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民
蝦苗標粗,就是在蝦苗投放大塘(進行商品蝦養(yǎng)殖的池塘,下同)前,在小面積水體內,將個體較小的蝦苗通過人工暫養(yǎng)進行中間培育,使其生長到3~4厘米的大規(guī)格蝦苗。此技術旨在避免幼小蝦苗放入大塘管理不便,而采取的小水體集中管理,使蝦苗及早適應大塘養(yǎng)殖池的水質環(huán)境,降低蝦苗成本,為池塘養(yǎng)殖提供規(guī)格較大、體質更加健康的蝦苗。由于標粗池的水體容積小、易操作,飼養(yǎng)管理比大池更到位,所以能有效提高養(yǎng)殖前期的管理效率。魯北地區(qū)的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由于受自然氣候的影響,適宜養(yǎng)殖時間較短(適宜南美白對蝦生長的水溫只有6~9月),為了延長養(yǎng)殖時間、提高養(yǎng)殖產量,增強南美白對蝦抗病能力,許多養(yǎng)殖者通常采用蝦苗標粗技術。
一、池塘建設
1. 選址
蝦苗標粗池的塘址最好選在大塘的岸邊,這樣標粗結束后可以直接轉入大塘,避免二次運輸對蝦苗的損傷。
2. 面積與數(shù)量
標粗塘面積以150~200米2為宜,面積太大或太小,均會因水體的緩沖能力過大或過小,而增加水質調控難度。標粗池的數(shù)量(總面積)可根據(jù)養(yǎng)殖規(guī)模對蝦苗的需求量酌情而定。
3. 池底與池坡
由于標粗池為地上池,為防止池水滲漏,最好用塑料布鋪滿池底和池壁,也可將池底和池坡進行硬化,但硬化表面要保持平滑,因為南美白對蝦屬底棲動物,一般附著于池體和池壁,粗糙的池底和池壁會蹭傷稚嫩的蝦苗體表。
4. 排水口
排水口設置在標粗池池底一側,并用60目的網(wǎng)片包扎,防止排水時蝦苗隨水排出。池底進水一側高于排水側15厘米左右。標粗池一般不設進水口,注水設備的出水口即是標粗池的進水處,與排水口的位置對稱。
5. 增氧管、增氧盤
由于標粗池不能使用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具體原因見下文),因此在注水放苗前,池底需要鋪設增氧管或增氧盤。增氧管和增氧盤不要緊貼池底,以免氣泡將池底的殘餌、糞便吹起,造成水質渾濁??捎么u塊墊起5~6厘米,并固定在磚塊上。
6. 搭建拱棚
標粗池的形狀一般為長方形,以便在池上建棚。在標粗池上方搭建小拱棚,白天可以吸收陽光熱能,夜間可以保溫延緩水體散熱。
二、注水消毒
1. 注水
為提高標粗池水溫,要在蝦苗入池前的15~20天往池內注水,時間選在4月上旬至中旬。該期晝長夜短,降水少,非常利于自然光的照射和棚內水溫的提高。注水時在進水口籠罩40目網(wǎng)片,防止敵害生物隨水入池。水質要與養(yǎng)殖大塘保持一致,最好是相同水源,以免蝦苗移入大塘養(yǎng)殖時需對水質環(huán)境經(jīng)過二次適應。池塘有效水位應保持在80~90厘米深。
2. 消毒
投放蝦苗前,標粗池池水需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每立方水體用0.2千克。消毒10天后進行肥水,7天后即可放苗。
3. 注意事項
為保證安全,蝦苗投放前最好用pH試紙對標粗池水做一次酸堿度測定,或取池水水樣到蝦苗供給單位做放苗試水,蝦苗若在水樣內12小時以上表現(xiàn)正常,則說明池水具備放苗安全性。
三、蝦苗投放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蝦苗標粗的目的是在大塘水溫尚不適應南美白對蝦生長的季節(jié),利用標粗進行提前養(yǎng)殖,以便在大塘適宜放苗時獲得較大規(guī)格的蝦苗。但是標粗蝦苗不是淡化蝦苗,而標粗池內均為大塘淡水水質,因此引進蝦苗一定是經(jīng)過淡化之后的苗體。
1. 時間
標粗池蝦苗投放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時魯北地區(qū)的日平均氣溫只有15℃左右,最低氣溫更低,最低水溫比最低氣溫還要低。而南美白對蝦對低溫適應能力較差,水溫低于18°C,其攝食活動受到影響,9°C以下時側臥水底,顯然此溫度下南美白對蝦不能進入大塘養(yǎng)殖。但如果棚內標粗池池水經(jīng)過15天以上的吸熱或輔助其他光照增溫措施,使水溫達到20℃以上,不僅對南美白對蝦沒有生存威脅,還達到了有利于對蝦攝食、生長的水溫。
2. 規(guī)格
規(guī)格過小,在蝦苗供給方(蝦苗場)淡化時間較短,并且一般南美白對蝦的養(yǎng)殖單位和養(yǎng)殖戶不具備水產苗種培育、淡化專業(yè)公司的技術和設施條件,因此,在運輸、標粗過程中,蝦苗過小會存在嚴重降低成活率的風險。規(guī)格太大,會加大蝦苗成本,達不到蝦苗標粗的經(jīng)濟意義。生產實踐證明,蝦苗規(guī)格以0.6~0.8厘米為宜。
3. 運輸
