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①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shù)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②,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日:“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烏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庇谑悄顺T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節(jié)選自《史記·滑稽列傳》,標(biāo)題為編音所加)
【注釋】
①淳于髡(kūn):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②隱:隱語,不直接說出本意而借別的詞語來暗示的話。
【譯文】
淳于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隱語,徹夜沉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將國事委托給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齊國將要滅亡,就在朝夕之間了,但齊成王身邊近臣沒有敢進諫的。淳于髡用隱語勸諫說:“國中有大鳥,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猜這是什么鳥?”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沖云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庇谑?,齊威王詔令全國七十二縣長官來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fā)兵御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齊國的土地歸還了齊國。齊國的聲威又維持了三十六年。
【拓展】
“蜚”,一說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怪物,《山海經(jīng)》中記載:“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自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它入水,水干涸;入草叢,草枯死。蜚,成為太古的災(zāi)難之神,故世人皆畏懼此獸。也有說,“蜚”,本義是一種有害的小飛蟲。由此可推測“三年不蜚又不嗚”中,“蜚”相當(dāng)于“飛”,意思是飛翔。
【練習(xí)】
1.用“/”給文中畫線文字?jǐn)嗑洹#ㄖ划嬕惶帲?/p>
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淳于髡勸諫齊威王采用了______的方法,齊威王聽取了淳于髡的建議,因此,齊國最終____________(用原文的話回答)。
(董麗麗/設(shè)題)