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際商事仲裁早期處置機制的價值平衡和制度構建

        2019-04-30 03:11:36唐塞瀟
        武大國際法評論 2019年2期
        關鍵詞:程序規(guī)則機制

        唐塞瀟

        近年來,由于跨國爭議數(shù)量不斷上升、涉案金額持續(xù)增長、爭議內(nèi)容日趨復雜,各國仲裁機構均在快速、頻繁地修訂其仲裁規(guī)則,以滿足不斷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國際商會仲裁院(以下簡稱“ICC”)、倫敦國際仲裁院(以下簡稱“LCIA”)、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以下簡稱“SCC”)、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以下簡稱“SIAC”)等國際知名仲裁機構在過去十年間均多次修改其仲裁規(guī)則,并積極推動國際商事仲裁制度的發(fā)展與革新。在頻繁的規(guī)則修改過程中,確保商事仲裁作為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快速、高效、經(jīng)濟的優(yōu)勢,始終是仲裁機構最重要的目標。基于這一考慮,臨時仲裁、緊急仲裁員程序、快速仲裁程序等一系列仲裁程序機制得以發(fā)展,仲裁機構對早期處置機制的探索也在這一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早期處置機制(early disposition mechanism),是指仲裁機構或仲裁庭在受理案件的早期,通常是在進行庭審之前,對當事人的仲裁請求進行評估。在對當事人的具體請求內(nèi)容和依據(jù)進行評估后,如果仲裁庭認為當事人的仲裁請求明顯缺乏合理性,對另一方當事人的權益造成影響或?qū)е轮俨贸绦虻耐涎?,則決定對其請求采取特殊的程序加以處理。具體程序如下圖。

        這種早期處置機制類似于民事訴訟中的立案審查制度,通過篩除無意義的、無依據(jù)的仲裁請求來提高仲裁程序的效率,并確保仲裁裁決的公正。

        一、國際商事仲裁對早期處置機制的需求

        (一)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建立早期處置機制的需求

        1.國際商事仲裁程序效率降低

        當前,國際商事仲裁的程序效率正在降低這一現(xiàn)實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實務者提及。無論是仲裁費用,還是處理案件的時間都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國際商事仲裁費用低、速度快的特點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質(zhì)疑。①參見石現(xiàn)明:《國際商事仲裁當事人權利救濟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頁。

        首先,各仲裁機構的費用基本是按照案件的標的額大小來計算的,隨著當前商事爭議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仲裁機構收取的費用常常比訴訟費更為高昂。根據(jù)英國皇家特許仲裁員協(xié)會對各知名仲裁機構受理的數(shù)百起仲裁案件的調(diào)查,仲裁成本依法系、當事人身份的不同而略有浮動,但平均來看,在知名國際商事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平均需要花費約150 萬英鎊。這其中,當事人成本的74%,花費在外部費用上(主要是律師費和相關法律費用),剩下部分則包括了仲裁機構的行政管理費用、專家證人費用、仲裁員費用等諸多程序性費用。此外,基于近年來的實證觀察,仲裁的收費也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上升的趨勢。

        同時,仲裁機構處理仲裁案件的時間也在增加。2015年,LCIA對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15日適用LCIA 仲裁規(guī)則作出最終裁決的案件進行統(tǒng)計,并公布了費用和仲裁審理時間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結案時間的中位數(shù)是16 個月,即一半案件的結案時間大于16 個月,一半案件的結案時間小于16 個月。如果取平均值,全部案件的平均審理時間是20 個月。參照SCC 公布的數(shù)據(jù),對于2015年SCC 受理的全部案件,3~6 個月作出裁決的案件約占18%;6~12 個月作出裁決的案件約占39%;12~18 個月作出裁決的案件約占23%。雖然與訴訟相比仲裁仍然是較快的處理方式,但處理案件的時間仍然呈現(xiàn)上升趨勢。

        商事仲裁的仲裁費用和處理案件時間的上升共同導致了當事人通過仲裁解決爭議的成本增加。這種仲裁成本的上升趨勢體現(xiàn)出仲裁這種靈活、經(jīng)濟的爭議解決機制也在面臨效率上的危機。

        2.國際商事仲裁中濫用程序問題出現(xiàn)

        導致國際商事仲裁效率降低的因素有很多,商事仲裁中濫訴和濫用程序問題的出現(xiàn)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濫訴和濫用程序是民事訴訟領域的重要議題之一,但在仲裁領域則很少被人提及。一方面,是因為仲裁程序的提起必須以仲裁協(xié)議為基礎,在沒有仲裁協(xié)議的情況下,當事人即使意圖利用爭議解決機制拖延他人,其行為也缺乏法律基礎;另一方面,商事仲裁與訴訟相比更加注重當事人之間的友好協(xié)商,仲裁條款中通常會約定通過協(xié)商“善意”地解決分歧的內(nèi)容。①See Nigel Blackaby et al., Redfern and Hunter o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44(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在整個仲裁程序中,當事人之間的協(xié)商對于爭議的解決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惡意利用仲裁程序的風險要比惡意利用訴訟程序的風險小得多。

        在實踐中,由于提起無依據(jù)的、過分的仲裁請求在一些情形下是有利可圖的,這促使了當事人提起更多的仲裁請求。②See Joseph A.Demkin, The Architect’s Hand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353(John Wiley & Sons 2008).近年來,隨著一些當事人及其律師不斷發(fā)展出各種利用程序干擾、侵害對手的策略,這種擔憂開始變成現(xiàn)實。③See Emmanuel Gaillard, Abuse of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32 ICSID Review 1 (2017).實踐中,當事人提起重復的、無意義的仲裁申請來增加自己獲勝的概率,同時也將對手拖入各種繁瑣的程序中,這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專門的“法律戰(zhàn)術”。④See ICC Case No.18215/GZ/MHM, CRCICA Case No.829/2012.濫用仲裁程序的問題也同樣明顯。早在1989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菲利普(Phillippe)教授就對當事人濫用仲裁程序表示了擔憂,他認為由于仲裁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其規(guī)則很容易被當事人用來癱瘓或是攪亂仲裁程序。①See Phillipe Fouchard, Ou va l’arbitrage international, 34 McGill Law Journal 436 (1989).而在仲裁程序中,各種拖延、干擾程序的方法和策略也是層出不窮,例如,故意指定工作繁忙的仲裁員、窮盡使用一切臨時措施、利用司法監(jiān)督機制對仲裁程序和裁決提出異議等。②See Cedric Harris, Abuse of the Arbitration Process-Delaying Tactics and Disruptions: A Respondent’s Guide, 9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89-93 (1992).當事人有充分的動機進行濫訴和濫用仲裁行為,因為這些行為不僅可以增加自身請求獲得支持的概率、阻礙對方當事人維護合法權益,還可以增加自身在和解中的談判籌碼。目前,商事仲裁規(guī)則幾乎沒有任何明確的規(guī)則對這類行為予以規(guī)制,只能依靠當事人的善意與仲裁員的自由裁量進行防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濫用程序的泛濫。當前,無論是各國民事訴訟還是國際投資仲裁,類似的濫訴和濫用程序的行為有蔓延的傾向,③參見徐樹:《國際投資仲裁中濫訴防范機制的構建》,《法學》2017年第5 期,第152頁。在未來,國際商事仲裁中濫用程序問題有可能將持續(xù)存在。

