術改造,實現(xiàn)門機對開普船的全過程操作,避免了跳槽,減少能源消耗。
自MQ25-33 型門機變幅象鼻梁頭部“寬槽滑輪”技術改裝實施后,經現(xiàn)場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梨形頭+C 形環(huán)”的連接體能順利自由通過“寬槽滑輪”,并使抓斗閉合鋼絲繩可繞過“寬槽滑輪”,起升高度實測為軌上22 m,即有效提高抓斗的起升高度達4 m,另一方面,因抓斗起升高度的增高而使鋼絲繩多纏繞入門機卷筒繩槽的增量,對門機筒、鋼絲繩及上轉柱滑輪的正常運轉使用所產生的影響不大;同時,對門機鋼絲繩設定限速,使“梨形頭+C 形環(huán)”的連接體上升至距滑輪中心l m 距離時,以緩慢速度通過“寬槽滑輪”,從而有效降低了對“寬槽滑輪”的沖擊,改造后門機起升高度與同批次相鄰門機起升高度對比見圖5。
圖5 門機起升高度對比
目前,MQ25-33 型門機變幅象鼻梁頭部技術已經改裝兩臺,取得效果良好,為滿足港口開普型船舶的正常裝卸作業(y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有效解決了開普型船舶在該泊位作業(yè)時因門機起升高度不足造成的停工情況,平均增加門機作業(yè)時間3 h,有效提高作業(yè)效率,降低船舶在港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