在蝦苗運輸時,由于外界氣溫較低,途中包裝物內(一般是塑料氧氣袋)的蝦苗會因氣溫對水溫的傳導,使蝦苗所處的水溫環(huán)境(在蝦苗場、途中、標粗池之間)呈現(xiàn)“V”字形,從而降低蝦苗的存活率。長距離、長時間的運輸,可使用封閉廂式貨車,并對氧氣袋包裹保溫材料,防止水溫大幅下降;短途、短時運輸,只對氧氣袋進行包裹即可。此外,還要使氧氣袋內的水體保持一定程度的晃動,使袋內氧氣有效融入水體,同時防止反復劇烈晃動,損傷苗體,運輸車輛除選擇平坦的道路外,如果因蝦苗數(shù)量使車輛承載較輕,必要時可往車上加裝一些水、土或其他物體,采取“配重”措施,加大車輛載重,降低車輛顛簸程度。
4. 投放
蝦苗運抵標粗池時,卸車搬運動作要輕緩。氧氣袋放入水中不要立刻打開,要將蝦苗原袋放入池水20~30分鐘,等袋內水溫與標粗池水水溫大體一致后再解開袋口,將袋內水和蝦苗緩緩倒入池中。
5. 密度
標粗池的放養(yǎng)密度要根據(jù)設施條件酌情而定,一般土池為每畝20萬~50萬尾。若是溫棚保溫、增氧條件較好,則可適當增加放養(yǎng)量。但最終確定放養(yǎng)量的還是標粗池的實際載蝦能力和大塘養(yǎng)殖的實際需苗量。但最大標粗密度不宜超過每畝100萬尾。
四、餌料投喂
蝦苗入池后,如不及時進行投喂,有些蝦苗會因饑餓發(fā)生相互殘殺現(xiàn)象,從而影響標粗成活率。投餌量不可過多,否則造成大量殘餌,不僅增加標粗成本,還會污染池水,導致水質不良。因此,飼料投喂要科學合理。
蝦苗入池后1小時即可進行投餌。初始期投喂馴化餌料,主要是個體較小、蛋白質含量較高、蝦苗喜食的粉狀蝦片、豐年蟲幼體等。注意鮮活餌料要進行殺菌消毒。觀察蝦苗攝食情況。如果蝦苗由于運輸驚擾尚無食欲,可每隔5小時投喂1次,投餌量為每萬尾1克左右,直至正常攝食為止。如果24小時后仍不攝食,需查找其他原因。如果攝食正常,次日即可定時定量投喂開口料,飼料為南美白對蝦專用飼料,規(guī)格為0號,每日投喂6次,日投餌量為蝦苗體重的10%?;蚋鶕?jù)蝦苗數(shù)量確定投餌量,即入池次日投喂開口料,每萬尾100克,入池第三天開始每天加40克,持續(xù)1周,第二周每天加55克,第三周每天加80克……依次累加,直至蝦苗標粗結束。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為理論數(shù)據(jù),實踐中在第24天投料時要檢查餌料臺,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投餌量:若投喂半小時后發(fā)現(xiàn)餌料臺沒有剩餌,則需加大投餌量;若1小時內發(fā)現(xiàn)餌料臺上仍有剩,則說明餌料投喂量過大,需降低投餌量。逐漸將投餌量調整到1小時基本吃完為宜。
五、水質調節(jié)
1. 肥水
放苗前要注意標粗池水的水化指標要與苗場接近,進行肥水,培養(yǎng)充足的優(yōu)良的生物餌料。通常用氨基酸肥水膏和氯化鉀肥水,氨基酸肥水膏用量參照產品說明書,氯化鉀每畝用10千克。
2. 增氧
由于蝦苗標粗屬高密度養(yǎng)殖,水體自然溶氧量遠遠達不到蝦苗群體的需要,而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運轉時,其輪葉和槳板以及形成的快速水流會損傷苗體,因此蝦苗標粗池必須配備微孔增氧機進行微孔增氧。配備功率不可低于2千瓦,使平時池水溶氧量大于每升5毫克。
3. 控溫
池水水溫控制在22~28℃,水溫超過26℃時應適當通風,避免水溫過高;水體透明度在30~40厘米深;pH值在7.5~8.5之間。氨態(tài)氮每升0.1毫克以下。藻相以綠藻、硅藻為主。投苗前1天,向水中施VC類產品。
4. 加水
加注池水應加同一水源的外塘水,并以噴淋方式加入,以免溫差和水質差異過大導致蝦苗發(fā)生強烈的應激反應。
5. 調水
由于蝦苗標粗過程飼養(yǎng)密度大、餌料投喂多,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質和底質的污染問題,使用微生物制劑可很好地促進殘餌、糞便分解轉化,調節(jié)水質,尤其是以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細菌為主的復合有益菌,具體用量參照產品說明書。
六、防風防雨
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觀察天氣變化,刮風下雨時要將塑料布放下并壓好。如遇陰雨、狂風、大幅降溫的極端天氣,除加固棚架、覆蓋其他布匹保護塑料布外,可在棚內安裝浴霸類燈具,達到照明、保溫、增溫的目的。
七、轉塘操作
5月底至6月上旬,經(jīng)過30天左右的標粗培育,蝦苗即可分轉大塘進行商品成蝦養(yǎng)殖。分轉大塘前的3~5天,先將標粗池拱棚的保護塑料布撤掉,讓標粗池內水溫與大塘水溫趨于一致。分轉大塘時,可以采用地籠誘捕,也可以將標粗池放水至20~30厘米后,用抄網(wǎng)捕撈。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動作要輕緩,網(wǎng)布要柔軟,地籠籠架、盛裝蝦苗的桶具表面要光滑,避免苗體受傷。蝦苗在大塘入水時,要將桶具放入水中,然后慢慢傾斜,使大塘水與桶內水對接后再將蝦苗緩慢倒出,不得在水面之上離水傾倒蝦苗。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商河縣農業(yè)局水產站 郵編:2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