        此外,隨著第三方資助仲裁的興起,商事仲裁程序中的濫訴和濫用程序風險也大大提高了。第三方資助,即由與案件無關的第三方向仲裁當事人提供資金進行仲裁,當事人獲勝時則按照裁決獲賠金額的一定比例予以回報,當事人敗訴則由第三方支付全部費用的一種費用支付方式。第三方資助受到批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對于當事人濫用訴訟或仲裁程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許多學者都認為第三方資助鼓勵了申請人提起理由不充分的仲裁。④See Syed Zubair Ahmed, Access to Justice: Litigation Financing and the New Developments, 4 International Academ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90(2017).

        第三方資助對濫訴行為的主要推力之一是其排除了當事人濫用程序的資金負擔。無論是在商事仲裁、投資仲裁,還是在一般的民事訴訟中,需要付出的成本都是當事人將其糾紛訴諸爭議解決機制時必須考慮的問題。無論是哪一國的當事人,訴訟或仲裁的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在自己明顯缺乏勝訴機會的情形下,當事人可能會放棄起訴或申請的行為。而一旦當事人能夠獲得第三方資助者的資金支持,那么提起惡意或騷擾性的仲裁對申請人來說也就沒有了資金上的壓力。即使其主張沒有充分的理由,申請人也可以嘗試進行仲裁以獲得額外收益。而第三方資助公司只要認為這種行為有利可圖,它就會提供資金來支持當事人的濫訴行為。隨著第三方資助越來越多地介入仲裁,濫用仲裁程序?qū)Ξ斒氯说母蓴_或者進行投機的可能性也隨之升高。①See William Kirtley & Koralie Wietrzykowski, Should an Arbitral Tribunal Order Security for Costs When an Impecunious Claimant Is Relying upon Third-party Funding,30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23-26 (2013).

        有鑒于此,各國仲裁機構在規(guī)則上進行調(diào)整以及早應對這一問題頗為必要。當前在各國仲裁機構已經(jīng)普及的快速程序和簡易程序,對于提高仲裁效率和降低仲裁成本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在制度設計上僅針對爭議金額不大、案情較為簡單、事實相對清楚的案件,因而難以解決仲裁濫訴帶來的效率降低問題。這使得國際商事仲裁機構需要一種新的規(guī)則或程序來應對這一變化。

        二、國際商事仲裁早期處置機制的兩種路徑

        由于當事人意思自治在仲裁中的重要意義,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對于類似程序的引入一直較為謹慎。2016年之前,也有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嘗試賦予仲裁庭早期處置案件的權力,但都缺乏明確的條文規(guī)則,而只能通過明確仲裁庭在相關案件的自由裁量權來實現(xiàn)。例如,2012年國際商會仲裁院仲裁規(guī)則第22條規(guī)定:“在不違反當事人任何協(xié)議的情形下,為了確保案件管理效率,仲裁庭可以在咨詢當事人后采取其認為合適的程序措施?!雹趨⒁?012年ICC 仲裁規(guī)則第22條,2014年英國倫敦國際仲裁院仲裁規(guī)則第33條也有類似規(guī)定。但在這種模式下,仲裁庭適用簡易程序的標準、時間、方式以及當事人的相關權利均缺乏明確規(guī)定。

        2016年,SIAC 和SCC 先后修改了其仲裁規(guī)則,在這兩家重要仲裁機構的新規(guī)則中,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了對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仲裁請求進行早期處置的規(guī)則,商事仲裁機構對早期處置機制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簡易裁決

        2017年SCC 仲裁規(guī)則第39條規(guī)定了簡易裁決規(guī)則,該規(guī)則是建立早期處置機制的一次重要嘗試。根據(jù)該條規(guī)定,簡易程序被歸納為仲裁庭以簡易程序的方式就一個或多個事實或法律問題作出決定,而不必執(zhí)行仲裁案件所采取的每一項程序步驟。當涉及管轄權、可采性或?qū)嶓w問題時,當事人可以向仲裁庭提出適用簡易程序的申請,具體情形包括:有關對案件結果有重要影響的事實或法律辯解明顯不能獲得支持;即使假定另一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是真實的,根據(jù)所適用的法律,也不能作出對其有利的裁決;對案件結果有重大影響的事實或法律問題由于其他原因而適合通過簡易程序解決。③參見2017年SCC仲裁規(guī)則第39(1)-(2)條。

        同時,考慮到程序正當以及給予當事人充分的表達權利,提出申請的當事人應具體說明其所依據(jù)的事由和所建議的簡易程序的形式,并證明在考慮案件的所有情況后,適用這種程序是高效且適當?shù)摹T诮o予另一方當事人提交意見的機會后,仲裁庭應作出決定:駁回申請或以其認為適當?shù)钠渌问酱_定具體的程序。在決定是否準予采用簡易程序時,仲裁庭應考慮所有相關情況,包括在何種范圍內(nèi)簡易程序更有利于高效和快捷地解決爭議。如果仲裁庭同意了當事人提出的簡易程序申請,仲裁庭還應考慮案件相關因素,并給予各方當事人平等、合理的機會陳述案件,從而以高效和快捷的方式就所涉問題作出決定或裁決。①參見2017年SCC仲裁規(guī)則第39(3)-(6)條。

        SCC 對于仲裁早期處置機制的設置是通過簡易程序?qū)θ狈Ψ梢罁?jù)的仲裁請求作出快速的決定和裁決。在這一程序下,當事人被賦予了在仲裁早期對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主張?zhí)岢霎愖h的權利。由于不需要執(zhí)行仲裁案件所采取的每一項程序步驟,濫用程序的一方當事人通過提出依據(jù)不充分的請求、以利用各種仲裁程序拖延時間的行為將受到遏制。相較于以往對仲裁具體程序的修改,這種新的機制從根本上提高了仲裁的程序效率,也為當事人和仲裁庭防范濫訴提供了可能。

        (二)早期駁回

        有別于SCC的簡易裁決規(guī)則,2016年SIAC仲裁規(guī)則第29條規(guī)定的早期駁回仲裁申請和答辯規(guī)則是對仲裁早期處置機制的另一種嘗試。

