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平
〔關鍵詞〕考試焦慮;壓力;親子關系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1-0079-02
遠古時代面臨著生存的巨大挑戰(zhàn),今天我們基因深處仍然銘刻著人類祖先在對付洪水、饑餓、毒蛇猛獸時積淀的記憶(集體潛意識),這些記憶進而進化成我們情緒中的三大怪物——“抑郁、焦慮、恐懼”。這三大情緒怪物從遠古至今,依舊是人類心理疾病的重要來源。
兒童也全面臨情緒的功課。學生的考試焦慮一直是心理咨詢中一個重要話題??荚嚱箲]是考生中常見的一種以擔心、緊張或憂慮為特點的復雜而延續(xù)的情緒狀態(tài)。從定義來看,考試焦慮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反應,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
考試焦慮往往會以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入睡困難、多(噩)夢、(偏)頭疼、記憶力下降、(胃疼)食欲下降、無法集中注意力、對周圍事或人變得敏感、遺精、強迫行為等。所有的癥狀都是自我防御的結果,即便在考試前或在考試中,自我都在以“它最大程度上能做的最好的方式”在保護我們,比如忘了帶準考證、遲到、頻繁上廁所、我的肚子(疼)怕考試、不停打噴嚏、大腦一片空白、考場暈倒等。
研究表明,影響學生考試焦慮的因素包括個體內部的身心因素和外部環(huán)境因素。具體原因有遺傳及身體健康狀況不良、認知偏差、知識準備和應試經驗不足,家長、教師及社會要求的壓力過大。一般認為,心理焦慮水平與活動效果呈倒“U”字曲線關系。即焦慮水平過度或過低會妨礙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fā)揮,不利于提高活動的效率,而適度的焦慮對其從事的活動會起激勵作用。
瑞士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說,重要的焦慮多源自關系。由此,武志紅結合自己在初中學習的親身經歷,得出一個關于考試焦慮的結論:壓力是自己找的,考試焦慮是自己把自己嚇壞的。所謂的考試焦慮,其實主要是孩子對他們與父母的關系的焦慮,他們不是在擔心考試,他們擔心的是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如果父母給他們提供一個穩(wěn)如磐石的關系,對孩子說,無論你怎么樣,我們都一如既往地愛你認可你,那么孩子的焦慮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武志紅認為,所謂的考試焦慮,就是我們身體的緊張程度超出了應對考試所需要的正常緊張水平。之所以會造成這個結果,一般而言,那些有嚴重考試焦慮的學生所承受的,不僅有自己的壓力,還有父母及其他家人所給的壓力。
考試焦慮看上去似乎和父母關系很小,其實不然,學生的焦慮其實更多是他本人已經被內化的“內在的父母”的焦慮。
以兒子最近的經歷為例:進入高二(分科)以來,各門功課基本上都進行到高考最后幾道大題的學習中,數(shù)學中學到了空間向量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圓錐曲線、導數(shù),物理難度的提升尤為明顯。頻繁出現(xiàn)100分考40分已經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面對這種轉變,兒子開始出現(xiàn)緊張、焦慮情緒。主要表現(xiàn)是抱怨學習內容太難,老師講得太快,物理老師最近講課不在狀態(tài),周周練某某科目老師出題太變態(tài)都是競賽題,今天的考試又考砸了,連打乒乓球的時間都沒有了,課間大家都在補作業(yè),某某老師最近就像一個催債的,煩死了。他不再像之前經常會想到去買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偶爾午休會失眠,出校門不再像之前那樣高高興興,等等。其中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他開始不停地給我講述他最近的考試情況有多么糟糕,對話中沒有了之前最主要的話題——他在學校發(fā)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和人際關系。
第一次階段考,他考了班級26名,其中物理成績61分,班級43名。兒子說最生氣的是,總分竟然退出前十了,自己最強的物理學科竟然成倒數(shù)了!之后的一段時間,明顯能感覺出來,他特別重視第二次的階段考,大有一報前仇的心理。第二次階段考出現(xiàn)了以下情況:前一天晚上凌晨1點多跑到我的臥室,說自己睡不著。第一天考試結束后,晚上坐在沙發(fā)上,不想吃飯,面部出現(xiàn)明顯的恐懼情緒,雙手緊緊抓住媽媽的手好長時間不放開,一直在重復“這次考試物理只能得40多分,考語文時感覺很不在狀態(tài)(初中和高一時語文都是強項,會提分),該怎么辦???!”愛人說第一次看到他這么恐懼,從來沒見過,把我的手抓得都沒有知覺了。我能感覺到他有多么地恐懼!
最后,愛人和兒子的目光都投向了我,似乎在問:你是心理咨詢師,該怎么辦?我們一起分析了考試情況,今天考了三門課——語文、物理和生物,其中,物理和語文都是自己的優(yōu)勢學科(物理學科平時周周練基本上都是班級前幾名),感覺反而考得更差。明天考數(shù)學、化學和英語,其中化學是他最弱勢的學科(高一時分數(shù)比較穩(wěn)定,在60分左右,班級倒數(shù)),數(shù)學最近周周練成績一直很差(主要體現(xiàn)在雙曲線和拋物線)。我說優(yōu)勢學科已經考砸了,剩下的學科沒有把握,甚至有一門最弱勢的學科,如果明天隨便考會怎么樣呢?兒子猶豫了好長時間,抬頭。真的?。∶魈煳艺娴碾S便考了啊,你說的。我說,是的,我說的,媽媽也可以這樣說。他轉向了媽媽,愛人雙手緊緊握住他的手:我也同意,明天隨便考,什么都不用想!兒子好像一下子放下了什么,松開媽媽的手。隨便考,吃飯!夜里,兒子睡得很踏實。
幾天之后,班主任發(fā)來了第二次階段考成績:他考了班級10名,其中最強學科物理成績48分,班級40名;較強學科語文107分,班級19名;比較意外的是,最差學科化學82分,班級9名;一直擔心的數(shù)學125分,班級3名。再之后,兒子的狀態(tài)又回歸到了從前。愛人說,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才正常,一定是這次的分數(shù)給了他信心。我說可能是吧……
如果能夠把“父母的,或已被內化的內在的父母”的那一部分焦慮加以區(qū)分和分離,這或許就是“隨便考”的本質。也或許對孩子來說,就會是一次重生。寫到這,又想到了一個考試焦慮出現(xiàn)睡眠障礙的來訪者的話:老師,我看到了你的一條“說說”,我對比了一下,我父母就是那樣子的。在父母主動和孩子的對話中,十次對話中低于三次是關于學習、成績、考試的父母可能會是一個比較稱職的父母,十次對話中高于七次是關于學習、成績、考試的父母大多數(shù)是一個比較焦慮的父母。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xiàn)象是:焦慮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費用上付出很多,和孩子談論的更多的就是成績、分數(shù),孩子因內化來自父母的焦慮而變得十分焦慮,甚至放棄了學習。
僅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一個能夠降低考試焦慮的經濟、有效的方式就是做運動,運動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焦慮情緒,越是在面對重大的考試之前運動越重要。
如果運動效果不顯著,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但要反復強調的是,必須在精神科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因為摸索合適的劑量需要一個過程,不能要考試了臨時去看,要提前掛號,醫(yī)生門診,做了心電圖等檢查,開了藥,從小劑量開始嘗試。
我認為,平時靜默地陪伴,考試前冷靜地陪伴(父母不焦慮,擁有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多和孩子們一起運動、一起做放松訓練、一起看書,就是減輕考試焦慮最好的方式。因為有你在,孩子就踏實,當然,這些都建立在平時陪伴和良好親子關系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