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軍事史
“禁酒令”這個詞在中國常上新聞,說的是公務(wù)活動上不許喝酒。但美國的禁酒令可不一樣,它是讓全國上下都不許沾酒,而且寫進了憲法,史稱《憲法第十八號修正案》。
400年前,一群被排擠的“清教徒”逃到北美大陸,他們被稱為美國人的祖先。由于清教徒討厭放縱享樂,所以把酒視為萬惡之源,他們的子孫自然也被這種觀念洗腦了。
20世紀初,美國已成世界一流強國,自然吸引了不少移民。而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優(yōu)越感爆表,看不起這些移民,總想找法子排擠他們。
這些移民大多來自愛喝酒的國度,如德國、意大利,他們不僅自己天天喝酒,還開酒吧或釀酒坊。于是美國人動了禁酒的念頭,而且很多美國老板覺得,工人晚上喝酒,第二天上班就沒精神,會影響工作效率,所以全力宣傳禁酒。再加上時值一戰(zhàn),德國是美國的對頭,又有很多德國人在美國釀酒、賣酒,于是禁酒就跟愛國畫上了等號。
不過,禁酒令之所以能出臺,還是源自1920年的一場政變——美國女性第一次獲得了選舉權(quán)。美國女性普遍覺得男人醉酒后會搞家庭暴力,也容易墮落,最后毀掉家庭。為了以后拿到女性的選票,政客們紛紛高喊禁酒。于是,1920年1月17日,禁酒令閃亮登場。
那些愛釀酒、賣酒的移民感受到了深深的惡意,只能抱團取暖,于是有了各種“老鄉(xiāng)會”。“老鄉(xiāng)會”為討口飯吃,組織人手從海外偷偷運酒,還把以前的釀酒設(shè)備搬到偏僻的地方繼續(xù)造酒,這些非法的酒被稱為“私酒”。
那些酒鬼都愿出高價買私酒來解饞,本來要關(guān)門大吉的酒館也靠著私酒重新開張,只不過藏得更隱蔽了。
這一切都被美國政府看在眼里,他們趕緊派出大批禁酒警察,到處查地下酒廠、酒館,找到私酒就銷毀。執(zhí)法人員還跑到路上攔車,檢查其有沒有運酒,甚至出動軍艦去巡邏,就為了斷掉偷運私酒的海路。
但那些“老鄉(xiāng)會”已靠賣私酒賺翻了,將大把大把的錢砸向官員和警察,他們查到私酒又沒獎金,當(dāng)然樂意收錢,然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那“老鄉(xiāng)會”剩下的錢干嗎?答案是買槍和打手。因為各個“老鄉(xiāng)會”競爭也很激烈,如果干倒了一家,就能吞掉那家的生意,所以他們天天火拼,儼然成為黑幫。
綽號“疤面”的阿爾-卡彭本是意大利理發(fā)師的孩子,家庭條件很一般,后來參加“老鄉(xiāng)會”開始賣私酒,短短幾年就成了芝加哥的黑幫老大。沒人知道他到底賺了多少,只知道他投資了無數(shù)產(chǎn)業(yè),養(yǎng)了無數(shù)打手,名貴珠寶隨手買,甚至還有閑錢給窮人發(fā)救濟糧。
當(dāng)初美國政府怎么也沒想到,禁酒令會導(dǎo)致大批黑幫崛起、政府官員腐敗等諸多嚴重的社會問題,于是在1933年廢除了《憲法第十八號修正案》——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唯一被廢的修正案。
雖說可以好好喝酒了,但禁酒令帶來的副作用至今還在影響美國。就拿黑幫來說,雖然做不了私酒生意,但他們的組織已成型,而且找到了發(fā)財?shù)拿卦E——政府禁什么就賣什么。他們很快開始賣比酒危害更大的毒品,照樣賺大錢,照樣天天火拼,整個20世紀的美國都在為黑幫而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