        根據(jù)該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在仲裁庭組成之后的任何時候提起早期駁回的申請。適用早期駁回規(guī)則的案件主要包括兩類情形:一是仲裁申請或答辯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二是仲裁申請或答辯明顯超出仲裁庭的管轄范圍。②參見2016年SIAC仲裁規(guī)則第29.1條。當事人在提交申請或答辯時,需要詳細說明支持其申請的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一方當事人在向仲裁庭提交上述申請的同時,還應當向其他當事人發(fā)送申請書的副本,并通告仲裁庭其發(fā)送文書的情況,包括發(fā)送的方式和發(fā)送的日期。③參見2016年SIAC仲裁規(guī)則第29.2條。

        仲裁庭對于當事人提起的早期駁回的申請擁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權。對于當事人提起的申請或答辯,在給予各方當事人充分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后,仲裁庭可以作出部分或全部同意當事人申請的決定。④參見2016年SIAC仲裁規(guī)則第29.3條。一旦仲裁庭同意當事人提出的申請,那么就應在申請?zhí)峤缓蟮?0日內(nèi)作出相關的決定或裁決,并簡要說明其理由。在登記部門同意的情況下,仲裁庭作出相關決定或裁決的時間可以延長。⑤參見2016年SIAC仲裁規(guī)則第29.4條。

        從第29條規(guī)定的主要內(nèi)容看,SIAC 的早期駁回制度大量借鑒了ICSID 相關規(guī)則。其中,明顯超出仲裁庭管轄范圍和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仲裁請求或主張成為了新規(guī)則主要針對的對象。當事人通過申請駁回這兩類案件,可以使自己免受對方當事人無理請求的滋擾,進而節(jié)約時間和降低費用。

        (三)兩條路徑的共性與差異

        1.兩條路徑的共性

        SIAC 和SCC 在各自的仲裁規(guī)則中引入了全新的駁回或簡易裁決規(guī)則,體現(xiàn)出當前國際商事仲裁領域?qū)τ谥俨眯实母叨戎匾暋L岣咧俨眯室呀?jīng)成為各個仲裁機構的共識和不可避免的趨勢。從本質(zhì)上看,早期駁回程序和簡易裁決程序均屬于早期處置機制的一種具體形式。

        首先,二者的程序構架基本類似,無論是早期駁回規(guī)則還是簡易裁決規(guī)則,均按照構建“仲裁庭當事人提出申請—仲裁庭裁量—對案件進行特殊處理”的框架進行適用。

        其次,二者的適用標準相同。不同于過去仲裁機構所建立的快速或簡易程序以涉案金額大小、案情復雜與否、權利義務關系是否明確等案件事實情況為依據(jù)的適用標準,①參見唐太飛:《試論我國仲裁簡易程序之建構》,《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第12 期,第151頁。SCC和SIAC的早期處置機制均以法律依據(jù)的充分與否作為適用程序的主要判斷標準。無論是適用早期駁回規(guī)則還是簡易裁決規(guī)則,當事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對方仲裁請求所依據(jù)的法律依據(jù)是否充分。

        最后,二者的價值取向一致。兩種制度最終所追求的都是提高仲裁效率,通過在仲裁庭正式審理案件前處置案件,最大限度地將缺乏依據(jù)的不合理請求和主張篩除于程序之外,可以確保仲裁程序的高效,同時也是對當事人免受濫訴滋擾的重要保護。

        由于本質(zhì)上的重合,二者在具體規(guī)則上也呈現(xiàn)出諸多共性。例如,二者均要求申請方提供詳細理由,并給予各方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這充分體現(xiàn)了兩大機構對于仲裁正當程序原則,特別是平等對待當事人以及給予當事人充分陳述案情機會的高度重視。再如,二者在申請理由上均強調(diào)了“明顯(manifestly)”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無論是“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或是“明顯”缺乏管轄權,它們均呈現(xiàn)了很高的適用標準。因此,如果當事人無法證明對方缺乏法律依據(jù)達到了“明顯”的程度,那么早期駁回規(guī)則和簡易裁決規(guī)則都是難以被適用的。

        2.兩條路徑的差異

        雖然二者具有基本一致的適用模式,但是由于兩家機構在條文制定上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在適用上必然也存在諸多差異,這些差異也體現(xiàn)出兩種路徑在解決“缺乏法律依據(jù)”仲裁請求上的不同思路。

        首先,二者對于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仲裁請求的處理方式不同。根據(jù)早期駁回規(guī)則的規(guī)定,對于明顯缺乏法律和管轄權依據(jù)的案件,當事人提起的是駁回仲裁請求或答辯的申請,而仲裁員需要在全部或部分同意的基礎上作出決定或裁決。而簡易裁決則是由當事人申請通過不必執(zhí)行仲裁案件所采取的每一項程序步驟的特殊程序來快速處理案件。簡言之,早期駁回制度是對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仲裁請求設立的一個閘門(gateway),而簡易裁決則是為此類請求建立了一個快速通道(pathway)。

        其次,兩種不同規(guī)則的靈活性要求也有明顯差異。由于SIAC 建立的是一種閘門式的處置方式,一旦仲裁庭認可,被駁回請求的當事人缺乏后續(xù)的救濟手段,因此其規(guī)則具有更為確定和嚴格的程序,例如,SIAC規(guī)則下的仲裁早期駁回制度是“雙層”程序。即仲裁庭就申請的提出本身需要進行一次判斷;在準許申請的提出后,就是否最終準許申請的具體內(nèi)容,仲裁庭需要進行再次判斷。SIAC規(guī)則下的仲裁早期駁回制度一旦得到適用,仲裁庭須在申請?zhí)峤恢掌?0日內(nèi)就案件爭議發(fā)布命令或裁決。相比之下,SCC 的規(guī)定更具有靈活性,仲裁庭只需要對當事人的申請進行一次判斷,而簡易裁決作出的時間也沒有明確的限制。同時,SCC規(guī)則為仲裁庭提供了更為多元的判斷因素,除對案件結果有重要影響的事實或法律辯解明顯不能得到支持以及即使假定另一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是真實的、根據(jù)所適用的法律也不能作出對其有利的裁決這兩種可以適用的情形外,還規(guī)定了對案件結果有重大影響的事實或法律問題由于其他原因而適合通過簡易程序解決這一兜底條款,為仲裁庭適用相關規(guī)則預留了充分的裁量空間。

        此外,兩種規(guī)則對于程序正當?shù)囊蟛煌?。由于早期駁回規(guī)則下,仲裁員可能作出的是部分或全部駁回仲裁請求的決定或裁決,因此當事人對于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沒有強烈需求。但是在簡易裁決規(guī)則下,仲裁庭所作的裁決不僅限于駁回當事人的請求或主張,也可能包括對實體權利義務的處理,因此與適用普通仲裁程序一樣,當事人需要請求法院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庭所作的裁決。這也導致了簡易裁決需要滿足更高的正當程序標準。①See Philip Chong & Blake Primrose, Summary Judgment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s Seated in England, 33 Arbitration International 69 (2017).

        綜上,SIAC 和SCC 所建立的早期駁回規(guī)則和簡易裁決規(guī)則既反映了當前商事仲裁機構對于早期處置機制的需要,也符合當前仲裁領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大趨勢。在未來,類似的規(guī)則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仲裁機構所采納。但是,二者在處理相同問題時體現(xiàn)了不同的思路,而這種思路上的差異導致二者在具體規(guī)則構建存在明顯差異,并形成了早期駁回和簡易裁決兩種不同的路徑。如何在兩種路徑中進行選擇,或者建立一種新的混合路徑都是仲裁機構在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國際商事仲裁早期處置機制的價值平衡

        公平和效益是在整個法律體系運行中擔負著指引法律資源和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價值準則,二者處于深沉的張力之中,既相互適應又相互矛盾。①參見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19頁。雖然長期以來,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在規(guī)則制定中更加偏向效率,但公平仍是仲裁規(guī)則的基本價值取向。②參見石現(xiàn)明:《國際商事仲裁當事人權利救濟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頁。

        仲裁早期處置機制具有明確的效率價值,即防范仲裁中的濫訴和濫用程序,提高仲裁效率,降低仲裁成本。但是,與其他爭議解決機制一樣,特意地加快程序進程也可能引發(fā)當事人權利弱化③See Lauran San Roman GuiJarro, Summary Disposition: 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 66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890 (2012).、正常程序公正性受到質(zhì)疑④See Philip Chong & Blake Primrose, Summary Judgment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s Seated in England, 33 Arbitration International 69 (2017).等諸多副作用??紤]到早期處置機制會直接對仲裁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義務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仲裁機構在考慮建立類似制度時應更加謹慎,新的規(guī)則并非適合每一個仲裁機構。例如,在SCC 和SIAC 建立早期處置機制之前,ICC 也同樣考慮過建立類似機制,但是其工作組最終提出:“一個簡易裁決的機制可能在ICC 的環(huán)境和文化下并不合適”。⑤See Judith Gill, Application for the Early Disposition of Claim in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14 ICCA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onference, ICCA Congress Series 524 (2009).

        具體而言,在仲裁早期處置機制的構建中,公平和效率的矛盾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駁回無理請求的同時,可能致使部分合理訴求也被排除在外,妨礙當事人獲得應有的救濟;第二,在努力發(fā)揮仲裁庭自由裁量權的同時,仲裁程序的正當性可能被忽視;第三,通過新設仲裁規(guī)則來加快仲裁庭作出裁決的同時,可能為當事人增加新的負擔。因此,仲裁機構在設計早期處置機制的路徑時如何化解上述難題,有效地平衡公平和效率是早期處置機制能否在商事仲裁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防御濫訴與當事人獲得法律救濟之間的平衡

        在民事訴訟程序中,如何在規(guī)制濫訴行為時平衡保護訴訟權利與禁止訴訟程序濫用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因為過于嚴格地制裁濫訴行為會導致訴權被限制得過死,不利于民眾獲得司法救濟。①參見王猛:《民事訴訟濫訴治理的法理思考》,《政治與法律》2016年第5 期,第137頁。在商事仲裁防范濫訴的過程中,這個矛盾同樣存在。如同聯(lián)合國國際貿(mào)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所宣示的那樣:仲裁各方當事人應該被給予平等的對待,各方當事人都應享有充分的機會來陳訴其案件。②參見聯(lián)合國國際貿(mào)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8條。在商事仲裁中,當事人享有的尋求救濟的權利和民事訴訟中的權利并無本質(zhì)不同。③參見法國巴黎上訴法院判決,Courd’appel Paris, First Chamber, 17 November 2011, n 09/24158。Peter Stone & Youseph Farah, Research Handbook on EU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37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5).但是,由于早期處置機制,特別是早期駁回機制的出現(xiàn),當事人的請求和主張將面臨是否存在法律依據(jù)瑕疵的檢驗,當事人希望通過仲裁獲得法律救濟的權利可能面臨著不確定的結果。

        在目前已有的仲裁規(guī)則中,預防當事人濫訴的主要方式都是對法律依據(jù)進行檢驗,但各仲裁規(guī)則對于如何進行判斷均未給出明確標準,只能依靠仲裁庭在個案中的判斷。④See Elodie Dulac & Alex Lo, The SIAC Rules 2016: New Features, 5 Indian Journal of Arbitration Law 145 (2017).法律依據(jù)不太充分的請求和無理的纏訴在客觀上可能只有一線之隔,無論是在民事訴訟中還是在仲裁中,都很難確立何種程度的法律依據(jù)才算是充分,依據(jù)個案情況的不同,裁判者判斷的標準也可能發(fā)生改變。但鑒于仲裁庭對當事人主張的法律依據(jù)是否充分進行的判斷,將直接關系當事人能否獲得法律救濟,為了避免在防止濫訴的過程中將本應獲得法律救濟的請求阻擋在外,現(xiàn)有規(guī)則對于是否“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的檢驗標準仍有待進一步明確。

        在較早適用早期處置的ICSID 仲裁中,已經(jīng)有多起案件涉及“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準確內(nèi)涵的爭議。在Trans-Global案中,被申請人約旦提出申請人的主張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請求仲裁庭在案件初期就駁回申請人的主張。⑤See Trans-Global Petroleum, Inc.v.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ICSID Case No.ARB/07/25, Award of 12 May 2008, para.19.仲裁庭在裁決中指出,如果在是否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的判斷上發(fā)生了錯誤,那么當事人將無法和其他案件一樣獲得口頭、書面陳述的機會,這對申請人是十分不公平的。①See Trans-Global Petroleum, Inc.v.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ICSID Case No.ARB/07/25, Award of 12 May 2008, para.92.因此,仲裁庭“明顯”設立了一個很高的認定標準,被申請人主張應駁回申請人的請求時必須證明其異議是“清楚、顯而易見、相對簡單和快速”,如果提出仲裁請求的申請人的主張是需要被反駁的,那么就不應被駁回,反之,如果申請人的主張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補充和支持,那么就屬于第41(5)條中的“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②See Trans-Global Petroleum, Inc.v.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ICSID Case No.ARB/07/25, Award of 12 May 2008, paras.88-91.該案中仲裁庭認定“明顯”的這一標準也被此后多個裁決所認可。③See Eric De Brabandere, The ICSID Rule on Early Dismissal of Unmeritorious Investment Treaty Claims: Preserving the Integrity of ICSID Arbitration, 9 Manchest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42 (2012).

        在現(xiàn)有的早期處置制度中,“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都被視為最重要的門檻。因此,仲裁庭對于“明顯”的界定將成為平衡防御濫訴和當事人獲得法律救濟的最重要的砝碼。標準過高會使得提交內(nèi)容不夠充分從而導致并無惡意的當事人失去獲得法律救濟的權利和機會,標準過低則會使該機制喪失原有的防御濫訴的功能。Trans-Global案確立的“清楚、顯而易見、相對簡單和快速”標準既考慮到相關事實的客觀清晰程度,又加入了對異議者舉證效率的考慮,是現(xiàn)有規(guī)則下能較好平衡公平與效率的認定方式。

        (二)仲裁庭自由裁量權與正當程序之間的平衡

        無論選擇何種路徑來建構仲裁早期處置機制,仲裁庭都擁有極高的自由裁量權。部分學者甚至認為在現(xiàn)有大多數(shù)仲裁規(guī)則下,仲裁庭本來就擁有作出簡易裁決的權力。因此,如何為仲裁庭的自由裁量劃定界線是建立相關規(guī)則時必須考慮的。④See Judith Gill, Application for the Early Disposition of Claim in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14 ICCA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onference, ICCA Congress Series 520 (2009).而且,由于程序正當直接關系到仲裁裁決能否依據(jù)《紐約公約》在締約國得到承認和執(zhí)行,這一平衡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認為,正當程序(due process)原則起源于英國自由大憲章,并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可。⑤參見汪進元:《論憲法的正當程序原則》,《法學研究》2001年第2 期,第51 頁;曾爾?。骸对u美國憲法中的“正當法律程序”條款》,《政法論壇》1990年第1期,第92頁。雖然在準確含義上,各法域、各部門法界定存在差異,但其基本含義都包括:任何其權益受到判決結果影響的當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陳述自己意見并獲得聽審的權利。①See Black’s Law Dictionary 610 (West Publishing 2015).作為糾紛解決程序,仲裁與訴訟一樣都以程序公正作為實體公正的保障。②參見王珺:《論仲裁中的正當法律程序——兼評我國〈仲裁法〉的完善》,《理論月刊》2008年第4期,第92頁。因此仲裁庭公平公正地對待當事人,給予各方當事人合理的機會陳述案件,并抗辯對方當事人的陳述已成為各國仲裁法和仲裁機構仲裁規(guī)則的共識。③美國、英國、荷蘭、德國、瑞士、瑞典等國的仲裁法均有類似規(guī)定。

        但在早期處置機制中,過于寬泛的自由裁量權可能招致當事人和法院對程序正當性的質(zhì)疑。④See Gary Born & Kenneth Beale, Party Autonomy and Default Rules: Reframing the Debate over Summary Dis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21 ICC International Court of Arbitration Bulletin 23 (2010).因為無論是早期駁回程序還是簡易裁決程序,都是建立在賦予仲裁員廣泛自由裁量權基礎上的,并且適用這些程序的結果通常是取消當事人繼續(xù)進行書面或口頭答辯的權利。因此,被駁回請求的當事人會以仲裁庭超越權限、剝奪當事人陳述權利為由對仲裁裁決提出異議。在Travis Coal Restructured Holdings LLC v.Essar Global Fund Limited 案(以下簡稱Essar 案)中,當事人就向法院提出了仲裁中簡易裁決違反正當程序原則的主張。⑤See Travis Coal Restructured Holdings LLC v.Essar Global Fund Limited,[2014] EWHC 2510.該案中,Essar 與Travis 兩家公司就股權轉(zhuǎn)讓合同達成了仲裁協(xié)議,約定因合同發(fā)生的爭議應在紐約按照ICC 仲裁規(guī)則進行仲裁。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庭在Travis 申請后同意適用簡易裁決程序?qū)Ξ斒氯说臓幾h進行裁決。在仲裁初期答辯就被駁回的Essar公司對此提出了反對,并起訴到法院要求撤銷仲裁裁決。該案最終的爭議集中于仲裁庭同意當事人進行簡易裁決的申請是否超越了權限。⑥See Travis Coal Restructured Holdings LLC v.Essar Global Fund Limited,[2014] EWHC 2510.對于答辯被駁回的Essar 公司而言,仲裁庭的裁決沒有經(jīng)過完整的質(zhì)證程序,僅依據(jù)部分證據(jù)就對案件作出了最終裁決,是有違程序正當?shù)?。但法院最終認定,依據(jù)當事人約定的2012年ICC 仲裁規(guī)則,仲裁庭和當事人都有義務快速、高效地進行仲裁,在咨詢雙方當事人后仲裁庭可以采取不違反雙方協(xié)議的合適程序。⑦參見2012年ICC仲裁規(guī)則第22條。在該仲裁案件中,仲裁庭在決定是否適用簡易裁決時,還考慮到紐約作為國際貿(mào)易中心對于當事人書面協(xié)議的重視,在簡易程序中還向當事人發(fā)出了證詞的相關文件,這些行為表明該仲裁庭是在盡力加快程序效率,而非有意蔑視仲裁規(guī)則。因此,法官最終駁回了Essar撤銷仲裁裁決的請求。

        2017年Weirton Medical Center Inc.v.Community Health Systems Inc.案同樣涉及仲裁庭是否有權力在不通知當事人的情況下轉(zhuǎn)入簡易程序。①See Weirton Medical Center Inc.v.Community Health Systems Inc., N.D.W.Va.12 December 2017.2016年,從事醫(yī)療健康服務的Weirton 公司和Quorum 公司就雙方的服務合同達成了仲裁協(xié)議,并約定因協(xié)議產(chǎn)生的糾紛應提交美國仲裁協(xié)會(AAA)進行仲裁,并適用美國仲裁協(xié)會仲裁規(guī)則(以下簡稱“AAA 仲裁規(guī)則”)。2017年,作為仲裁申請人的Quorum 公司請求仲裁庭作出簡易裁決,并獲得仲裁庭的同意。但被申請人則認為,仲裁庭的決定明顯超過了其權力范圍,因而向美國西弗吉尼亞北區(qū)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該案的關鍵爭議在于,仲裁庭對仲裁的早期處置是否具有法律依據(jù),特別是在當事人沒有明確要求仲裁庭簡易處置的情形下,仲裁庭能否主動采取簡易處置程序。但AAA 仲裁規(guī)則對這一問題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只有該規(guī)則第L-4條規(guī)定了仲裁庭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以保證仲裁的公正、快速和低成本。②參見2009年AAA仲裁規(guī)則第L-4條。審理該申請的法官更傾向于認可仲裁員的自由裁量權,法官最終駁回了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并指出:“該仲裁協(xié)議雖然沒有明確允許簡易處置,但也沒有明確反對。而程序問題及其最終處置應推定由仲裁員決定?!雹壑档米⒁獾氖牵?013年AAA 仲裁規(guī)則已經(jīng)對2009年AAA 仲裁規(guī)則作出修改,其第R-33 規(guī)定:只有在提出動議方表明動議是有可能成功的情形下,仲裁員才能允許提出或作出處置動議。

        通過考察英、美兩國法院在上述案件中所作的判決可以發(fā)現(xiàn),早期處置機制對程序正當?shù)闹饕魬?zhàn)是,仲裁庭在當事人缺乏明確意思表示的情形下對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義務作出處置有可能違反正當程序。早期處置機制的主要意義在于加速仲裁,但這種提高效率的程序不能以損害仲裁程序公正為代價。早期處置機制因違反程序正當而導致仲裁裁決的無效,顯然是本末倒置。因此,SIAC和SCC仲裁規(guī)則新規(guī)定的重要意義在于,為仲裁員適用早期處置機制提供了仲裁規(guī)則上的依據(jù),防止相關質(zhì)疑者以違反正當程序為由挑戰(zhàn)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④See Philip Chong & Blake Primrose, Summary Judgment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s Seated in England, 33 Arbitration International 71 (2017).雖然這一目的是否能最終實現(xiàn)還有待觀察,⑤See Elodie Dulac & Alex Lo, The SIAC Rules 2016: New Features, 5 Indian Journal of Arbitration Law 146 (2017).但兩家機構在設計其早期處置機制時,確實已經(jīng)詳細地考慮到給予仲裁雙方充分陳述機會的必要性,仲裁庭應明確給予各方當事人平等、合理的機會陳述案件均被明確引入了兩個仲裁規(guī)則之中。同時,由于早期駁回程序比簡易裁決程序更加快捷,因此其對于程序正當?shù)囊髣荼匾哺撸俨猛プ鞒鰶Q定時需要充分給予各方表達意見的機會外,在當事人提交早期駁回申請時需要向其他當事人發(fā)出副本并通告。①參見2016年SIAC仲裁規(guī)則第29條。在國際法律沖突預防和處理研究所發(fā)布的《仲裁爭議早期處置指引》中,該機構還進一步主張在仲裁中發(fā)起專門的早期會議來供當事人專門討論早期爭議。②See Guidelines on Early Disposition of Issues in Arbitration fro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nflict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https://www.cpradr.org/resource-center/protocol s-guidelines/guidelines-on-early-disposition-of-issues-in-arbitration, visited on 20 October 2017.

        綜上,仲裁員的自由裁量權是保證仲裁庭審理案件高效、經(jīng)濟的重要方式,在早期處置機制中,仲裁員的自由裁量權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因此,仲裁機構在設計早期處置機制時,需要在仲裁員自由裁量權和程序正當之間尋求平衡。一般而言,賦予仲裁員簡易處置的權限越大,越需要重視保障當事人陳述、表達其觀點的機會。

        (三)效率提升與程序冗余之間的平衡

        早期處置機制的目的在于防范濫訴,提高仲裁效率和降低當事人的仲裁成本。如果單獨審視這一規(guī)則本身,通過篩除無依據(jù)的請求、簡化相關程序的確能夠?qū)崿F(xiàn)上述目標。但是,將這一規(guī)則置于整個仲裁程序中,答案就不那么確定了。

        早期處置機制的主要模式,來自美國民事訴訟。近年來,有實證證據(jù)表示,從整體上看,早期駁回當事人請求的方式并不必然導致訴訟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反而有可能抬高訴訟成本,并有可能給予當事人新的拖延機會。③See Joanna C.Schwartz, Gateways and Pathways in Civil Procedure, 60 UCLA Law Review 1694 (2013).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當事人和律師在啟動簡易判決程序之后,可能失去大量的質(zhì)證和辯論機會,通過專家證人來證明觀點的方式也無法適用,因此當事人之間通常是依靠備忘錄來進行大量模糊的、關于法律原則的辯論來為自己贏得有利結果。④See Brock Hornby, Summary Judgment without Illusions, 13 Green Bagd 274(2010).這導致簡易判決的辯論并不比普通審判更加簡單明了。另一個原因是,有許多申請簡易裁決的案件被駁回,而這些案件又必須回到原有的審判程序,當事人在確認是否適用簡易程序的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造成了新的訴訟成本,這個成本也被美國學者稱為“社會無意義的負擔”。①See D.Theodore Rave, Questioning the Efficiency of Summary Judgment, 81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888 (2006).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ICSID 仲裁中,中心設立初期異議制度的本意在于加快仲裁效率,但在實踐中,規(guī)則的適用也為當事人拖延仲裁程序提供了新的機會。目前,適用初期異議程序的案件所花費的時間呈現(xiàn)出明顯差異。例如,較快處理的RSM 案從當事人依據(jù)第41(5)條提出異議申請到最后作出同意駁回裁決一共經(jīng)歷了117天,而Global Trading案中,仲裁庭總共用了330天才作出最終裁決。②See RSM Production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Grenada, ICSID Case No.ARB/10/6; Global Trading Resource Corp.& Globex International, Inc.v.Ukraine, ICSID Case No.ARB/09/11.兩起案件的裁決顯示,在早期案件處理過程中,由于所爭議的事項缺乏明確標準,仲裁庭和當事人之間難以形成一致看法,程序需要花費的時間非常不確定。Global Trading 案的仲裁庭在提出異議后主持進行了三次電話會議商討程序安排問題。而在首次開庭期間,當事人雙方進行了兩次書面辯論和一次口頭辯論。由于案件早期處置的結果對當事人意義同普通程序一樣重大,仲裁庭不僅須確認當事人的請求確實“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也必須確定在作出裁決時已經(jīng)考慮所有相關論點和證據(jù)。③See Global Trading Resource Corp.& Globex International, Inc.v.Ukraine, ICSID Case No.ARB/09/11, Award of 23 November 2010, para.34.這也導致早期處置程序容易出現(xiàn)與設計初衷相背離的結果。同時,與美國簡易裁決動議的高駁回率類似,④根據(jù)美國聯(lián)邦司法中心的調(diào)查,簡易裁決動議被駁回的案件數(shù)量比例總體在40%,而在部分類型案件中,駁回比例超過60%,https://www.fjc.gov/sites/default/files/2012/sujufy06.pdf, 2017年10月20日訪問。ICSID 仲裁中仲裁庭駁回當事人初期異議申請的案件也占了很大比例。目前涉及適用初期異議程序的25 個案件中,作出裁決的共有12 個,但在這些案件中,當事人提出的申請全部獲得仲裁庭支持的只有三個,部分獲得支持的有三個,駁回的則有六個。⑤駁回的案件包括Eskosol S.p.A.in liquidazione v.Italian Republic, ICSID Case No.ARB/15/50; Alvarez y Marín Corporación S.A.and Others v.Republic of Panama, ICSID Case No.ARB/15/14; Lion Mexico Consolidated L.P.v.United Mexican States, ICSID Case No.ARB(AF)/15/2; Venoklim Holding B.V.v.Bolivarian Republic of Venezuela,ICSID Case No.ARB/12/22; Elsamex, S.A.v.Republic of Honduras ICSID Case No.ARB/09/4; Brandes Investment Partners, LP v.Bolivarian Republic of Venezuela ICSID Case No.ARB/08/3。這些請求被駁回的案件,只能重新進行普通仲裁程序,當事人和仲裁庭所付出的努力難以取得相應的效果。

        在商事仲裁早期處置機制的探索過程中,新設規(guī)則加快仲裁程序和程序冗余之間的矛盾同樣存在。早期處置機制的目標在于篩除無意義仲裁請求和主張,但作為新設程序,無論是早期駁回還是進行簡易裁決,其結果都是通過新設立特殊程序的方式來提高仲裁效率。但在目前的早期處置機制中,很少建立類似訴訟中的明確、嚴格的期間規(guī)定,當事人和仲裁庭的行為缺乏明確的約束,這并不利于加快仲裁程序和提高仲裁效率目的的實現(xiàn)。

        有鑒于此,為避免商事仲裁當事人將早期處置機制作為新的拖延仲裁程序的手段,設置明確的早期處置的時間限制是必要的。①See Aisatou Diop, Objection under Rule 41(5) of the ICSID Arbitration Rules,25 ICSID Review 313 (2010).一些雙邊投資條約在引入ICSID 初期異議程序時已經(jīng)開始設立明確的異議程序時間限制。②See Ucheora Onwuamaegbu, Using Treaties to Define Rules of Procedure in Investor-State Arbitration: The CAFTA Example, 23 ICSID Review 36-56 (2008).SIAC 新制定的仲裁規(guī)則為仲裁庭作出早期駁回決定設置了60日的限制時間,比SCC 完全交由仲裁庭自由決定顯然更有利于實現(xiàn)仲裁效率的提升。一方面,明確的時間限制可以推動仲裁庭使用其權力盡快完成早期處置程序。另一方面,對于不宜早期駁回或簡易裁決的案件,更快地完成早期評估可以節(jié)省當事人的不必要開支。

        四、國際商事仲裁早期處置機制在我國的規(guī)則構建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對外貿(mào)易投資迅猛增長,“一帶一路”倡議穩(wěn)步推進,中國國際商事仲裁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程序拖延和濫用仲裁程序等負面效應也開始顯現(xiàn)。在此背景下,修訂各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以提高仲裁效率、降低仲裁費用、保證仲裁公正顯得更為重要。

        (一)現(xiàn)有規(guī)則下的早期審理

        我國《仲裁法》中并無仲裁早期駁回或簡易程序等早期處置機制的規(guī)定,對于當事人提起的、缺乏合理依據(jù)的仲裁請求只能在仲裁機構受理申請時予以審查。根據(jù)我國《仲裁法》第21、24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具備有仲裁協(xié)議;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和條件,而仲裁委員會在收到仲裁申請時如認為其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我國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大多引入了這一程序的規(guī)定。③參見2015年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mào)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第13條;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仲裁規(guī)則第12條;2018年武漢仲裁委員會(武漢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第13條。

        盡管這一程序賦予仲裁機構拒絕受理沒有具體仲裁事實和理由或超越正常范圍的請求的權力。但這一制度與其他國際仲裁機構的早期處置機制有顯著差別。

        首先,二者的審理時間和主體不同。對當事人仲裁請求的審查是在初次提交仲裁請求時進行的。此時由于仲裁尚未真正開始,所以并不存在仲裁庭可以參與相關事項的審查,因此只能是由仲裁機構工作人員來進行初步審查。但仲裁早期處置機制則大多由雙方選定的仲裁員來進行訴訟請求的審查。

        其次,二者的審查內(nèi)容有明顯區(qū)別。由于缺乏仲裁員的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受理程序中的相關審查只能限于形式和表面審查,例如,檢查申請仲裁的手續(xù)是否完備;是否存在書面仲裁協(xié)議和申請。①參見2015年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mào)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第13條。但在早期處置機制中,由于仲裁員的介入,當事人可以對法律依據(jù)的實體層面提出進一步的疑議。

        最后,二者的法律效果也完全不同。一旦當事人無法滿足仲裁機構的受理條件,那么仲裁機構可以要求其補充材料并再次進行審查。如果當事人無法補充材料,那么仲裁機構將視同申請人未提出仲裁申請。理論上,當事人仍然保留了依據(jù)仲裁協(xié)議再次提起仲裁請求的機會。但在早期處置機制中,仲裁庭通過作出命令予以駁回或轉(zhuǎn)入簡易程序作出裁決,那么當事人就不得不受到相關裁決的約束,從而無法再次提起仲裁請求。②參見2015年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mào)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第13(3)條。

        綜上,在受理仲裁請求階段對仲裁請求進行審查,雖然同樣可以篩除一部分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仲裁請求,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早期處置機制的功能。

        (二)早期處置規(guī)則的構建

        有鑒于我國仲裁機構在早期處置機制上尚無先例,本文擬結合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經(jīng)驗對這一制度的構建提出如下設想:

        1.推定仲裁庭具備早期處置的權力

        根據(jù)我國法律,仲裁庭是否有權在仲裁初期就駁回仲裁請求,或轉(zhuǎn)為簡易程序,是構建早期處置機制的前置性條件。例如,新加坡國際仲裁法第12條明確賦予仲裁庭廣泛的自由裁量權。③See The Statutes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ct, Chapter 143a, Section 12.這也是SIAC 仲裁員具有早期駁回當事人仲裁請求的法律基礎。我國《仲裁法》并未對仲裁員權力內(nèi)容進行規(guī)定,這導致仲裁庭行使早期處置在我國缺乏明確的權力來源。但前述Weirton案的判決中提出的推定方法為早期處置機制提供了新的依據(jù),即在不存在當事人相反意思表示的情況下,應推定當事人的仲裁協(xié)議已經(jīng)賦予了仲裁庭相關權力。

        仲裁庭權力的本質(zhì)來源是當事人的授權,而仲裁協(xié)議的目的就在于高效、公正地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仲裁庭在仲裁早期通過駁回或轉(zhuǎn)入簡易程序來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處理,本質(zhì)上仍然屬于行使職權。在我國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則下,雖然沒有明確仲裁庭行使早期處置的權力,但在當事人沒有明確反對的情況下,應當推定仲裁庭具備相應的裁量權。

        2.明確啟動早期處置機制的條件

        一方面,早期處置機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濫訴;另一方面,又存在妨礙當事人尋求法律救濟的可能性。因此,明確在何種情形下仲裁庭可以采取早期處置是保護當事人仲裁權利,也是保證仲裁請求可預見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懊黠@缺乏法律依據(jù)”是較為成熟的認定標準,并被ICISD 在實踐中多次適用。這一標準既能涵蓋濫訴和程序拖延中的大部分原因,又給仲裁庭留下了充分的自由裁量空間,避免了在無法明確仲裁請求缺乏法律依據(jù)時不當處置申請人的請求。

        3.早期處置機制中的當事人權利

        早期處置機制發(fā)揮制度功能還要受到正當程序的限制。由于早期處置可能對仲裁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造成與仲裁最終裁決相同的效力。因此仲裁庭在作出此類決定時應當非常慎重,特別是應當為當事人雙方提供答辯和說明的機會,以防止當事人表達意見的機會被剝奪,從而違反正當程序。此外,仲裁庭在作出決定時必須充分說明理由,并及時通知當事人。當事人意思自治是商事仲裁的基石。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也必須體現(xiàn)在早期處置機制之中,如果當事人在仲裁協(xié)議中明確提出反對仲裁庭適用早期駁回或簡易程序,仲裁庭應當按照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適用普通程序進行仲裁。

        4.早期處置機制中的時間限制

        早期處置在加快仲裁程序的同時不應產(chǎn)生額外的時間和經(jīng)濟成本。因此早期處置機制至少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對仲裁程序的進行作出時間限制。

        第一,當事人提交請求的時間必須有所限制。仲裁程序一旦開始,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均已開始進行證據(jù)和文書上的準備。因此被申請人在仲裁庭組建后的短期內(nèi)就應提出早期駁回或適用簡易程序的申請,以避免被申請人利用早期處置機制進行程序拖延和干擾。

        第二,仲裁庭應當縮短作出決定的時間。當被申請人提出早期處置的請求后,申請人的仲裁請求可能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仲裁庭作出相關決定的時間過長,必然也會導致時間拖延和費用上的浪費。

        第三,如果賦予當事人抗辯權,那么這一權利的行使也應明確限定時間。因為早期處置機制的啟動正是由這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所引起的,因此該方當事人抗辯權利的行使必須快速,以免產(chǎn)生新的拖延。

        五、結語

        持續(xù)完善、更新本機構仲裁規(guī)則以提高仲裁效率、降低當事人仲裁成本,已經(jīng)成為近年來國際商事仲裁機構的發(fā)展方向,國際商事仲裁機構通過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仲裁程序,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①See Kimberley Chen Nobles, Emerging Issues an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43 California Wester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85 (2012).因此,早期處置機制受到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早期處置機制通過對當事人的仲裁請求進行早期評估,能夠?qū)⒚黠@缺乏法律依據(jù)的請求和主張排除在仲裁程序之外,或通過更為簡易的程序進行快速處理,因而能夠?qū)崿F(xiàn)仲裁效率的提升。SIAC和SCC最新規(guī)則中引入的早期駁回機制和簡易裁決機制都是仲裁早期處置機制可供選擇的路徑。但早期駁回機制和簡易仲裁裁決機制代表了處理仲裁濫訴和仲裁效率問題的不同思路:早期駁回機制是對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仲裁請求設立的一個閘門,將無依據(jù)的請求和主張阻擋在仲裁程序之外;而簡易裁決機制則是為此類請求建立了一個快速通道,更加快捷地處理無異議的問題。兩種早期處置機制的不同路徑,代表了這一機制在仲裁程序公平和仲裁效率中的不同定位。

        在早期處置機制中,公平和效率的沖突主要體現(xiàn)在這三組矛盾之中:在駁回無理請求的同時,可能也使得部分合理訴求被排除在外,妨礙當事人獲得應有的救濟;在發(fā)揮仲裁庭自由裁量權的同時,仲裁程序的正當性可能受到質(zhì)疑;通過新設仲裁規(guī)則來加快仲裁庭作出裁決的時間,可能為當事人增加新的負擔。因此在設計相關具體規(guī)則時,需要明確機制適用標準、仲裁庭權力范圍、程序時間限制的規(guī)定來獲得理想的平衡。

        目前,我國仲裁機構對缺乏法律依據(jù)的仲裁請求,主要是通過受理案件時進行審查來處理,難以實現(xiàn)一般早期處置機制提高仲裁效率、防范濫訴的目的。未來,我國仲裁機構對于早期處置機制仍然存在需求。但考慮到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上的差異,我國仲裁機構在借鑒外國仲裁機構建立早期處置機制的經(jīng)驗時,應有所甄別、有所反思,不宜完全照搬其他機構的現(xiàn)有規(guī)則。早期處置機制的核心功能在于促進仲裁效率、防范濫訴行為,但必須做到效率與公平的有機平衡。在早期處置機制的一般架構下,應當特別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為早期處置機制設立明確的適用標準。在判斷當事人仲裁請求是否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時,應特別強調(diào)事實明顯、證明容易的標準,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通過仲裁程序獲得救濟的權利。第二,在適用早期處置程序時,應重視仲裁的正當程序要求。仲裁庭在直接作出駁回當事人請求的裁決,或通過簡易程序時,應充分說明理由,并為當事人提供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第三,限制仲裁員在早期處置程序中的自由裁量權。仲裁規(guī)則有必要對早期處置程序的每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設置明確的時間限制,以防止程序過于靈活而導致新的程序拖延。

        猜你喜歡
        程序規(guī)則機制
        撐竿跳規(guī)則的制定
        數(shù)獨的規(guī)則和演變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4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讓規(guī)則不規(guī)則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TPP反腐敗規(guī)則對我國的啟示
        創(chuàng)衛(wèi)暗訪程序有待改進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欧美老妇与zozoz0交|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试看|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a| 米奇影音777第四色| 日韩女优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日韩av在线亚洲女同|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av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国产毛片av一区二区| 女性自慰网站免费看ww|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 按摩师玩弄少妇到高潮hd| 欧美bbw极品另类| 日韩五码一区二区三区地址|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视频| 福利网在线|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毛茸茸的女性外淫小视频| 探花国产精品三级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 黄页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日韩精品极品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沐浴偷拍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级| 美丽的熟妇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图色40p| 日韩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